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食文曲星之肉,可得长生?(2/3)
前,由于盐法败坏,当时的首辅直接废除了开中法,一时间倒是得了些许好处,号称孝宗中兴,结果后患无穷。
现在各地边防的军粮,都需要徵调民夫,并且加税在百姓身上,如此一来,更是加重百姓负担,加速土地兼并。
所谓中兴,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实际上,不触及根本,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效果一向都是如此。
前人留下的烂摊子,只能相信后人的智慧来找出路。
周大人现在是空手变不出钱粮来。
好在朝廷控制西南,关键在于军事险要之地的城池,平叛很难,但是叛军要攻破几个关键险要也是无比艰难的。
只要控制住矩州城不丢,杨氏的叛乱就大不到哪里去。
徐青听了舅父大吐苦水,随后安慰道:「黔南省四大土司播州杨氏综合实力最强,但军事未必及得上水西安氏。何况还有水东宋氏,和思州田氏两大土司家族。杨氏现在叛乱,我听闻消息,其他三家都是按兵不动的。因此平叛虽然从局面上看起来很难,却未必不能通过外交来解决。」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现在朝廷能给的支援不多,而且也很慢,暂时来看,得从其他方面入手,先稳定局面再说。
周大人:「公明从京师远道而来,消息竟然如此灵通?」
徐青拿出一份册子,说道:「这是我出发前,首辅给的黔南土司资料,我自己也有派人查探过。大致的局势还是清晰的,不过要操作起来,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我和舅父齐心协力。」
周大人接过册子,仔细浏览一遍。许多信息,他都知晓,但显然册子的内容更具体详细。
他看完之后,合上册子,笑道:「有公明送此物过来,足以顶得上五万大军。」
他总算松了口气。
因为他治理岭南已经有一段时间,恢复生产之后,赴任之前,已经下命从岭南调来一批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如今粮食自然没到,不过多少有点底气在。
而且这批粮食有徐青的复社和红花会帮忙运输,比强行调民夫可靠许多。
徐青:「舅父过誉了,这是首辅提前谋划,我只是借花献佛。」
他强调首辅的谋划,乃是为了安舅父的心,说明朝廷对此早有定计,不需要太过担忧。
实际上,首辅这边认为,只要叛乱能控制住黔南省范围内,不影响西南其他地方,便是胜利。
接下来徐青才提到重点,如今不能急于出兵,当以扼守险要为主。然后等待军粮以及重新整军。
徐青和周大人在矩州城进行整军之馀,水西安氏的家主送信过来。
周大人接过信之后,立马大怒。
原来水西安氏见杨氏叛乱,自以为朝廷不得不倚重他们,因此送信过来,想要藉机裁掉龙场九驿。
并询问周大人和徐六首的看法。
安家主现在领的是黔南省参政的官职,等于南直隶何大人如今的位置,也算是黔南省如今官面上排名靠前的人物。
而且龙场九驿目前在安氏的控制下,他提出裁掉龙场九驿,并非越权。
表面上听起来,裁撤龙场九驿似乎是安氏向朝廷表忠心,但实际上显然是安氏的试探。
如果周大人答应,等于给了安氏朝廷不体恤土司的口实。
到时候可以在杨氏和朝廷之间左右逢源。
如果周大人不答应,往后朝廷再想动龙场九驿时,周大人的回覆便是安氏搪塞的藉口。
不得不说,安氏的时机挑选的很好。
徐青见了信,笑道:「舅父,安氏试探,足见是首鼠两端之类,不值一哂。」
他随即写信回过去,安家主是本省参政,如果想要裁掉龙场九驿,直接可以上书公文,由布政使巡抚讨论,再上交中枢,而不是私下问巡抚意见。
总而言之,就是公对公,私对私。
信前面的内容是开场戏,后面才是重点。
徐六首又说,自己听闻龙场九驿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打算到此一游,以私人的名义,想让安家主招待他。
周大人见了徐青的回信,担忧道:「公明,你打算去降服安氏?」
「安氏是蛮夷之后,畏威而不怀德。现在平叛需要安氏的力量,只有让他们意识到咱们的厉害,才能将其驱驰。」徐青从从容容回道。
他要迅速平定杨氏,取得未央剑。
既然安氏主动触霉头,那就顺水推舟,将这条地头蛇好好盘一盘,为其所用。
说到底,这次平定叛乱,先治个标再说。
当然,徐六首的治标,标准是很高的。
徐青的回信很快到了安氏手中,在其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徐公明竟然敢来咱们安氏的地盘撒野,他不知道中原有句古话,强龙不压地头蛇?」
安氏众人见了徐青的回信,议论纷纷。
他们不过是试探而已,没想到这位文曲星下凡,居然这麽大胆量。
既然敢来,就让对方瞧瞧什麽是真正的龙潭虎穴。
安氏盘踞黔南千年,靠的是武勇。
「父亲,咱们安氏有的是力气和手段,可不是衍圣公府那种脂粉堆里的软骨头,他徐公明敢来,就教他好好做人。」
「不错,是龙来这也得盘着。」众人到底久处西南边陲之地,一向对朝廷不礼敬。
虽然徐青近年来名头很大,可安氏这些土司,只相信眼前的拳头。
现在各地边防的军粮,都需要徵调民夫,并且加税在百姓身上,如此一来,更是加重百姓负担,加速土地兼并。
所谓中兴,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实际上,不触及根本,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效果一向都是如此。
前人留下的烂摊子,只能相信后人的智慧来找出路。
周大人现在是空手变不出钱粮来。
好在朝廷控制西南,关键在于军事险要之地的城池,平叛很难,但是叛军要攻破几个关键险要也是无比艰难的。
只要控制住矩州城不丢,杨氏的叛乱就大不到哪里去。
徐青听了舅父大吐苦水,随后安慰道:「黔南省四大土司播州杨氏综合实力最强,但军事未必及得上水西安氏。何况还有水东宋氏,和思州田氏两大土司家族。杨氏现在叛乱,我听闻消息,其他三家都是按兵不动的。因此平叛虽然从局面上看起来很难,却未必不能通过外交来解决。」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现在朝廷能给的支援不多,而且也很慢,暂时来看,得从其他方面入手,先稳定局面再说。
周大人:「公明从京师远道而来,消息竟然如此灵通?」
徐青拿出一份册子,说道:「这是我出发前,首辅给的黔南土司资料,我自己也有派人查探过。大致的局势还是清晰的,不过要操作起来,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我和舅父齐心协力。」
周大人接过册子,仔细浏览一遍。许多信息,他都知晓,但显然册子的内容更具体详细。
他看完之后,合上册子,笑道:「有公明送此物过来,足以顶得上五万大军。」
他总算松了口气。
因为他治理岭南已经有一段时间,恢复生产之后,赴任之前,已经下命从岭南调来一批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如今粮食自然没到,不过多少有点底气在。
而且这批粮食有徐青的复社和红花会帮忙运输,比强行调民夫可靠许多。
徐青:「舅父过誉了,这是首辅提前谋划,我只是借花献佛。」
他强调首辅的谋划,乃是为了安舅父的心,说明朝廷对此早有定计,不需要太过担忧。
实际上,首辅这边认为,只要叛乱能控制住黔南省范围内,不影响西南其他地方,便是胜利。
接下来徐青才提到重点,如今不能急于出兵,当以扼守险要为主。然后等待军粮以及重新整军。
徐青和周大人在矩州城进行整军之馀,水西安氏的家主送信过来。
周大人接过信之后,立马大怒。
原来水西安氏见杨氏叛乱,自以为朝廷不得不倚重他们,因此送信过来,想要藉机裁掉龙场九驿。
并询问周大人和徐六首的看法。
安家主现在领的是黔南省参政的官职,等于南直隶何大人如今的位置,也算是黔南省如今官面上排名靠前的人物。
而且龙场九驿目前在安氏的控制下,他提出裁掉龙场九驿,并非越权。
表面上听起来,裁撤龙场九驿似乎是安氏向朝廷表忠心,但实际上显然是安氏的试探。
如果周大人答应,等于给了安氏朝廷不体恤土司的口实。
到时候可以在杨氏和朝廷之间左右逢源。
如果周大人不答应,往后朝廷再想动龙场九驿时,周大人的回覆便是安氏搪塞的藉口。
不得不说,安氏的时机挑选的很好。
徐青见了信,笑道:「舅父,安氏试探,足见是首鼠两端之类,不值一哂。」
他随即写信回过去,安家主是本省参政,如果想要裁掉龙场九驿,直接可以上书公文,由布政使巡抚讨论,再上交中枢,而不是私下问巡抚意见。
总而言之,就是公对公,私对私。
信前面的内容是开场戏,后面才是重点。
徐六首又说,自己听闻龙场九驿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打算到此一游,以私人的名义,想让安家主招待他。
周大人见了徐青的回信,担忧道:「公明,你打算去降服安氏?」
「安氏是蛮夷之后,畏威而不怀德。现在平叛需要安氏的力量,只有让他们意识到咱们的厉害,才能将其驱驰。」徐青从从容容回道。
他要迅速平定杨氏,取得未央剑。
既然安氏主动触霉头,那就顺水推舟,将这条地头蛇好好盘一盘,为其所用。
说到底,这次平定叛乱,先治个标再说。
当然,徐六首的治标,标准是很高的。
徐青的回信很快到了安氏手中,在其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徐公明竟然敢来咱们安氏的地盘撒野,他不知道中原有句古话,强龙不压地头蛇?」
安氏众人见了徐青的回信,议论纷纷。
他们不过是试探而已,没想到这位文曲星下凡,居然这麽大胆量。
既然敢来,就让对方瞧瞧什麽是真正的龙潭虎穴。
安氏盘踞黔南千年,靠的是武勇。
「父亲,咱们安氏有的是力气和手段,可不是衍圣公府那种脂粉堆里的软骨头,他徐公明敢来,就教他好好做人。」
「不错,是龙来这也得盘着。」众人到底久处西南边陲之地,一向对朝廷不礼敬。
虽然徐青近年来名头很大,可安氏这些土司,只相信眼前的拳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