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天下大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三十六路枪法。  

每一路,又有十八式变化。  

陈三石强撑着练完第前三路。  

不过与此同时,靠着呼吸法的加持,宋彦也练完桩功,开始练习枪法,进度追上来不少。  

“如果我硬练的速度能更快些就好了!”  

陈三石停了下来。  

他打算先暂停,把箭术提升到小成水平。  

上一次突破精通的时候,曾经对他的骨骼、体质有所改善,如果练到小成,效果或许会更好。  

“吃饭!”  

卫所距离燕边村二十几里路,说近不近说远不远为了节省时间,他就没有再回家吃饭,而是到军屯村庄里,找了家一对退伍老夫妇开的小馆子。  

“五斤熟牛肉,一桶梁饭,再来一只鸡。”  

陈三石和朱仝点完菜,还没开始吃,就又有人凑过来坐下。  

“累死娘的懒汉,你来作甚?!”  

朱仝没个好脸色。  

“陈兄弟!”  

许文才也不看他,朝着石哥儿嬉皮笑脸地说道:“饷银下个月才发,在下两袖清风,实在饿得慌,能跟着吃点吗?”  

“当然。”  

陈三石又加了两碟小菜和一些主食。  

“陈兄弟真是个仁义人,以后能成大器!”  

许文才毫不客气地扯下一只鸡腿,满嘴流油地吃了起来。  

“石头,你就是心太善!”  

朱仝骂道:“你给他吃的有啥用,废物一个。”  

“谁是废物?说不准,以后你们也得沾我的光呢!再说了,我也不白吃,我给你们讲解讲解天下大势,开开你们的眼界!”  

许文才没几下就把鸡腿吃得干干净净,滋滋的嘬着骨头,直到一丝肉都不剩下,他才舔舔嘴唇,用极小的声音说道:“二位,你们觉得大盛气数如何?”  

“自然是没尽。”  

朱仝闷闷地说道:“虽然当官的一个比一個可憎,但毕竟还有两百多万官兵,又有许多大将,我听说南边的叛乱都被顺利镇压了。”  

“错!”  

许文才嘴上不停,手里悄摸又扯下一根鸡腿。  

朱仝看看周围,确定没人后说道:“你的意思,蛮子最后会灭了咱们大盛?”  

“大错特错!”  

许文才连连摇头:“蛮子这些年表面凶悍,但有孙督师在,他们终究难成大事。“  

“我敢断言,大盛之亡,亡之于民!  

“你不要看这些叛乱总会被很快镇压,但是很快还会再出现,时间久了,总会有压不住的时候。”  

这时,陈三石插入一句话来:“这叫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嘶——”  

许文才听到这话明显怔了下,像是品酒般咂咂嘴,接着猛拍大腿:“妙句!绝妙之句!  

“我就是想表达这个意思!  

陈兄不愧同为读书人,竟然能说出如此妙句!”  

“这话不是我说的…”  

陈三石解释道:“许兄你接着说。”  

“咳咳!”  

许文才清清嗓子:“我断言,这天下不出五年,就会彻底大乱!彻底绞尽大盛朝的气数!到那时,方是我卧龙先生大展宏图之日!”  

“拉倒吧!”  

朱仝只觉得啰嗦:“一天到晚就会瞎吹,你还是先想想怎么把桩功练会吧,你要是连桩功都学不会,只怕是阵卒都不配,要去养马、修城墙了。”  

陈三石看着许文才,眼中流露出一丝惊讶。  

他受过九年教育,来到这种世道,能看出大盛气数将尽乱世将至不稀奇。  

但许文才可是土著,而且是乡下土著,能做出这种判断实属不容易。  

虽然他老碰瓷丞相令人有些尴尬,不过应该是真有点东西在身上的。  

闲聊结束,几人埋头干饭。  

吃饱喝足。  

陈三石没再练武,而是拿着弓箭来到靶场上。  

越是要天下大乱,他就越要强大自己,不光本事强,地位也要高,才能在洪流中安然无恙。  

张弓搭箭。  

“砰砰砰砰砰——”  

演武场上,阵阵如炸雷的声音。  

五十多箭射下来,陈三石手臂开始发酸,但他不敢停下,继续一箭接着一箭瞄准发射。  

“哗啦啦——”  

“跟上!”  

“…”  

练到下午,军营里忽然躁动起来。  

只见几名百户,各自集结手底下的士卒,一行三百余人,我全副武装匆匆朝着鄱阳县城的方向出发。  

‘不是去长城,说明并非敌寇来犯。’  

‘但鄱阳县有什么事儿值得动员这么多人?’  

‘大概率还是全城搜捕蛮族刺客。’  

前不久,陈三石还觉得蛮族刺客这辈子都和自己没什么关系,现在看来搞不好,他之后也要参与行动。  

“算了,继续练箭。”  

“砰砰砰砰砰——”  

率军经过靶场时,百户们都被这震耳朵的箭声引起注意。  

“呵,这小子是放弃了?不练功,跑来练箭。”  

熊百户嘴里咬着竹签。  

“没有呼吸法,修炼功法时的痛苦可是要加倍的,一般人哪承受得住?”  

刘百户咦了一声:“两石弓?七十步靶子百发百中?这小子,倒还是个神箭手!”  

“还真是。”  

熊百户也露出惊讶的目光。  

刘百户啧啧称奇:“也不知道他哪里得罪了天元武馆,可惜,可惜啊…”  

“哟呵。”  

熊百户挑挑眉毛:“老刘伱这眼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