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旗官和选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鄱阳县左军千户所。  

军营。  

“斌哥!”  

陈三石准时报道。  

徐斌按着腰间佩刀,对于“哥”这种亲近的称呼微微皱眉:“以后在军营里,叫职务。”  

“好,徐旗官!”  

陈三石倒是无所谓。  

“嗯。”  

徐斌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脸上仍旧没什么表情:“去换上甲衣吧,然后去演武场集合,百户大人会传授你们武艺。”  

“好。”  

陈三石随便找个角落,就开始换衣服,穿上之前领到的甲衣。  

说是甲衣,其实主体还是棉布,只不过在表面上钉有甲泡。  

此甲被称之为布面甲亦或暗甲。  

至于真正的,像电视剧上的那种盔甲,则是只有武将能穿。  

集合号的声音吹响。  

陈三石也刚好换完衣服。  

来到演武场,宽阔的平坦的黄泥地上,已经汇聚差不多三十几人,零零散散地站在各处,有的精神奕奕,有的无精打采,有的人高马大,有的骨瘦如柴。  

其中约莫一半是本地人,还有一半多不像是鄱阳县的人。  

“站好站好。”  

有兵士来指挥众人列队。  

紧接着,一名留着八字胡的胖子为首,身后跟着两名军官,前后脚走了出来。  

他扯着嗓门,自我介绍道:“我姓汪名直,你们可以叫我汪百户。  

由我负责传授你们边军基础武艺。  

桩功昨天统一发放,你们应该都已经拿到,桩功之后还有枪法,两者相结合起来练习,就是完整的兵卒基础枪法。  

今天,我亲自给你们演示一遍。”  

胖子百户扎起马步,臃肿的身体稳如泰山,打起桩功来更是行云流水,没有丝毫偏差。  

“接下来是枪法。”  

他伸手,接住旁边军官扔来的一杆梅花短枪。  

此枪长度两米五左右,没有超过三米,尚且算作短枪。  

方才还稳如山岳的汪百户,在拿到梅花枪的那一刻,又变得十分灵活,手中铁枪如同狂风暴雨般不断刺出,撕裂空气的声音回荡在整个演武场。  

看得众人目瞪口呆,他们也是第一次见识到真正的武道。  

不等他们回过神,一套配合桩功的枪法就展示完毕。  

“没了?”  

大家伙看着汪百户扔掉铁枪,显然是不准备再详细讲解。  

这么快,谁能看得清?  

汪直无视底下的议论,清清嗓子,沉声道:  

“说一下新兵的考核标准吧。  

“三日桩功七日枪法,能够在十日之内把枪法配合桩功流畅打出来的,即为武卒,其余为阵卒。  

“武卒,月饷三两起,每七日配给补药一碗,日后依靠修为或功勋,可以晋升军官。  

“另外。  

“你们这些人当中,谁要能率先练出第一缕气血,直接晋升旗官,外加明年的选锋资格。”  

直接晋升旗官!  

听到这里,所有人都很意动。  

谁不想一上来就当官?  

至于后头的“选锋”资格,就很少有人明白了。  

台上的百户大人,似乎也没有要解释的意思。  

最后还是人群当中,一个留着山羊胡体型消瘦的男人拖着腔调讲解起来:  

“这选锋啊,就是选精锐!三年前,督师大人坐镇整个北境后,就开始从各个卫所当中选拔精锐。选锋成功的人,能够直接进入天策营,成为孙督师的亲传弟子~”  

“嘁!我还以为能当大官发大财呢。”  

“就是,谁不知道八大营直面蛮子,天天需要拼命,我可不去。”  

一部分人大失所望。  

“你们懂個屁!”  

“想要在武道上走得远,就要有孙督师这样的强者指导,有八大营的资源辅助。”  

“没错,哪有不拼命就出人头地的?”  

“…”  

另一部分人反驳。  

“行了,我要教的都教完了。”  

汪百户打断他们,很是没耐心地说道:“接下来,你们就自己练吧。  

“桩功和枪法的具体要诀,有不懂的地方,就自行去找旗官请教,哈——”  

说完,他打着哈欠,捶肩挠背的离开了。  

“就这?”  

“刚才教的什么来着?”  

众人面面相觑。  

整个教学过程不超过二十分钟,甚至连一句详细讲解和慢动作都没有,谁特么能学得会?  

桩功也就算求,他们人手一本册子,能照葫芦画瓢。  

可枪法呢?  

谁记得住。  

有人去找小旗请教。  

一问才知道,是要钱的。  

演示一遍三十文钱,手把手教一次五十文钱。  

价格明示,童叟无欺。  

听到要钱,立马劝退大部分人。  

家里有钱,吃得起饭的,谁会来当兵?  

当然,也有少部分有上进心,想着混成武卒的人愿意掏钱,从桩功的每个动作开始学起。  

看着眼前的荒唐场面,陈三石颇为无语。  

这特么是军伍啊!  

这都能用来赚钱?  

难怪卫所日渐腐败,战斗力越来越低。  

他不禁摇摇头。  

好在陈三石过目不忘,不需要别人讲解。  

他深呼吸,扎桩站稳,熟悉的灼烧感再次袭来。  

先前汪百户的每一个动作,都被他牢牢记住,此刻查漏补缺,检查自己有没有偏差的动作。  

确认无误后,才开始练习新的动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