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2【中国礼仪】(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词,说道:“路上…学过…一点拉丁语。”  

两人开始交流,但显得有些困难,还是得有翻译才行。  

蔡云程坐的是普通马车,他一路观察界面。发现里斯本的乞丐也很少,老百姓的精神面貌还不错,下意识觉得这里的国民日子不错。  

其实,乞丐或流浪汉很少,是因为可以出海闯荡。  

每过半年,就有海船招募水手,或者招募殖民地员工。只要没缺手缺脚,是个人都可以报名,大不了去巴西或者非洲,给那里的种植园主打工。  

或者干脆就去做海盗!  

葡萄牙的本土人口,就是这样逐年流失的。  

当天晚上,晚宴虽然丰盛,但还在可以理解的程度。数日之后,王宫里举办大型宴会,让中国使者不禁感叹欧洲王室的奢靡。  

全国各地的贵族,以及有头有脸的学者、商人,纷纷闻讯而来想见见中国人。  

数百人聚在大厅里,食物显得粗糙而又奢侈。粗糙是形容菜肴的做法,奢侈是形容菜肴的品类。葡萄酒一桶一桶搬来,来宾尽情吃喝玩乐,全程都有欧洲“戏班子”伺候。  

若昂四世这位国王,还是个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整个欧洲出版的音乐作品,他都千方百计搞来,甚至是动用外交官做这种事。  

葡萄牙的音乐藏书,绝对属于世界之最。  

若昂四世喝得酒酣耳热,突然站起来说:“为了表示对中国使者的欢迎,我亲自来指挥演奏一曲!”  

“国王万岁!”  

在众人的欢呼声中,若昂四世走到乐队那边。  

正在喝酒的洛伦索·雷别罗,是葡萄牙最著名的音乐家。既然国王亲自指挥,那么他就要亲自演奏,其他音乐家给他伴奏。  

这时的交响乐还没成型,但复调音乐即将发展到第二个高峰。若昂四世是复调音乐的坚定支持者,还因此写论文跟人对喷,指出复调音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张瑞凤冷笑一声,用汉话低声说:“君不君,臣不臣,何其荒唐也。一国之君,值此场合,竟与优伶为戏。”  

蔡云程说道:“这倒没什么,唐太宗李世民,不也亲自下场跳舞?只不过,此国贵族太过奢靡,恐怕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观其马车装饰,便知必为暴发户,跟莫卧儿皇室一样。一路行来,也就波斯王室,还稍微有些风雅品味。”  

暴发户这个词,明代就有了。  

蔡云程却不知,这种暴发户风格,不但葡萄牙、莫卧儿有,整个欧洲王室都是如此。能用黄金做装饰的,坚决不用白银!  

这会儿流行的,叫“巴洛克”风格,建筑、绘画、音乐皆如此。  

巴洛克的字面意思是:奇特,古怪,变形,俗丽,凌乱。  

文艺复兴带来求新求变,大航海带来财富享受,两者结合在一起,巴洛克风格就诞生了。  

地方贵族和商人学者们,没资格坐在大长桌前。他们和妻子一起,坐在角落里的小马扎上,但这已经是无上的荣光,此刻一脸陶醉的欣赏着音乐。  

渐渐的,曲调一变,人们三三两两起身跳舞。  

中国使节全都无语了,男女公开搂在一起。而且,你搂着我的老婆,我搂着你的女儿,那场面根本没法看。  

“无礼至极,无耻至极!”  

文官们连连摇头,却总有那么几个,忍不住朝舞池里看去。  

禄天香已经换上一身中国宫廷服装,竟有个青年过来邀请她跳舞:“美丽的皇妃殿下,能有幸与您共舞吗?”  

禄天香脸色难看道:“不能!”  

“嘭!”  

潘蔚拍案而起,指着青年的鼻子臭骂:“尔如此无礼,竟敢对皇妃娘娘大不敬,真当我国兵锋不利吗?”  

青年都傻了,不知中国使者为啥发火。  

这个青年,正是若昂四世的长子、布拉干萨公爵、巴西亲王提奥多西奥。  

其余中国使节,听到动静,连忙打听情况,也纷纷站起来。  

舞会不出意料的中断,若昂四世亲自来道歉。  

事实上,就算没有禄天香,估计也会出这种事儿。难免有哪个贵妇,跑来请中国官员跳舞,而中国官员是不敢公开搂着洋婆子的。  

众人拂袖离开,葡萄牙贵族们面面相觑。  

虽然觉得很莫名其妙,对中国的仰慕却更深了。在中国使节的面前,他们难免有些自惭形秽。  

就说宴会刚开场时,中国使者就不用刀叉,而是捧出自带的餐具。精美的漆器盒子,非常优雅的打开,里面是一双筷子。  

烤乳猪之类的食物,必须用刀子时,也是随团女官出马。  

女官们用刀子将肉切好,整齐摆放在中国使者面前。使者们谈笑自如,优雅的拿起筷子,将切好的肉放进嘴里,那动作和气质,说不出的高贵。  

宴会结束,王后路易莎叫来自己的女侍:“我问过了,中国人吃饭都用筷子。你让人用象牙或者银子,做出几十双筷子。所有宫廷成员,必须学会用筷子。还有,今后吃东西,多多安排侍女切肉。真正的贵族,是不会自己切肉的。这种用餐礼仪,来自遥远的东方,以后会成为葡萄牙的宫廷礼节。”  

葡萄牙的一切宫廷礼节,都在向法国王室学习。  

现在终于有机会,可以向中国学习,路易莎王后由衷的产生一种优越感。她终于在某个方面,比法国王太后更时尚了。  

然而,不止路易莎这样想,当天参与宴会的贵族们,也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