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五行旗手段(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欲上明教光明顶,可走三条大路,而七巅十三崖东南方的第一要口,便有两百名五行旗锐金旗教众把守。  

带头的峨眉派灭绝师太与崆峒派关能等几位高层,原本以为这群看着只是样子货的魔教魔头,在面对各方江湖势力近千人的进攻时,会被他们一击而溃,而后被他们尽数屠戮;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  

“搭箭。”  

三百步外,有眼尖的武林人士便看到了前方上百明教教众齐齐从背后摸出了箭矢,并熟练的弓箭上弦。  

“弯弓。”  

“嘎吱嘎吱…”  

便在众人逼近百十步后,顺着前方吹来的山风,他们听到了长弓被拉满、弓弦持续受力的声响。  

“斩杀魔教妖人。”  

“宰光他们。”  

群雄持刀拔剑发动了突击。  

“放。”  

“咻咻咻…”  

“再上。”  

“嘎吱嘎吱…”  

“放。”  

“咻咻咻…”  

“再来…”  

如此一连五轮,非是瞄准目标的平射,而是斜向上四十五度、五十度、六十度、转而三十度、二十度的变动式集群抛射。而且三息之内,五轮必须全数射出,射完之后…  

“收弓,取矛!”  

对于一般的轻功高手,三息时间显然不足以让他们跨过百十步的距离杀至锐金旗教众身前,对于普通的武林人士更就不行了。  

且先不管几轮箭雨对各派人手造成了多大的麻烦,因为紧跟着的两百杆长矛、马上就要被抛飞降临到他们的头顶了。  

五六十步,正是飞矛最佳的杀伤距离。  

“取斧!”  

两侧腰间,人人双斧。  

二三十步,谁人进入这个区间,谁就会被集火招呼。  

然后,不等各派人手咬住魔教魔头们的尾巴,这群贼人便个个滑溜得紧,压根儿就没有跟群雄过多纠缠的意思,在将飞斧分两轮扔尽后,直接就,后撤了。  

没错,溜了溜了!  

这群家伙根本不与群雄正面拼杀,毫无节操可言!原地只留下各大派数十近百人伤亡的微末战绩!  

可这,就是有人指挥的明教锐金旗的一贯作战风格。  

“该死,非得活剐了这帮魔崽子!”  

憋着一股子邪火的各大派自是紧追不舍,转瞬便来到了第二要口,然而迎接他们的,是从天而降的雨水。  

也是,上了火,就该浇浇水熄火。  

两侧山巅,只要能够立足之处,都有洪水旗的教众殷勤地为下方贫瘠的土地浇水施肥。这些底层老百姓出生的汉子,都深深坚信着他们的坚持能够为贫瘠的华夏土地带去生机,能够让凋零的汉人政权重新复苏,就连他们这些泥腿子终有一日也能出人头地。  

于是下一刻:  

“呃啊啊…”  

淋了雨的众人,无不头冒青烟、皮肤溃烂,特别是裸露在外毫无防范的面颊,呼吸间皮破肉烂惨不忍睹。  

“不好,这雨丝是毒水,大家小心,护住头脸!”  

洪水旗的手段主要便在于这水之一字上,这水可了不得,均是化学产品的腐蚀性药水,系从硫磺、硝石等类药物中提炼而出,多为强酸属性,中招的血肉之躯、别提会有多惨了。且他们依仗山谷碍口的地理、又凭借天然顺势的谷口山风,从山巅崖壁上喷洒这些毒水,近乎利于不败之地,可谓一夫当关万夫难开。  

而下方这支各大派联军,等他们或退、或强冲、进退间消耗尽上方洪水旗教众携带的毒水,待他们扛过这段酸辛的路程,缓过气后再瞧各自手中的兵刃,大都忍不住一个哆嗦倒抽凉气。  

“我的个乖乖…”  

原来,好些手中没有刀鞘剑鞘保护的兵器,此刻都被腐蚀的厉害!原本光滑如镜的刀面剑身,经过这场毛毛雨后,都变得坑坑洼洼好不破烂。  

兵器都如此,何况血肉之躯的众人?  

士气大幅度下滑!  

“看来,剿灭魔教的魔头魔崽子,任重而道远啊…”  

有人打退堂鼓吗?  

倒不至于,因为目前为止以轻伤者为多,重伤的与凉凉的也就那倒霉蛋几十个。  

“哼,休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接下来,我等稳扎稳打、无需急功近利即可,贫尼倒要看看,这群魔头还能有什么手段!”  

正东方第三要口。  

此地有三百膀子贼大、武艺傍身、训练有素的巨木旗教众已经恭候多时了。  

群雄欲上山,巨木旗则横加阻拦,双方一触即发。  

不过,这一次,群雄学乖变聪明了:一是没有一拥而上,二是开始了分工合作,三是先行观察地形、再商量出最被各方认可与接受的突破方式,四是提前做好失利后的补救法,五是挑选了精英好手作为尖刀用以关键时刻的突破。  

随后,敌在上、我在下,坡度近三十、路面够平坦,两侧虽有山体、但并不足以构成天险,碍口虽然不算狭窄、却也足够容纳七八十人并行,初步判定,可以强攻!  

因此:  

“噌嗯…”  

宝剑出鞘的灭绝,跃众而出、一人当先。  

“跟上。”  

不甘弱于女流的宗维侠,一声爆吼、紧随其后。  

有人领头,受到刺激的群雄,肾上腺素疯狂分泌,当即豪气干云的袖子一撸、展开了进攻冲锋。  

“准备。”  

“轰!”  

脚掌跺地。  

“起。”  

“喝啊!”  

齐声短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