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陵大学。只要拿到毕业证,再回孟加拉的时候,就能担任总督府的高级土官。  

卖国求荣?  

米尔扎和其他孟加拉人,完全没有这种概念。  

他们早已习惯被异族统治,只要不侵犯自身利益,他们就愿意屈服于异族。若是还能得到好处,他们就是最忠诚的走狗,愿意为异族统治者做任何事情。  

四十分钟后,总督的队伍来到河边。  

这里以前是一片沼泽带,只有少数渔民居住。沼泽被排干以后,专门用来安置汉人,最初只是些商贾,后来渐渐有了移民,如今汉人数量已经接近两千。  

两千汉人,皆为商贾和匠人——剃头匠、修鞋匠也算匠人。  

未来肯定还有汉人农民,并且要分配耕地。至于耕地的原主人,杀了就是,有的是走狗帮忙动手。  

郑森大量提拔外地土邦贵族,让他们来达卡做官。达卡本地的贵族,反而遭到镇压,现在的主要矛盾,已经成了外地贵族和本地贵族的争斗。  

“总督驾到,夫人驾到!”  

一个中国侍卫喊道。  

率军开道的米尔扎,也用蹩脚的中国跟着喊:“总督驾到,夫人驾到!”  

一众汉人商贾和工匠,早已在天妃庙外等候,此刻集体朝着马车作揖。而更外围的孟加拉人,则齐刷刷跪下,他们是修筑天妃庙的工人。  

郑森牵着赵贞芳下车,微笑道:“都免礼吧。”  

汉人全部收礼站直,孟加拉人却依旧跪着,匍匐在地甚至不敢直视总督。  

这套礼数,是上一任吉大港总督,在交接工作时告诉郑森的。  

在整个广义的印度地区,等级制度森严,不要妄想去打破。反而还要善加利用,这样才能方便统治,否则必定会出现混乱。  

赵贞芳刚来孟加拉时,还有些不太适应,渐渐的居然享受起来。  

谁不想做人上人?  

在总督府里,赵贞芳就有三十多个奴仆,专门伺候她的日常生活。  

养奴仆花费不大,管吃管住就行,但凡赏赐些衣物铜钱,那些奴仆就感激涕零。普通奴仆,根本不用发工资,因为那是高级奴仆的特权,只有晋升管理层的奴仆才有工资。  

当然,赵贞芳心地善良,经常出手接济穷人,特别是街上的乞讨者。她见到乞丐,总联想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  

源自印度教的施舍传统,让赵贞芳的接济行为更加显得高尚。这是符合当地习俗和教义的,因此孟加拉人对赵贞芳,比对郑森还更加尊敬,认为总督夫人是某位神灵的转世。  

“砰砰砰砰…”  

不是枪声,而是鞭炮。  

既是为了迎接总督和夫人,也是在庆祝天妃庙的落成。  

在达卡城外建天妃庙,没有掀起任何风浪。这里的主要宗教矛盾,是多数教徒与少数印度教徒的矛盾,是本地教派与外来苏非教派的矛盾。  

郑森实行宗教自由政策,其实包藏毒计,让各个教派打得头破血流。  

一个中年道士,带着几个徒弟,把郑森和赵贞芳迎进天妃庙。  

“秦道长,这天妃庙有些寒酸啊,而且庙里的道士也没几个。”郑森开玩笑道。  

秦道士说:“心诚则灵,不在乎庙宇大小。”  

郑森突然问:“传教传得如何?”  

秦道士摇头苦笑:“贫道好不容易学会说本地话,可愿意入教的本地人,却根本就找不到。”  

“不着急,慢慢来,”郑森说,“发挥你们道教的长处,底层平民不用去管,看能不能吸收本地贵族和富商。”  

说话之间,已经走到正殿。  

赵贞芳面对妈祖跪下祈祷,祈求妈祖送来孙子。她的次子一连生四个,生下的全是女儿,已经打主意从长子那里过继一个。  

妈祖在某些地区,还兼职送子…  

河上来了一条快船,有信使前往城内总督府,接着又骑马往天妃庙赶来。  

“总督,朝廷有急令!”  

郑森拆开封泥一看,却是让他调兵的。  

朝廷准备拿下锡兰,将荷兰彻底赶出亚洲。孟加拉总督,必须召集一万土兵,明年随船送到锡兰当炮灰。在南印度的晋王,也接到了命令,明年必须出兵三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