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何去何从(4/6)
门楣,却有几分富贵气的。虽然这附近的小洋楼基本上都是一个规制,可几十年下来哪有一模一样的。就是这大门的样式都各不相同。
回想起老张以前的谈吐,那些抱怨和牢骚,再看看他家里的环境,以及刚刚离开的小汽车。
嗯,这街道哪里会有普通老百姓啊。
按了门铃,没等一分钟,院里便传来了脚步声,开门的正是早晨见到的张老头。
一身家常袄子,腰上扎着蓝色的围裙,不像是个渔夫,倒像是个伙夫。
“你自己一个人来的?”
老张看了眼他身后,让开身子抬手请了他。
李学武却是侧了身子客气了半分,嘴上打趣道:“你这里又不是龙潭虎穴,还得带俩保镖来?”
“那倒不是。”老张脸上有了几分笑意,“我还想你这身份,就算不带着秘书来,也得带着司机来啊。”
“本来是这么想的。”李学武随着他进了院门,扯淡道:“可惜不凑巧,我那秘书是我大哥的小舅子媳妇儿,大晚上的我可不敢领出来。”
“司机就更别提了,这坏小子跟我说,晚上宁愿陪着媳妇也不愿意陪我来跟个老头子吃磨牙饭。”
“唉,都说领导难当,果真如此。”老张感慨着请他进了屋,嘴里叹息道:“身边人要是管不住,可不仅仅是御下不严,更有可能闯下大祸啊。”
李学武见张老头说的郑重,却也认真了几分,挑眉赞道:“还是您老有见识,我也是这么想的。”
“先坐,饭菜马上就好。”老张抬手示意了沙发,自己倒是不客气地去厨房,把李学武留在了这边。
茶几上有泡好的茶,客厅很是亮堂,就是家具陈旧了一些,更没有杂七杂八的摆设,除了放不下的书。
李学武将手里从家带来的礼盒放在了一边,也没往沙发上去坐,而是迈步看起了这客厅的摆设。
这客厅里最多的便是书了,除了日常所用的柜子,其他墙面都是书柜,旧书籍堆的满满的。
另有搁不下的书籍摞在地上,挨着书柜摆了一趟。
如果不是附庸风雅之人,那在客厅里摆书架,定是楼上的书房摆不下了。他倒不意外老张的这些书,从几次交往上便能看得出张老头是个有学问的人。
他也没手欠,去翻找人家的藏书,只是挑着顺眼的瞅了瞅,瞧见多是古籍,便也多了几分小心和郑重。
真能看得进去古籍的,那多半是有修行的。就是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没有句读(标点符号)的书写格式,也能把人折磨疯了。
李学武也是听来的,说是早先考秀才也好,考进士也罢,有特别损的考官出题就爱考阅读理解。
啥意思呢?
不是没有标点符号嘛,一长溜文字摆出来,让你按照核心思想做八股文章。
后世参加过高考的读者都知道,高考语文作文是有几分八股破题意味的。
给你一个故事,或者几句话,但凡理解不出来,那这作文你算是白写了。文不对题,你跑题了啊。
考秀才的题目有些句子连在一块,这个逗号放在哪个位置也有说道,放错了就全错了。
李学武倒是能看得懂古籍,小时候是读过文言文版四大名著的,有这方面的积累。
不过懂也是粗懂,毕竟很多古籍都需要看注解才能读得懂的,就比如四书五经,都有注经。
他从书架上找到一本《梦溪笔谈》,也没看是哪版的,回到沙发这边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这是宋朝大家沈括的书,收录了他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非常有可读性。
而他找到的这本是分卷《人事》,不是人物史书,更像是宦海沉浮的人事录,读起来挺有意思的。
沈括活到了六十五,那可是北宋年间啊,算长寿了。官至延州知州兼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加龙图阁学士,算是今天的边疆一把挂副挂兵,相当强悍。
他看书没有节制,更没有什么规矩,喜欢的就看,没时间就扔在一边,除非是学校里的教科书,逼着自己也要翻看完。
说实在的,他能在今年把过去两年大学里的课程追赶上来,还得感谢上官琪。
就算是钢铁学院的教授们受裴大宇嘱托,要给他开小灶,可人家教授有时间,他没有时间啊。
李学武哪里好意思麻烦这些老教授,上课不方便,只能自学,效率十分的低。
直到上官琪做了他的家教,两人都在单位,挤一挤时间就出来了,知识就是这么掌握的。
以前他还有几分愧疚,不知道明年的毕业证他该不该领,现在倒是多了几分信心。
专业课他不愁,就那些理论他早就背的滚瓜烂熟,更是在工作中运用的炉火纯青。
就是基础课,数学也好,外语也罢,都不大行。
外语他还算有几分基础,毕竟会说啊,有语言环境,学起来也事半功倍。
这数学是真特么难啊,不会就是不会,脱光了衣服诱惑他学习也是学不会,这玩意儿真能区分人和人。
不过上官琪有耐心,见李学武物理学学的好,尤其是建筑类和机械类,她也是绕着弯的软磨硬泡教会了他。
当然了,他学的是思想理论,物理学和建筑类是他自学的,有他大哥的基础,算是触类旁通。
想想其实挺值得的,明年拿到毕业证,他的档案就要更新,教育水平那一栏是要改成大学的。
回想起老张以前的谈吐,那些抱怨和牢骚,再看看他家里的环境,以及刚刚离开的小汽车。
嗯,这街道哪里会有普通老百姓啊。
按了门铃,没等一分钟,院里便传来了脚步声,开门的正是早晨见到的张老头。
一身家常袄子,腰上扎着蓝色的围裙,不像是个渔夫,倒像是个伙夫。
“你自己一个人来的?”
老张看了眼他身后,让开身子抬手请了他。
李学武却是侧了身子客气了半分,嘴上打趣道:“你这里又不是龙潭虎穴,还得带俩保镖来?”
“那倒不是。”老张脸上有了几分笑意,“我还想你这身份,就算不带着秘书来,也得带着司机来啊。”
“本来是这么想的。”李学武随着他进了院门,扯淡道:“可惜不凑巧,我那秘书是我大哥的小舅子媳妇儿,大晚上的我可不敢领出来。”
“司机就更别提了,这坏小子跟我说,晚上宁愿陪着媳妇也不愿意陪我来跟个老头子吃磨牙饭。”
“唉,都说领导难当,果真如此。”老张感慨着请他进了屋,嘴里叹息道:“身边人要是管不住,可不仅仅是御下不严,更有可能闯下大祸啊。”
李学武见张老头说的郑重,却也认真了几分,挑眉赞道:“还是您老有见识,我也是这么想的。”
“先坐,饭菜马上就好。”老张抬手示意了沙发,自己倒是不客气地去厨房,把李学武留在了这边。
茶几上有泡好的茶,客厅很是亮堂,就是家具陈旧了一些,更没有杂七杂八的摆设,除了放不下的书。
李学武将手里从家带来的礼盒放在了一边,也没往沙发上去坐,而是迈步看起了这客厅的摆设。
这客厅里最多的便是书了,除了日常所用的柜子,其他墙面都是书柜,旧书籍堆的满满的。
另有搁不下的书籍摞在地上,挨着书柜摆了一趟。
如果不是附庸风雅之人,那在客厅里摆书架,定是楼上的书房摆不下了。他倒不意外老张的这些书,从几次交往上便能看得出张老头是个有学问的人。
他也没手欠,去翻找人家的藏书,只是挑着顺眼的瞅了瞅,瞧见多是古籍,便也多了几分小心和郑重。
真能看得进去古籍的,那多半是有修行的。就是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没有句读(标点符号)的书写格式,也能把人折磨疯了。
李学武也是听来的,说是早先考秀才也好,考进士也罢,有特别损的考官出题就爱考阅读理解。
啥意思呢?
不是没有标点符号嘛,一长溜文字摆出来,让你按照核心思想做八股文章。
后世参加过高考的读者都知道,高考语文作文是有几分八股破题意味的。
给你一个故事,或者几句话,但凡理解不出来,那这作文你算是白写了。文不对题,你跑题了啊。
考秀才的题目有些句子连在一块,这个逗号放在哪个位置也有说道,放错了就全错了。
李学武倒是能看得懂古籍,小时候是读过文言文版四大名著的,有这方面的积累。
不过懂也是粗懂,毕竟很多古籍都需要看注解才能读得懂的,就比如四书五经,都有注经。
他从书架上找到一本《梦溪笔谈》,也没看是哪版的,回到沙发这边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这是宋朝大家沈括的书,收录了他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非常有可读性。
而他找到的这本是分卷《人事》,不是人物史书,更像是宦海沉浮的人事录,读起来挺有意思的。
沈括活到了六十五,那可是北宋年间啊,算长寿了。官至延州知州兼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加龙图阁学士,算是今天的边疆一把挂副挂兵,相当强悍。
他看书没有节制,更没有什么规矩,喜欢的就看,没时间就扔在一边,除非是学校里的教科书,逼着自己也要翻看完。
说实在的,他能在今年把过去两年大学里的课程追赶上来,还得感谢上官琪。
就算是钢铁学院的教授们受裴大宇嘱托,要给他开小灶,可人家教授有时间,他没有时间啊。
李学武哪里好意思麻烦这些老教授,上课不方便,只能自学,效率十分的低。
直到上官琪做了他的家教,两人都在单位,挤一挤时间就出来了,知识就是这么掌握的。
以前他还有几分愧疚,不知道明年的毕业证他该不该领,现在倒是多了几分信心。
专业课他不愁,就那些理论他早就背的滚瓜烂熟,更是在工作中运用的炉火纯青。
就是基础课,数学也好,外语也罢,都不大行。
外语他还算有几分基础,毕竟会说啊,有语言环境,学起来也事半功倍。
这数学是真特么难啊,不会就是不会,脱光了衣服诱惑他学习也是学不会,这玩意儿真能区分人和人。
不过上官琪有耐心,见李学武物理学学的好,尤其是建筑类和机械类,她也是绕着弯的软磨硬泡教会了他。
当然了,他学的是思想理论,物理学和建筑类是他自学的,有他大哥的基础,算是触类旁通。
想想其实挺值得的,明年拿到毕业证,他的档案就要更新,教育水平那一栏是要改成大学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