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黄粱一梦(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法‘雷池迷神大阵,是一套七阶阵法!  

“不过我们运气很好,阵法太久没有维护,流逝了不少威能,现在只有五阶威能,否则的话,我们必死无疑!”  

“那………”  

闻乐连忙问道:“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此阵无法强闯,只能破解!”  

庚景澄叹息道:“我全力尝试,或许能够破开阵法,可势必会浪费很长的时间,到时候,姓陈的恐怕早就从镇妖塔内取完东西离开了!”  

“该死!”  

闻乐大失所望:“看来我们是要白跑一趟了。”  

“纵然是白跑一趟,也不能困死在这里啊。”  

逆檀说道:“庚道友,还请你快快出手,贫尼和闻道友,一定会竭力相助的!”  

“安静!”  

庚景澄闭上双眼,开始感受大阵的方位。  

与此同时。  

百里玄戈等一众大修士,也在混战过后,陆陆续续赶来此地。  

他们还没有接近,就看到突然出现的雷池大阵。  

“呵呵”  

冲元真人笑道:“天武小友做得好!”  

“背信弃义之徒!”  

凰九曜唾骂。  

众人无可奈何,也只能留在原地,静观其变。  

大千世界中,有一王朝名大乾。  

大乾有一位文武双全的异姓王,名陈芝。  

这位王爷,一手终结七国中的五国,帮助大乾成为雄踞中原的霸主。  

这位叱咤风云的王爷,始终没有孩子。  

直到太康二十六年。  

年近花甲的王爷,终于迎来第一个孩子,燕王府,有了世子。  

这孩子出生的时候,口中竟然含着一块玉佩,故此取名,陈仙玉。  

陈仙玉含着金汤匙长大,是个货真价实的纨绔子弟,自幼顽劣,但对于弓术一道十分感兴趣,武道上的资质也十分卓绝。  

这世上的武道,从低到高,分为九品到一品,一品之上,则是大宗师。  

陈仙玉年仅十八岁,就达到三品境界,其弓法箭术,更是能够射杀二品修士,震惊天下。  

太康皇帝对其欣赏有加,将其派往北荒边境,对抗大漠蛮族。  

战场上。  

陈仙玉曾经数次遭遇到生死危机,但都化险为夷,并且展现出可怕的军事才能,令天下人为之咋舌。  

在这之后不久,燕王陈芝就在随皇帝外出狩猎时遇刺身亡。  

皇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嚎啕大哭,声称燕王之死,乃大乾之悲,天下之悲,并且不顾群臣反对,让陈仙玉世袭罔替燕王之位。  

陈仙玉感恩陛下,同时暗中调查父亲之死。  

最后他发现。  

谋害父亲的真凶,竟然是当朝宰相!  

并且在燕王死后,他还疯狂瓦解燕军,一度让陈仙玉这个世袭罔替的燕王,没有任何兵权。  

宰相贾煜,乃是父亲的同窗好友,生死故交,自己打小就喊一声贾伯父,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怎么会是此人陈仙玉没有证据,只能期盼着将来能够用非常手段,将其彻底扳倒。  

可贾煜在朝中权势滔天,又深得皇帝信赖,想要让他倒台,谈何容易陈仙玉只能拼命习武,拼命立功,终于崭露头角,成为皇帝陛下最喜爱的年轻武将,同时也拿到宰相结党营私的证据。  

这一日。  

陈仙玉私下觐见皇帝,打算弹劾宰相。  

皇帝陛下听完之后,痛哭流涕,大骂宰相贾煜,说他亲自调查清楚后,一定会给小燕王一个交代。  

在这之后,皇帝又问陈仙玉,老燕王去世的时候,有没有留下什么东西陈仙玉如实告知。  

父亲曾说。  

等到他登临大宗师之境的时候,可以去找贾煜,这位伯父会给他后续的指引。  

听完以后,皇帝隐藏眼底的兴奋,只是告知陈仙玉先退下,他立马就整理证据,准备清算宰相。  

三日之后,宰相判处满门抄斩。  

可在抄家的当日,贾煜在护卫的护送下逃离。  

当天夜里,出现在陈仙玉的家中。  

“仙玉!  

“皇帝在骗你!“  

在陈仙玉震惊的目光中,这位头发霜白的老宰相,说出一个惊人的真相。  

原来这一切,都是皇帝干的!  

而目的,一是为了集权,收走燕王兵权,二是找到燕王藏起来的修仙功法。  

原来大宗师之上,还有仙法!  

很久之前………  

燕王经历过一场奇遇,得到仙人赐法,可他却不愿意献给皇帝,君臣之间猜忌的种子,由此埋下。  

后来,燕王功高震主,皇帝更加想将其除掉,可镇守天下,又实在是离不开此人,倘若一直维持着某种平衡,他倒也不是完全容纳部下燕王。  

直到......  

陈仙玉出生!  

这位燕王有了子嗣,燕王府的边境二十万铁骑,有了继承人!  

倘若陈仙玉是个废物也就怕了,偏偏自幼就展现出卓绝的天资。  

后来朝廷安排他去边境参军,其实是想设计将其害死,结果偏偏一次次化险为夷。  

皇帝再也坐不住了,提前对老燕王动手。  

而贾煜为了保住陈仙玉,也只好演戏配合,给其成长的时间。  

可谁曾想,皇帝其实早就识破宰相的计谋,那日和陈仙玉的对话,只是确认自己的猜测而已。  

印证想法之后,便再次抢先下手。  

贾煜交给陈仙玉一张地图。  

“等你登临之后,可以凭借此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