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桃香岛(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一线可能,木原就不会错过这么一趟旅行。  

毕竟比起毫无危险的可能,去往那些有元婴修士坐镇的宝地要危险得多。  

木原本质上还是一个怕死的人。  

至少他不会去做那些盲目的取死之事。  

桃香岛本身并不在大瓮的航道途中,木原半道出走,及至望见桃香岛轮廓时候,已然飞行了千余里远。  

这个距离不算远,木原全速飞行一两天时间便可到达。  

问题在于,不管金丹修士还是元婴修士全速飞行时的动静颇有些大,容易惹来不太必要的麻烦。  

若无特殊情况,比如亡命跑路,修士们一般不会全速飞行。  

云烟缭绕,  

桃香氤氲。  

一派祥和的仙家景象。  

昔日的银杉灵岛同样也是这么一派模样,只不过桃香岛种的多为灵桃,银杉岛种的多为银杉灵木。  

修真界中,  

诸多修士聚居之所,大抵也会精心装扮,以示仙凡之别。  

盘踞桃香岛的势力唤作“三香陶氏”,在老早以前这处灵岛还唤作“三香岛”,只不过随着时间流逝,另外两种灵树的踪迹逐渐消失。  

但此处的陶氏家族仍旧以“三香陶氏”自居。  

老规矩,  

但凡登岛,木原要么选择偷偷摸摸换上马甲,要么就是正大光明以元婴真人的身份行走。  

此番外出,事宜颇多,木原自然不会拖拉。  

他直接便是踏空而至,一股强烈的真元威压覆盖全岛。  

“真人远临,小族惶恐。”  

陶氏仅有的那位金丹上人仓促悬空,谦声与木原说道。  

木原拂手,言道:“听闻桃源深处,或有真人痕迹,此事当真否?”  

陶氏老祖惶恐,回答说:“晚、晚…晚辈,族史之中确有记载。”  

这倒怪不得陶氏老祖,  

一般而言能够修行到金丹修为的莫不是各方面都优于同辈之人。  

但这位陶氏老祖不同,木原登岛前一刻,他还在自己的洞府之中日御百女。  

三香陶氏创业时期的老祖手段了得,不仅自己修为远超同侪,更是预留了一份足以让后辈子孙安安稳稳结丹的资源。  

如今的陶氏老祖便是受益于这一份资源,混到金丹期的幸运儿。  

龙生九子,尚有不同。  

群星海修真界的金丹修士遍及各处,少说也有数万之众。  

难免会有心术不正者,会有洪福齐天辈,更多的还是踏实修炼脱颖而出的常人。  

木原前身就属于最后一类。  

两人悬于半空,底下一众陶氏筑基、外来散修同样惶恐。  

他们瞧不见头上境况,只看到平日里被他们视作青天的陶氏老祖狼狈悬空,态度极低。  

那自不用多想,顶上来的那位实力如何。  

只当一座大佛好生供奉才是。  

“将你家族史取来。”木原喝道。  

陶氏老祖照做,陶氏族史便在他储物袋里安放。  

一般而言,修真界里根本无需修订族史、宗史之类,修士本身便是最好的历史承载物,他们寿元悠久,记忆力出众,天然就是一座人形档案库。  

这一点,木原从前身身上体悟良多。  

只不过陶氏老祖平日荒唐,对于其他不感兴趣之事基本不看片缕,以至于如今竟到了上缴族史玉简的田地。  

木原接过对方递过来的玉简,仔细翻看。  

桃源坞一事,确有记载。  

“青羊六十一年,族中桃源秘境忽有异动。桃香老祖入内察看,重伤而出。  

青羊六十三年,桃香老祖伤势稍好,广邀五海盟同道,同入桃源。所邀者五人,五人皆死,唯老祖生还,奈何老祖再负重伤,过三年,陨。  

青羊六十八年,继任者鹿香老祖上书道盟言及此事,道盟遣真人入桃源,过三月,真人伤出,言及此处事涉元婴,小族不可以为…”  

青羊…  

木原想了想,大概明白这是五六百年前的事情。  

因为如今乃是黄牛历,群星海历法以“十二上真道号”百年一轮转。  

至于桃香老祖则是陶氏金丹一代目,鹿香老祖为二代目。  

再一个陶氏族史当中的记载,也说明了为何陶氏坚持自称“三香陶氏”,因为陶氏出过三名金丹修士,故而坚持。  

木原眼前的这位陶氏老祖便是族史提及的“鹿香老祖”之子,属于是靠着资源堆上来的金丹修士。  

陶氏族史有关桃源坞的记载多处语焉不详,显然要么是当初那位元婴真人刻意使陶氏如此为之,要么就是陶氏之中有人暗做手脚。  

木原心里已有一些退意。  

毕竟五海道盟当初派来桃香岛上的那么元婴真人都在里头吃了瘪,木原也不太确信自己到底行不行!  

“行!”  

一有这等羞愧想法,木原便当即说服了自己。  

木原不是“吴签”,自然不可能说不行!  

当即,  

木原用真元拘了陶氏老祖在前,同时雇了几个陶氏筑基和另外几个外来筑基散修。  

组成了一队人员合理的炮灰队伍。  

“真人若有要求,尽管与我言说便是,何必如此啊?”  

陶氏老祖还欲辩解。  

木原直接一道木藤术抽打上去,喝道:“我是真人,还是你是真人?好生听着便是,何必聒噪?”  

说完,  

木原便让对方在前引路。  

桃香岛规模不小,比起木氏银杉岛也要大出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