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解决问题(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357章解决问题朝歌,王殿之内,那青铜烛台上的牛油灯仿若一个古老的说书人,跳跃的火苗「噼啪」作响,将徐青周身笼罩在一片明暗交错的光影中,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神秘莫测的纱衣。  

殿内弥漫着厚重的檀香,香气缭绕,却难以掩盖那股紧张而压抑的气息。徐青端坐在雕龙绘凤的王座之上,身姿笔挺,目光仿若实质,如鹰隼般锐利地垂眸俯瞰着阶下俯首的朝臣。  

他的眼神一一扫过众人,在人群中,天河丶纯阳两宗的弟子正混杂其中。这些弟子,身着与旁人无异的朝服,神色恭谨,可徐青心中明白,他们和自己截然不同。他们对封神商周之战的诸事一无所知,在这殷墟时空里,懵懂地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徐青微微眯起双眼,思绪如潮。他知晓,自己所掌握的关于这场封神之战的信息,未必全然准确。毕竟,这殷墟时空仿若一个神秘的棋局,变数丛生。  

从这殷墟时空的天命轨迹来看,殷朝的天命之光已然黯淡,渐渐转移到了西周的方向。但徐青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自信的弧度。他身负紫微之命,又以无上自在天魔主的身份强势降临,此般特殊,足以令这既定的情势改天换地。他在心中暗自思忖,若不是自己真身降临于此,天河丶纯阳两宗选择殷朝之后,恐怕在这强大而神秘的殷墟时空天命面前,注定只能败下阵来,沦为尘埃。  

「诸位爱卿,」徐青终于开口,声音在空旷的王殿内悠悠回荡。他的声线,巧妙地模仿着殷王特有的沉哑,却又在尾音之处,暗藏着天魔那独特的魔纹震颤,这一丝细微的变化,仿若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令周围的空气都泛起了丝丝涟漪。  

「西岐逆贼屡犯边境,肆意挑衅我大殷威严,孤意起兵十万,挥师西进,荡平周室,以正天威!」  

话音刚落,国师比干身形一闪,快步出列。他头戴九旒冕冠,身着华丽朝服,手中的象牙笏板在烛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只见他双手高高举起笏板,向着徐青深深一拜,声若洪钟般说道:「大王英明!西岐作逆已久,那周王更是胆大包天,竟敢潜入朝歌,窃取走了我大殷至宝《归藏易》。实乃本朝奇耻大辱,辱我大殷,欺我先王!唯有荡平西周,方能雪此大耻,重振我大殷雄风!」  

群臣见状,纷纷附和。一时间,王殿内群情激愤,呼声震天。「荡平西周!」「还我尊严!」诸如此类的口号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众人挥舞着手中的笏板,面色涨红,仿佛已然置身于那硝烟弥漫的战场,与西岐逆贼展开了殊死搏斗。  

徐青看着这一幕,轻轻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他的思绪不禁飘回到前世记忆之中,在那封神的故事里,比干乃是殷王的王叔。  

此人为人正派刚硬,一身正气凛然,凡事皆以大殷的利益为先,将大殷的兴衰荣辱扛在肩头。如今,殷王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并未昏聩无道,面对周王这般挑衅大殷威严的行径,自然是满腔怒火,毫无好感。  

所以,比干才会毫不犹豫地支持自己的决定。  

徐青在心中暗自感慨,这麽看来,两个时空的比干,其正直忠义的人设倒是相近。  

这一发现,令徐青心里涌起一丝难得的安慰。他深知,哪怕自己所知晓的信息并不完备准确,但能证实一些关键信息,对于自己在这复杂的局势中布局谋划,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徐青的目光再次缓缓扫过群臣,在人群中,他精准地捕捉到了和自己产生神魂感应的徐清竹。此刻的徐清竹,一身海外散仙的装扮,月白色的法衣随风轻轻飘动,衣袂飘飘,仿若仙子下凡。  

她面容姣好,神色平静,可那低垂的眼眸中,偶尔闪过的一丝异样光芒,却没能逃过徐青敏锐的目光。徐青知道,她明显察觉到了殷王就是自己的「父亲」。此事对徐清竹而言,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心湖,令她心中生出惊涛骇浪。  

但徐清竹毕竟心智坚韧,面上没有一丝一毫的显露,依旧维持着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  

徐青看着女儿这般沉稳的表现,心中欣慰。但此刻,他并未急着私下与女儿相认。只见他指尖轻点御案,那案头早已破碎的玄鸟玉璧碎片,像是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引着,突然悬浮而起。这些碎片在虚空之中飞速旋转,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紧接着,它们缓缓拼接,竟在众人眼前拼出了一幅殷墟时空的立体星图。那星图中,山川河流丶城池关隘,皆栩栩如生,散发着神秘的光芒。  

徐青的目光落在星图中青龙关的位置,微微一顿,而后抬眸看向闻仲,开口道:「三日后兵发青龙关,太师可愿为前驱,率领我大殷精锐,冲锋陷阵,为我军打开胜利之门?」  

闻仲听闻此言,神色一凛。他身形魁梧,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身着黑色的玄甲,腰间悬挂着雌雄双鞭,威风凛凛。此刻,他双手抱拳,向前踏出一步,朗声道:「老臣愿为大王前驱,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必取姬昌首级,献于大王马前!」  

闻仲说这话时,声如雷霆,震得殿内的烛火都微微晃动。然而,徐青敏锐地注意到,在闻仲抱拳应声的瞬间,他额间的天眼正隐晦地避开自己的视线。  

徐青心中明白,这天命所归的雷部正神,终究还是察觉到了自己躯体里翻涌不息的魔息。那魔息,就像是隐藏在暗处的猛兽,散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