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东北军的240mm榴弹炮(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返回文官屯火车站。  

从铁岭赶来的第五大队经过沿途车站提醒,竟然由火车改为徒步行军,所以避开了第七旅的袭击,天亮之后进驻文官屯。  

鞍山的第六大队同样如此,天亮之后进驻沈阳以南的浑河站,其目标对准的是沈阳东南方向的东塔机场。  

吉林方面,原本驻守永吉的张作舟二十五旅以及长官公署卫队团冯占海部于昨晚乘坐火车进驻长春。  

荣臻任命张作舟全权负责长春、宽城子、南岭大营等地军务,吉林省署民政厅厅长诚允代行省署主任职权。  

然而到了白天,双方一切相安无事,似乎昨晚并没有发生什么,只有紧闭的沈阳城门能说明一二,吉林方面甚至发电询问下一步作何安排。  

实际上,不管是板垣征四郎亦或者赵维汉都陷入了一个两难处境,上不上,下不下。  

板垣征四郎担心昨晚的失利会影响接下来的行动,寄希望关东军司令部将失利影响压下来,万一传到国内,政府方面会更加有借口延迟事变。  

而赵维汉这边则更难,天亮之后,东塔机场来电问询,是否继续对南满、安奉两条铁路进行轰炸。  

当时赵维汉明确指示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继续执行轰炸任务。  

“赵处长,人我都带来了,按照长官公署命令,总共七千人,分别布置在大东边门、小东边门两处地点。”  

关玉衡很乐呵,昨晚所部与日军不期而遇,双方交手没多长时间,对面的日军果断撤走,东北军方面凭借兵力优势小胜一场。  

“妈了个巴子的,幸亏赵处长你提醒,我们提前安排了骑兵趟路,要不然很可能中了小鬼子埋伏。”  

“就是后来打着打着,对面的鬼子竟然溜了,这一点有点奇怪,说实话,我们虽然人多,但武器装备不行,战斗力更是跟鬼子差远了。”  

对于关玉衡的疑惑,赵维汉给出了解释:“日本人在沈阳这边不顺利,肯定是怂了,所以才接到命令撤走的!”  

赵维汉说话间从抽屉里掏出一张命令书,让关玉衡带着人去兵工厂领取装备,关玉衡看着命令书,似乎在辨认真假。  

“荣参谋长呢?”  

“熬了一夜,现在歇着去了,你有事?”  

“嘿嘿,所有装备都能领?”关玉衡看着憨厚,实则精明,一看命令书上居然没有领取装备的具体数量,这发挥的空间太大了。  

“沈阳兵工厂和迫击炮厂什么水平?有什么你就拿什么呗!”  

“那可太好了,我屯垦旅虽然是炮兵军裁撤下来的编余人员,但好多老人是熟悉火炮操作的,要是这么说,我可得多弄一些山野炮。”  

“另外,日本鬼子有240榴弹炮,咱兵工厂也有仿制的辽造19年式240榴弹炮,这个伱看看。”  

经关玉衡这么一提醒,赵维汉才想起来,兵工厂还真有两门,由于过于笨重,一直都没有突入过实战之中。  

“这两门榴弹炮要是交给你使用,你准备布置在哪里?”  

关玉衡显然之前就考虑过这个问题,直接回答道:“那肯定是东塔机场,机场既有守备部队,又有高射炮和高射机枪防空!”  

“关键是将两门榴弹炮布置在机场,向南可以轰击南满铁路,向东也可以对沈阳城西日本人兵营、聚集地产生威胁。”  

赵维汉闻言点了点头:“是个好主意,总比放在库房生灰的要好。”  

关玉衡兴冲冲的走了,当下觉得此行没白来,整个屯垦旅装备能换一茬。  

论及沈阳周边部队的战斗力,北大营的第七旅自然是头一等,武器装备齐整,人员素质较高。  

第二等的是卫队旅和屯垦旅,卫队旅是由一个团扩变成三个团组建,武器装备虽然比不上第七旅,但有三分之二都是新兵,根本没有经历过战斗。  

更重要的是,类似轻重机枪,各种火炮这样的武器装备,使用者不经过长时间培养,战场上根本发挥不出来其应有的威力。  

小说里往往会出现部队补充了大批武器装备之后,战斗力瞬间猛增,其实是扯淡,有了不代表会用,会用不代表会发挥威力。  

而屯垦旅这边,名义上说的是炮兵军编余人员,其实大多是在炮兵军负责干杂活的辅助兵种,东北军还没阔气到让炮兵这种技术兵种去屯垦戍边的程度。  

但相较于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屯垦旅这7000人好歹也是能发挥一些作用的,所以黄显声麾下那些经过简单训练的警员也都是宝贝。  

第三等是公安总队和讲武堂学员。  

之前公安总队已经加强四百余名讲武堂学员,赵维汉在天亮之后给第七旅下令,第七旅军士队总队长李树桂率领麾下二百余军士编入公安总队,以增强战斗力。  

公安总队分散在三个地方,沈阳城内1500人,商埠北市场1100人,南市场1100,这些警员是黄显声精心挑选出来的,其余分散在沈阳周边警署的人员或者城内的负责维持治安的普通警员没算在内。  

同时令黄显声挑选七百名警员派至北山疗养院接受军事训练,赵维汉其实没打算让这些警员归建,只是担心黄显声不情愿,才以军事训练为借口。  

讲武堂那边由谭洋亲自负责,驻军有第七旅620团两个步兵连,在黄显声弄走四百余名深造的军士之后,另有军士800,学员800。  

讲武堂也就是东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