第两百三十八章 书法的问题(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闯北、开拓市场,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在此过程中,他接触到了古玩收藏,加上家学渊源,很快便沉迷其中。他请教老师,得这行要重点钻研一项,于是便选择了收藏田黄。  

于是,他借着工作可以走南闯北的便利,收藏精品田黄,手上实在没钱,就卖掉一些,得益于古玩市场的逐渐发展,他往往能够低买高卖,也逐渐让家人衣食无忧,退休之后,就专心研究、收藏田黄,还自费出版了一本关于田黄收藏的书籍。  

说到这里,唐南忠还让保姆拿了他写的书过来,送给了方昊,方昊草草翻看几页,别说,这本书的质量还是挺高的,特别是关于鉴定田黄的心得,连他都觉得有所收获。  

“唐老,我觉得您这本书质量很高啊,应该不用自费出版吧?”  

唐南忠听到方昊的夸奖,还是挺高兴的,他笑道:“你过奖了,事实上,我之所以写书,一来是让在世上留下些许痕迹,二来也算是自娱自乐吧。所以我就不愿将自己的书交由出版商发行,而且我一共也才印了200册,其中一些送给了亲朋好友,自己手里还留下几十册。”  

可能有朋友奇怪,自费出版,200册也能印吗?  

在以前,出版社一般的图书要求是最少5001000册,有的出版社需要3000册起印。这是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因为印刷厂一开机器,如果低于500册,单书成本会很高,所以一般出版社将500册作为最低印刷数量。但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现在这一状况也在渐渐改变。  

唐南忠之所以能印两百册是请托了关系,再加上不吝啬钱,出版社自然就愿意印刷了。  

鉴于书籍质量意外的好,方昊还请唐南忠再送他几本,他准备等胡觉他们来了之后,送给他们阅读,可以让他们多了解一些田黄各方面的知识。  

唐南忠欣然答应,直接又送了方昊五本,并表示如果方昊还需要,可以来找他。  

之后,方昊也向唐南忠说了一些他的情况,至于他在古玩方面学识,还是同样的说法。  

时间过得很快,门铃又响了起来,正是唐南忠的朋友到了。  

保姆把人接了进来,来者一共有两位,走在前面的是一位和唐南忠岁数相仿的老人,长得精瘦,但精神也很抖擞,走路风风火火。老人就是唐南忠的老友朱之庆。  

而紧随朱之庆身后的,还是认识的,之前有过一面之缘,在古玩界已经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古玩老板季文学。  

季文学见到方昊也有些意外,他没想到,朱之庆跟他说,发现书法有问题的原来是方昊,本来他还对那件书法还有些信心,现在他只觉得希望渺茫了。  

唐南忠起身给大家介绍,由于之前电话里讲不太清楚,唐南忠没有跟朱之庆详谈,现在朱之庆见老友郑重其事的居然是这么一个小年轻,心里多少有些不满,只是碍于场合,没有发作出来。  

轮到介绍季文学时,季文学主动向方昊伸出了手:“方老师,又见面了。”  

季文学认识方昊那次,只是觉得方昊小小年纪确实有些厉害,后来随着方昊在邢恕举办的沙龙崭露头角,后来听说孔益亲自邀请方昊成为嘉益拍卖的顾问,就知道此子不能因为年轻而轻视。因此,再次见面时,就换了个称呼。  

朱之庆见季文学称呼方昊“老师”,心中的讶异溢于言表,以他对季文学的了解,能够被季文学称呼“老师”的,肯定是有真材实学的,看来自己确实小看了方昊,还真是人不可貌相啊!幸亏他没有露出不满的情绪,否则就贻笑大方了。  

客套了几句,大家便步入正题。  

季文学说:“方老师,不瞒你说,弘一大师的书法四条屏是我鉴定的,还要请你指点一下。”  

方昊说:“咱们对着实物聊吧。”  

大家表示同意,随即一行人又走进了书房。  

接下来,方昊把之前跟唐南忠说的那番话,又重新讲述了一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