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穷奇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手机请访问木原的遁速值得信赖。  

从驺虞岛赶赴前线的几座交战灵岛,按照常理全速飞行之下至多二三昼夜就可抵达。  

但木原却不可能做出这等蠢事。  

陆氏成败?  

三宗联盟成败?  

说到底都与他没甚么太大关系,他所在意的是自己能否在这场修真界大战当中捞到足够的资源来帮助自己完成结婴大事。  

大抵那些能够结婴的散修,很大一部分都是靠的战争财凑齐的资源。  

木原并非散修,但木氏能给予木原的助益与只身一人独行的金丹散修并无太大差异。  

所以修炼到现在,  

木原常常按照散修的标准要求自己。  

甚至有时候,他还需要分出一部分资源去反哺木氏。  

某种程度上讲,如果不是前身留下的因果,木原都有几分撒开木氏自己单飞的念头。  

但毕竟,  

木原这具身子来自木氏,来自前身。  

承其果,还其因。  

修士不讲因果,但木原想求个问心无愧。  

木原的遁速很踏实,  

在路上飞行了七八个昼夜,方才堪堪抵达前线海域。  

三宗联盟的总部安在了“旋龟岛”。  

旋龟,象征“守御”。  

原本也是陆氏族内的几座大型灵岛之一,与“鹿蜀岛”、“饕餮岛”、“穷奇岛”并列。  

如今被三宗联盟攻破,用作联络岛屿。  

严格意义上来讲,昔日木原狩杀的“凶鳌”,也要算作“旋龟荒兽”的后代,其体内必定流淌着旋龟之血。  

原本。  

旋龟岛上有三家陆氏支脉。  

只不过三宗联盟破岛之时,三家陆氏支脉皆是宁死不降。  

以至于阖岛陆氏尽为镐素。  

三宗聚“旋龟岛三陆”的资源,整合三座仙城为一体,临时开拓出了一座巨型的仙城。  

与其说是仙城,倒不如说营地。  

因为其主体是之前三座仙城之一的“首鳌仙城”,在绕着仙城四周搭建临时的营地,大多以洞府、帐篷居多。  

洞府是临时凿开大山而挖。  

帐篷也非寻常,乃是一件件法器所筑,唤作“行军帐”,乃是大申朝廷军中所用。  

当然,  

在这旋龟岛上能够住进临时洞府的,至少也得是金丹期修为。  

能够被分发一顶“行军帐”的,每一个在筑基期中都算得上翘楚人物。  

而大多数,  

混进三宗联军队伍的都是寻常散修。  

他各有各的手段,或是枕天席地,或是干脆彻夜不休,毕竟修士其实也没有必要每天休息。  

当然大多数散修还是会寻一处地方休憩驻扎。  

旋龟岛不小,方圆仗着数万亩地。  

但联军队伍同样不俗,光是驻扎在岛上的黄天道道兵便有三万之众。  

算上岛上原本投诚的修士以及汇聚而来的群星海散修。  

那整个联军的队伍便一下子超过了五十万之数。  

这五十多万,  

还不包括岛上原本生活的凡俗百姓,若是加上整座旋龟岛上便有接近两百万余的人口。  

所以,  

哪怕旋龟岛不小,岛上的起居也依旧是拥挤不堪。  

木原抵达旋龟岛后,  

就直接飞至岛上正中的“首鳌殿”内听令。  

首鳌殿原本是首鳌仙城的城主府,  

如今被改造成了三宗联军的事务大殿。  

负责招待木原的是一位登云宗金丹,对方也是颇知深浅,没有仗着宗门修士的身份对木原言辞威逼。  

不夸张地讲,  

若是正经的军队。  

木原这种延误战机的举动,按军法处置那必须得杀一儆百。  

但很可惜,  

三宗联盟并不是正经军队,他只是南部群星海三家宗派临时拼凑起来的联军。  

且木原这等金丹后期修士在联军当中都算是数一数二的战力,就算木原延误战机,对方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也是木原敢悠哉悠哉的缘故。  

不出所料,  

登云宗那名金丹修士一开口就给木原安排好了差事。  

支援穷奇岛!  

陆氏家族有四座大型灵岛。  

一曰:鹿蜀。  

二曰:穷奇。  

三曰:饕餮。  

四曰:旋龟。  

其中鹿蜀岛是陆氏的大本营,被陆氏修士牢牢占据。  

饕餮岛原本就江河日下,以至于饕餮岛上的陆圆一行愤懑之下选择了谋逆。  

旋龟岛最早被联军攻克,就是木原此刻脚下的灵岛。  

唯独穷奇岛,  

两方修士争持不下,成了占据的焦点。  

之前与木原相熟的白云黑土兄弟、钱大海以及谷兴上人,此时都在穷奇岛外的岛礁之上。  

大鼎山的九方真人以及登云宗的和云真人也都在穷奇岛上。  

陆氏方面,  

陆家老祖坐镇鹿蜀灵岛,威慑着九方、和云两位真人不敢肆意出手。  

整个穷奇岛的争夺大抵还是以金丹修士为主。  

战事从开始到现在,  

其实已经持续了大半年。  

期间也有不少金丹修士大放异彩。  

比如陆氏原本的第一天才“陆松”,便被冠以了“凶神上人”之名。  

据说对方手下已经有了七八个金丹修士的性命,且每一次出手都是将对手生吞活剥,手段凶厉故而唤其“凶神上人”。  

白云黑土同样大受瞩目。  

之前希有岛鲜有战事的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