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黄袍加身(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帐内。  

辛苦许久,战事终于基本上结束。  

北凉将领们难得聚在这里喝顿酒,结果喝到一半,就听说县城里面今日发生的事情。  

「咔—一「凭什麽?!」  

有脾气暴躁些的将领,直接把桌子掀翻,砸酒碗摔瓷坛的声音不绝于耳。  

「打到现在,差不多三年!」  

「三年时间!」  

「我们一路从北凉打到渺水!」  

「可曾吃过一口好饭,睡过一个好觉?!」  

「现在仗打完了,曹家人挥挥手就要把我们赶走?!」  

「天底下哪里有这麽便宜的事情!」  

「说的没错!」  

「今日他把我们赶回北凉,明日是不是就要削藩?!」  

「当初的云州十日,云州死了多少边关弟兄?!」  

「还有官渡!差点就把大帅害死!」  

「曹家的人的心肝肠肺挖出来,都他娘的是黑的!」  

「狗日的!」  

「老子不答应!」  

「我也不答应!」  

「大帅怎麽回事?!」  

「这也能忍?」  

「师弟糊涂啊!」  

程位缓缓放下手里的酒碗,喃喃道:「历朝历代,岂有任何一个藩王坐拥五州之地还能跟朝廷和平共处?更何况他还是个异姓王,就算是兄弟喊得再亲,他也姓陈!」  

「或许———.」  

叶凤修抱着剑鞘:「师弟是在担忧归元门吧。」  

「依我看,什麽都不用管!」  

汪直骂骂咧咧地说道:「事已至此,只能进不能退,回到北凉之后,再想下中原就要重新打一遍!到时候又要死多少弟兄?!你说是不是,老四?!,老四呢?!」  

「老许呢?」  

「他们两个刚才不还在这里呢吗?」  

「不行!」  

「把他们两个找过来!」  

「今天这事情怎麽也得说清楚!  

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  

灞县一隅。  

宅院凉亭,千万梨花之下。  

「咳咳咳——  

断断续续的咳嗽声夹杂着落子声,在寂静的夜间显得格外清晰。  

一袭青衫的儒生,和羽扇纶巾的老书生借着月光在树下对弈。  

「今日之事。」  

房青云话说到一半喘息许久,才继续说道:「你如何看?」  

「不能走啊。」  

许文才颇有些发愁地说道:「这一走,就不知道形势要如何变化,事已至此,北凉早就只能进不能退。  

「当然,在下明白的道理,大帅肯定也明白。  

「想必,大人是有他自己的顾虑吧,如果是关于修行方面的话,在下确实是没有帮大人分忧的能力。」  

「我知道他在担忧什麽,不过就算没有这件事情,按照他的性子也未必愿意去长安。这就是我们上次聊的,必要的时候推他一把。」  

房青云重重落下一子:「许先生,承让。」  

「嘶~」」  

许文才倒吸口凉气:「房先生这棋下得真够险的,简直就是换命,最后也就赢我半子,但要是被我发现输掉。」  

「赢半子也是赢,不是麽?」  

房青云结束这局棋,淡淡道:「这次归元门,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由我,来把黄雀赶走吧。」  

他说着把计划和盘托出。  

「这怎麽能行?!」  

许文才豁然起身。  

「稍安勿躁,先听我慢慢说。」  

房青云轻咳两声:「如今师弟他武道精湛,兵马充足,但其实距离成就大事,还有两点欠缺。」  

「是啊。」  

许文才拿起羽扇轻轻摇晃:「曹家六郎这两年,效仿大人铲除灵禾,登基之后更是大赦天下,又有曹」家的金字招牌。  

「大盛朝如今再怎麽腐朽,也确确实实养士三百年。  

「再加上这次。  

「曹六郎一没有削兵权,二没有留人质在京城,甚至连皇位象徵的传国玉玺和龙渊剑都留给大人,称之为暂代保管。  

「这一套流程走下来,实在是没有起事的理由,可谓是出师无名,若是硬来,天下人答不答应暂且不论,对于玄之又玄的国运有没有影响,都很是难说。」  

历代帝王讲究「正统」,讲究「得国之正」,必然是有所原因的。  

直到如今。  

许文才终于幡然明悟,那日夜观星象,为何即便旧帝陨落,出自北凉的紫薇新帝还是未必能入主五帝座,终究还是缺少一些玄之又玄的东西。  

「所以—..」  

许文才皱眉道:「房先生才准备用自己一箭双鵰?既能保证出师有名,创下一国之运,又能赶走黄雀,让大人再无顾忌?」  

他突然明白青衫儒生这最后一局棋的含义。  

谋士以身入局,举棋胜天半子。  

「不行!」  

许文才重重放下羽扇,微微眯眼道:「这件事情,交给许某人去做为好!在下不过一介鄱阳布衣,而且又是凡俗之躯,若是能肉身创下一国之运,也算是万古流芳。」  

「文才兄莫非也要做庸碌之人行庸碌之事?咳咳——」  

房青云扯着苍白的嘴角:「房某大限将至,以将死之身胜天水修士,岂不痛快?文才兄若是再提,在下可就要认为你是想争功劳抢风头,让天下人觉得卧龙强过「凤雏。」  

许文才凝重道:「先生可都准备好了?」  

「当初在幽兰京城的时候,便从一名叫钱其仁的修士口中有所耳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