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继往开来(1/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新来的领导什么情况?”  

“小马,这你都不知道?”  

见年轻人如此迷茫,办公室老张眉毛一挑,轻声提醒道:“集团秘书长啊。”  

“集团秘书长?不是来送…”  

年轻人叫马宝森,刚刚参加工作没多久,是集团最后一个批次统招的高中生。  

满打满算也才入职一个月。去年12月上级下达了在校中学生到农村锻炼的号召,集团组织和人事处便安排了最后一次招工。  

这一次招工的主要目标就是高中毕业生,主要确定了三个区域,分别是京城、钢城以及津门,也就是集团主要办公驻地。  

营城造船厂徐斯年主任特别申请,为了协调地方关系,要了500个指标过去。  

一万个指标,在时代的洪流面前顷刻之间便被消耗一空,再难掀起任何波浪。  

是了,光是京城地区要下乡的年轻人就超过了几十万,这还是大概得数字。  

一万个指标分给几个地区平均,真能赶上最后这末班车进厂的,要么背景深厚,要么有真才实学,毕业成绩是真的好。  

马宝森家里可没有什么关系,他爸只是钢城自来水厂的一名普通工人,母亲没有工作,操持家务,能进冶金厂全是幸运。  

这几年同学们都在搞活动,参加运动,只有他心疼父母,主动在家帮忙干活。  

在劳动的同时,也没把功课丢下,他是想万一上面恢复大学招录呢。  

结果大学复招没等到,同学带着他来参加冶金厂职工招录考试,结果真就录取了。  

而且因为他的基本功扎实,在文学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尤其是招录考试中最后一道论述题,虽然他写的有些空洞,可对比其他考生,还是有一定可培养空间的。  

这不嘛,冶金厂人事处直接将他安置在了厂办公室担任办事员岗位。  

不用想,这个年代高中生进厂一律先从办事员做起,尤其是68年以后,很多新进厂的职工根本就没有进行岗位和工资定级。  

其实对这个年代有所了解的人能知道,从65年以后就有这种苗条出现,到现在更是愈加严重。主要原因就是人事管理制度缺失所造成的管理混乱。  

新入职职工没有定岗定级,工资怎么发?  

三挡,3块,6块,9块。  

不仅机关是这样,车间也是如此,基础工资往上能定三个档位。  

你要说跟领导关系好,那就有可能是基础工资加9块钱,关系不好的就加3块钱。  

当然了,这种情况在红星钢铁集团内部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早在两年前,集团就已经进行了组织人事变革,相关的人事管理制度早就推行并运营成熟。  

李学武在管委办期间所做出的影响力最大最广的工作便是机关办公制度和人事制度变革的起草和推广工作。  

其他企业有出现车间工人不满意车间主任分配方案动拳头的,红星钢铁集团没有。  

像是马宝森这样的菜鸟,能拿到23块钱实习工资就已经很高兴了,加多少无所谓。  

他也是懵懵懂懂,一上午都在忙碌,不是跑腿就是接电话,就听说来新领导了。  

让他说新领导是谁,那完全不知道,就连他自己都还是新人呢。  

“不是来送新领导的吗?”  

马宝森愣了愣,看着师父张恩远问道:“我怎么听着是集团的大领导来了。”  

“傻小子,来的可不就是集团的大领导。”老张伸手轻轻拍了小徒弟的脑袋瓜,好笑地提醒道:“这话可千万别乱问去。”  

“说给你,记住了啊!”  

他招了招手,示意小徒弟站到他办公桌旁边,轻声指点道:“咱们厂一把手,也就是董主任,他也是集团的副主任,同时还兼着咱们集团在辽东的工业领导小组组长职务。”  

“这个我知道,师父。”  

马宝森抬了抬眉毛,问道:“那来的这位也是集团领导?秘书长是多大的干部?”  

“去——”老张好气,抬手拍了拍小徒弟,强忍着笑意将手边的茶杯递给他,道:“什么这位那位的,以后不许这么说话。”  

“我知道了,师父。”  

马宝森年龄小,倒也乖巧,知道自己又说错话了,乖乖地接了师父递过来的茶杯,嘿笑着去大办公室茶柜上续了杯热水回来。  

“记住了,见面就叫职务问好。”  

张恩远手指点了点办公桌,示意小徒弟把茶杯放好,嘴里还提点道:“科级以上的有副带副,没副带长,千万别乱叫领导。”  

“这是为啥啊?”马宝森放下茶杯,不解地问道:“大家不都是这么叫吗?”  

“听他们的还是听我的?”  

张恩远瞪了小徒弟一眼,伸手将茶杯转了个圈,又提醒道:“注意茶杯把位置。”  

“哦,哦,我没注意到。”  

马宝森不好意思地一笑,这个师父已经教给他了,帮领导泡茶,杯把要对正。  

“在办公室工作,没有耐心烦儿可不成,越是细节越需要注意。”  

张恩远指了指身边的椅子,示意小徒弟坐下,自己则解释了刚刚的提醒。  

“科级干部肚量小,多数年轻急切上进不知内敛,你叫他副科长,他要恼你。”  

“哦——”马宝森点头,问道:“那叫副处长就不恼了?”  

“你还小,刚参加工作了解不多。”  

老张微微摇头,语气中颇为感慨地讲道:“你们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