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条件2(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如果没有盛西风,大业和大周之间的战争,将会成为大周皇室的一场死局。  

宗正姬八荒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周皇室不朽境强者一个接着一个死亡。  

打不过仙级强者,杀不光大业不朽境强者。  

此消彼长,大周皇室有生力量一点一点衰减,迟早败亡。  

现在,盛西风成为破局的关键。  

他可以打破这个死局。  

一个人抵得上所有大业不朽境强者。  

换句话说,他一个人可以干掉所有大业不朽境强者。  

数量方面,不再是大业国的优势。  

有一个前提条件,盛西风不能死,大周皇室必须保他。  

有盛西风之后,这场战争,不再是大周皇室的一个死局,反而变成了一个活扣。  

只要仙级强者还忌惮中心区域姬家,不亲自出手对付大周皇室,只敢利用明面上培养的势力对付大周皇室。  

盛西风的实力,足以消灭仙级强者明面上培养的势力。  

仙级强者利用大业不朽境,消耗大周皇室的有生力量。  

大周皇室可以让盛西风消灭所有大业不朽境强者。  

如果大业不朽境强者全部死光,仙级强者有两个选择。  

其一,再培养一个明面上的势力。  

其二,亲自下场出手。  

因为仙级强者忌惮中心区域姬家,所以多半可能不会亲自出手。  

只能继续培养一个明面上的势力对付大周皇室。  

但是他们培养再多不朽境,也没有用,打不过盛西风,除非培养出仙级强者,而且需要不止一个仙级强者,才能挡得住一个盛西风。  

对仙级强者而言,培养一个不朽境强者,很容易,无非是花费一些资源而已。  

但培养一个仙级强者,难度超级加倍,同时需要花费大量资源和大量时间。  

四个仙级强者不想这么做。  

他们更在乎自身的修为实力。  

现在玄仙强者提出禁止盛西风加入这场战争。  

宗正姬八荒不想惹怒仙级强者,于是点头同意,但是兔子急了也会咬人。  

盛西风可以不参加战争。  

但是,大业不能肆无忌惮围杀大周皇室不朽境强者。  

换句话说,大周皇室不能伤亡过大。  

伤亡范围变成可控。  

因为有仙级强者培养,大业可以源源不断出现不朽境强者,数量赶超大周皇室。  

数量再多,也抵不上一个盛西风。  

四个仙级强者花费资源,培养出一个大业不朽境强者,还没来得及杀死一个大周皇室不朽境,被盛西风一拳打死,非常不值得,等同于白白浪费资源。  

玄仙强者看向血海,说道:“下次你就没这么好运气了!”  

只差一点点,他就能杀死盛西风。  

但是,玄仙强者有许多顾忌,终究没有这么做。  

他不认为盛西风可以快速变强。  

修炼一途,越到后面越难。  

玄仙强者和盛西风第一次打交道。  

他不了解盛西风。  

如果玄仙强者熟悉盛西风,肯定不会继续任由盛西风继续修炼,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杀死盛西风。  

因为盛西风提高变强的速度,十分惊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  

当盛西风实力弱小的时候,一直隐藏的很好。  

现在就算宗正姬八荒也不敢轻言得罪盛西风,更不可能抢夺盛西风的秘密。  

血海依旧,为了安全,三个仙级强者离开之前,盛西风不会解除血海形态。  

这个时候,盛西风不会说狠话。  

小命要紧。  

万一激怒玄仙强者,不值得。  

玄仙强者继续说道:“你最好老老实实不要离开这座城市!”  

一句话限制盛西风的活动范围。  

意思很明白,只要盛西风留在大周国都城,仙级强者给中心区域姬家面子,不会出手对付盛西风。  

一旦盛西风走出大周国都城,仙级强者会果断出手。  

如果盛西风是大周皇室,仙级强者不会如此明目张胆。  

说完之后,玄仙强者带着两个地仙强者离开。  

宗正姬八荒松了一口气。  

面对一个玄仙加两个地仙,压力太大。  

目前大周皇室玄仙老祖没有音讯,宗正姬八荒和大周皇室没有一点底气,只能寄托希望于盛西风。  

血海翻腾。  

盛西风恢复人形。  

“多谢宗正大人相救。”  

刚刚实在太惊险了。  

再晚一会儿,气血结晶消耗一空,盛西风凶多吉少。  

为什么他不选择逃跑?  

谁知道仙级强者会不会迁怒百药门。  

万一仙级强者一看盛西风逃跑,转头对付百药门。  

盛西风不想看到百药门生灵涂炭。  

这里是他的家,有他熟悉的亲人,比如钱方孙梅和小圆圆。  

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之。  

“盛丹师也听到了,留在大周国都城,仙级强者不会再出手。”宗正姬八荒说道。  

盛西风心中打一个问号。  

“真的吗?”  

他不可能一直躲在别人的羽翼之下。  

保得住一时,保不住一世。  

人究竟要靠自己。  

万一仙级强者豁出去,不再顾忌中心区域姬家,大周皇室保不住盛西风。  

其本身如同一搜破船,经不住大风大浪。  

仙级强者掀起的风浪太大,大周皇室扛不住。  

说句难听的话,大周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