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我们是朋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赵,鲍威尔领事委托我来跟你谈一谈!”  

新闻发布会结束之后,美国驻华武官卡尔逊又折了回来。  

赵维汉对此毫不意外,英法两国当前已经显露颓势,而美国人总是在寻觅机会。  

“哦,那咱们谈一谈?”赵维汉饶有兴趣道。  

“当然!”  

两人坐在大厅一侧的沙发上,服务员送上酒水和甜品,卡尔逊迫不及待的说道:“赵,鲍威尔领事对之前商议未果的事情表示同意。”  

赵维汉闻言笑而不语,他知道卡尔逊后还有话,果然......  

“但是,手续费需要由百分之五提到百分之十!”  

“你们太贪心了,还不如直接去银行里抢钱!”  

“赵,你的确是在往银行里送钱,可你的钱不也是抢来的吗?如果没有我们的协助,你们恐怕没有多少时间将这批抢来的钱运走!”  

两人相视一笑,赵维汉心中暗骂一句无耻,但也只能如此。  

奉天站满铁附属地作为日本人独立经营的国中之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各国商人对满铁附属地的地段垂涎三尺,但赵维汉不在乎,毕竟一旦沈阳沦陷,日本人不敢拿各国商人如何,但肯定敢对中国人动手。  

赵维汉在乎两点,其一是浮财,真金白银,现钞银元,古董珍宝。  

这些浮财有已经到手的和即将到手的,来源非常广泛,可以统称为违逆资产。  

大头自然是变卖给各国商人的日本人和满清遗老遗少的产业,包括满铁附属地、商埠、沈阳城内的诸多不动产以及里面囤积的商品。  

这一类赵维汉不清楚其具体价值,但少说也得到手大几千万的银元。  

小头自然是直接查抄的现有浮财,包括即将被查抄的横滨银行、朝鲜银行,三井洋行、三菱会社等机构。  

另外,沈阳的日本侨民也不能放过,赵维汉虽然在新闻发布会上当众表态东北当局保护日本侨民的生命安全,但日本人只能带几身衣服和一些吃的离开沈阳。  

除此之外,一毛钱也别想揣走,赵维汉这次打算刮地三尺,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就卖给各国商人。  

然而查抄的大笔浮财显然是没有时间运走的,所以赵维汉将主意打到各国银行的头上,谁说必须通过火车或者飞机才能运走。  

赵维汉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银行是用来干什么的?不就是用来促进金钱流通的?  

沈阳作为当今中国的一线城市,只逊于上海、天津、青岛的金融中心,外资银行汇聚于沈阳,美国的花旗银行、英国的渣打银行等。  

完全可以将查抄变现的浮财存在外资银行,而后在天津取出来,省时又省力。  

这与边业银行和东三省官银号的260万两黄金和4000万两白银不同,一来张少帅不见得会同意,二来当时的运输时间是允许的。  

当然,赵维汉将变现的浮财存到外国银行,但外国人也不可能白白承担风险,所以赵维汉提出来可以给手续费。  

美国人是最先同意的,但卡尔逊提出手续费要涨到百分之十,美国人一松口,其他外国人要想分一杯羹,肯定也会蜂拥而至。  

卡尔逊见赵维汉沉默不语,心中微微有些焦急,当即说道:“赵,为表诚意,我方可以在花旗银行为你开设一个私人账户。”  

“咱们完全可以共同获利,十个点的手续费里可以额外让给你两个点,只要在花旗银行存的越多,你我双方的获利也越多!”  

“请你放心,我们美国人是讲诚信的,两个点的手续费是不会有其他人知晓,是安全有保证的。”  

赵维汉不得不承认这個美国佬太会办事了,他心动了,于是举起酒杯:“卡尔逊先生,你的诚意打动了我,咱们是朋友,以后要多多往来!”  

卡尔逊哈哈一笑,同样举起酒杯:“是的,我们是朋友,我们美国人讲诚信!”  

“为了我们的友谊干杯!”  

看着卡尔逊激动的样子,赵维汉也不足为奇,这些外国人来到中国不就是为了“淘金“。  

诸如花旗银行的驻外机构有相当大的独立自主权,美国领事馆和花旗银行上上下下肯定会捞不少钱。  

相比之下,付出的代价简直是微不足道。  

“赵,东南亚的菲律宾是我美利坚合众国的殖民地,那里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有没有兴趣到那里投资?”  

赵维汉笑着摇了摇头,美国佬这是打上他手中这笔钱的主意:“以后也许会有兴趣,在菲律宾买一个庄园!”  

“不不不,赵,你太小心谨慎了,现在正是抄底的好时机,那里有不少美国的产业正在甩卖!”  

赵维汉闻言一愣,这一点他还真不清楚,他倒是知道菲律宾一开始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后来西班牙战败,以两千万美元将菲律宾转让给美国。  

菲律宾在美国的掌控之下,从一个落后的殖民地国家发展成一个较为发达的亚洲版美国,甚至由于没有战乱袭扰,发展的比中国都要好。  

赵维汉不相信美国人会这么好心,于是斜瞟了卡尔逊一眼:“原因呢?真正的原因!”  

“原因很简单,经济危机导致需要收缩产业,回笼资金,所以要甩掉菲律宾这个负担。”  

赵维汉心中一动,菲律宾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最重要的是离着中国近,他突然想起一个重要信息。  

后世菲律宾一直与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