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神兵天降(1/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原本聚集在外,作势要进入麒麟山攻打春秋府的十三万大军,猛地调转方向,兵锋直指云州!  

麒麟山外的先锋军,则是布下疑阵。  

所谓疑阵。  

便是在漫天大雪当中,令几千人推着辆车在栈道上交替往返,看起来有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山谷,但其实来来回回就是那么些人。  

而陈三石本人,从洪泽营当中挑选七千将士,在风雪中悄然离开麒麟山,转而来到阴平山的山脚下。  

自古以来行军打仗都需要依靠“交通”。  

并不是人能走到哪里,军队就能开拔到哪里。  

补给、战马、兵器、铠甲等等…  

除非精锐急行军,否则的话就连兵器和铠甲,都是抵达战场,或者是经过危险地带之前才会穿戴在身上,这也是为什么往往出奇兵能够有奇效的原因。  

可能敌军人人还都穿着便衣,赤手空拳的赶路,这个时候忽然有一支披甲持锐,全副武装的骑兵从背后冲出来,不被冲垮才怪。  

就连皇宫当中的禁军,平日里手中也是没有太多兵器,历代宫中政变都需要先想办法夺取武库,然后才能正式起事。  

也正因此,行军打仗需要调拨大量的民夫作为后勤队伍,需要的马车、推车数不胜数,这些东西,都是必须要走大路的。  

但此时此刻。  

在陈三石的命令下,把这一切都抛弃了。  

“所有人,丢掉长兵器!”  

“脱下甲胄只穿便衣!”  

“不骑战马,徒步上山!”  

“开拔——”  

七千洪泽营将士脱掉甲胄,所有人拿着长剑背在身后,腰间缠满干粮和水囊,集结在山脚下,在他们的面前,就是一座蔓延将近千里的荒山,不仅道路崎岖难行,而且瘴气环绕,没有任何食物,只有毒虫毒蛇。  

休说是行军打仗,就是普通人误入其中,都有可能再也出不来。  

偏偏这一日,一支脸上带着决绝的队伍,义无反顾地钻入其中,很快就被幽绿色的毒瘴彻底吞没。  

玉陆州,幽兰府。  

晋王、燕王在寻仙楼和仙界宗门的帮助下,在半年前起义,很快占据三州之地,此地就是其中之一,算是他们的“京城”。  

一开始,他们由于地理位置不好,三州很快就变成两州。  

但由于皇帝迟迟不露面。  

晋王手里又拿着假的传国玉玺和禅位诏书,再加上严党的种种罪行传遍天下,很快就在东部中原和偏南地区得到大量的拥趸。  

再加上不久之前,晋王传檄天下,北凉王白袍陈三石率领十五万铁骑响应起兵,更是引来不少人的投资。  

因为,白袍没有败过!  

从最初的鄱阳两千余残兵败将,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官渡之战,从来都没有败过。  

世家豪门和各地宗派是在投资晋王,更是在投资白袍。  

所以,北凉王问世之后。  

晋王的两州之地很快就扩充到四州,直到最近才僵持住,只等着北凉军入关成功,就能够继续进取。  

双方,在互相利用。  

晋王在利用白袍的声望,白袍也在利用他们的“名正言顺”。  

王府。  

铿锵笛声悠扬不断,回荡在偌大的府邸之内。  

那是青衫儒生房青云坐在轮椅上凉亭下风雪中,在吹奏《北凉破阵乐》的曲子,一曲奏毕,便有修士拍手叫好。  

“房道友琴棋书画无一不通,曲子吹得也是甚妙。”  

归元门修士打趣道:“不过你这笛子,倒是和在下一位同门很是相像。”  

青衫儒生背对着修士。  

因此修士并没能看到儒生的神情,只瞧见对方拿着玉笛的手臂明显僵了一下,然后开口道:“钱道友,东西拿来了吗?”  

“拿来了拿来了。”  

钱其仁说着递过去几张符箓:“这些符箓,用修士精血就能够激活。”  

青衫儒生本就是炼气修士,只是后来被废,无法再凝聚法力而已。  

“其实你完全不必如此谨慎,就算是升云宗的人真打过来,也有我们在前面顶着。”  

钱其仁说道:“行了,跟我走吧,他们正要找你商议军事呢。”  

王府厅堂,早已经被改造成中军大帐,沙盘、舆图等一应俱全。  

晋王曹焕、燕王曹芝、前兵部尚书明青锋、前锦衣卫副指挥使长孙旭升,以及其余一些朝中属于晋王一脉的官员悉数聚集在此。  

“北凉出兵了。”  

长孙旭升拿着情报,急匆匆地走入堂内:“一个月前,陈三石率领十五万大军陈兵麒麟山,自为先锋开始攻打春秋府!”  

“好啊,终于出兵了。”  

兵部尚书明青锋话说到一半,忽地意识到什么:“十五万大军,全部去打春秋府?”  

更合理的战术。  

应该是留下三到四万兵马,堵死在麒麟山栈道之外,然后分兵出去攻打云州,等到把云州境内的庆军击退之后,再南下绕到春秋府的东侧,徐徐图之。  

这样的战术稳扎稳打,不会有奇效,但也比直接硬着头皮去攻打春秋府快得多才对。  

“怎么?”  

晋王走到沙盘前:“陈将军如此安排,莫非无法入关成功?”  

“想要打通春秋府,最起码也要两年以上!”  

明青锋告知道:“期间,还很有可能遭到庆军的偷袭,全军覆没都有可能,而且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时间。  

是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