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女娲成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如今女娲创造出了人族,自己当然要去见证人族诞生,帮助人族快速发展起来。  

一来自己灵魂本来就是后世人族,在人族最弱小的时候保驾护航,为这洪荒之中刚刚诞生的人族尽一份力量乃是本分。  

二来人族乃是天定主角,虽然现在看起来不起眼,但帮助人族发展可以获得海量功德,多宝才不会让这种好事落在其他修士身上。  

“常羲妹妹,东方确实发生一件大事,女娲师姐正在创造一个新的种族,她所修的造化大道就要成功了,我们自然要去见证这一幕。”  

“多宝大哥,你,,,你是说女娲姐姐要证道成圣了?”  

听到多宝的话,常羲眼中充满震惊神色,小手捂住自己的嘴巴,差点惊呼出声。  

当初获得鸿蒙紫气的六个大能之中,女娲并不起眼,没想到她却第一个踏出这一步。  

“常羲妹妹,女娲师姐确实要成功了,自她之后另外几位获得鸿蒙紫气的大能也会很快证道成圣,洪荒大地将要翻开新的篇章,开启圣人时代了。”  

多宝只是说出能说的话,其实有些话还藏在心中,截教和阐教的分歧很快就要来了,这种教义之争难以调和,离得近了反而对双方都不是好事。  

甩了甩头将这烦心事扔开,多宝目光一直看着东方,希望能够尽快赶到。  

凫山之下那个混杂九天息壤泥塘中的黄泥越来越少,而岸边被女娲创造出的新物种数量越来越多,蹦蹦跳跳正在喧闹。  

当多宝驾着云头来到凫山,降落在女娲身边之时,泥塘中最后一滴黄泥也被挥洒到岸边。  

“恭喜女娲师姐证得造化大道!”  

“恭喜女娲姐姐成就圣人!”  

多宝和常羲微微弯腰向女娲行了一礼,女娲转过头来看着他们,神色有些疲惫,微皱的眉头很快舒坦开来。  

“多宝师弟、常羲妹妹,女娲今日机缘巧合证得造化大道,只是这新创造出来的种族还没有名字。  

这第一个泥偶是按照多宝师弟的模样所捏制,不如就由你来给这新种族命名吧。”  

多宝心中不由升起几分感动,女娲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人族第一个先天道人,这就是白白送给自己功德。  

现在又将命名权交给自己,这无疑又是一份功德,承了女娲这么多人情,给伏羲炼制多宝塔的情份算是两清了。  

“女娲师姐,不如这新创造出来的种族就叫“人族”吧。”  

既然女娲拱手送上造人功德,多宝自然也不会推出去,人族两个字瞬间脱口而出。  

“人族,人族,,,”  

低声呢喃几下之后,女娲也对这个名字很满意,嘴角不由微微扬起。  

“女娲今日创造人族证造化大道!”  

随着女娲话音落下,天道降下海量功德,总量比起当年妖族创立天庭和帝俊天婚还要多得多。  

那玄黄色的造人功德一分为四,女娲得了七成,随着那些玄黄色功德涌入,修为正在快速增长,很快就突破准圣后期达到准圣巅峰,不过增长速度仍旧没有减缓,一举突破准圣巅峰达到圣人(混元大罗金仙)境界。  

剩下的造人功德平均分配,一成涌入女娲的山河社稷图之中,那些九天息壤瞬间变成似金非金的玄黄色,成了先天功德灵宝。  

另一成则是涌入女娲手中的先天葫芦藤,那葫芦藤很快也变成玄黄色,成了后天功德至宝“造人鞭”,这造人鞭乃是人族圣物,可克制一切人族。  

至于最后一成造人功德则是涌向多宝,不过多宝并没有用来提升修为,而是暂时存在水火青葫芦中备用。  

“贺女娲圣人!”  

就在天道降下海量功德,女娲成就圣人之时,东皇太一手中的混沌钟“咚咚咚”响了三下,一道悠远的声音传到洪荒每个修士的耳中。  

除了达到准圣道行的修士以外,其他修士纷纷跪倒在地恭贺女娲成圣。  

就连昆仑后山的盘古三清、西方须弥山上的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天庭之上的天帝帝俊和东皇太一等等大能,都纷纷起身朝着女娲成圣的方向鞠了一躬。  

这一躬不是敬女娲,而是敬女娲突破到圣人境界。  

“今日冥河在幽冥血海创造阿修罗族,望天道认可!”  

洪荒修士还没有从女娲造人成圣的震撼中回过神来,幽冥血海方向又传来冥河老祖创造阿修罗族的声音。  

天道也降下了功德,认可冥河老祖创造阿修罗族,只是那功德也就比天帝帝俊和日神羲和成就天婚多一些,甚至比不上当年妖族创立天庭降下的功德总量。  

“啊!!!”  

从幽冥血海方向传来冥河老祖不甘的怒吼,创造阿修罗族的功德只让他从准圣中期提升到了准圣后期。  

别说是一举突破到圣人境界,就连准圣巅峰也还差一些,这让冥河老祖如何能够甘心。  

眼看冥河老祖虽然创造阿修罗族得到天道认可,但没有因此突破到圣人境界,洪荒之中无数大能纷纷松了一口气。  

尤其是天庭之上的天帝帝俊和东皇太一,全程目睹冥河老祖创造阿修罗族的过程,嘴角不由浮现一丝讥讽的笑容。  

虽然天帝帝俊和东皇太一瞧不上冥河老祖,但女娲成圣和冥河老祖创造阿修罗族获得天道认可,无疑给洪荒诸多大能指了一条路,后来掀起一番造种族狂潮。  

第一个吃螃蟹的女娲自然赚得盆满钵满,后面的冥河也获得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