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7【发老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明眼人看来,赵瀚已经造反了。  

杀几个乡绅大族,只能算匪寇;不交田赋和辽饷,只能算抗税。  

改镇设村,实属造反!  

明代的镇和村,都只是聚落名称,不具备行政意义。  

严格算来,只有镇上及周边,那三十余户算黄家镇,满打满算也就两三百人。因此黄家镇,只是一个小镇。  

其余地方,按里甲制来算,约有30个里、300多个甲(官府报备没这么多,因为有大量隐藏户口)。按都图制来算,一共有2个都、24个图。  

赵瀚直接更改朝廷的行政区划,废除了里甲制、都图制,将手里的地盘设为武兴镇,下设一个中心村、三个自然村。  

仅从这个角度来看,赵瀚乃是大明第一反贼!  

赣南、闽西农民军连成一片,跟官府对峙好几年。陕西、山西农民军,已经攻入北直隶,马上就要流窜到四川、河南。  

以上这些起义军,闹出那么大的动静,也没见谁更改行政区划。  

赵瀚跟各省的造反同行们,已表现出本质区别,算是农民军中的一股泥石流。  

普通农户,陆陆续续散去,只留下五百多青壮。  

“江大山!”赵瀚喊道。  

“在!”  

江大山出列。  

赵瀚说道:“兹任命你为武兴村村长。”  

江大山大喜称谢,武兴村属于中心村,是四村当中最重要的。  

“黄幺,任命你为上黄村村长。”  

“黄顺,任命你为下黄村村长。”  

“李正,任命你为李家村村长。”  

首批追随者,他们分到的土地,只比其他农户多一点点。官职便是给他们的补偿,村长每月可领两斗禄米!  

(按《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一石约为153.5明斤,两斗米就是30明斤。也有一石120斤的说法,可能是用小斗计算。)  

另外,由于人才紧缺,这四人还兼有军职。  

五人一伍,十人一什,五十人一小队,一百人一大队。  

张铁牛、江大山、黄幺、黄顺、李正,都被任命为大队长。  

其中,张铁牛统领百余人,划归为赵瀚直管的标兵。  

从嘉靖中期到崇祯初年,大明军队的作战主力,其实是各省标兵,而非武将们的家丁。  

标兵制脱胎于营兵制,由名臣翁万达首创。  

即总督、巡抚、总兵、副总兵、参将,因为军队不堪使用,于是挑选标兵亲自训练和指挥,跟卫所制、营兵制是并行不悖的。标兵的后勤,也由这些主官亲自负责,标兵兵额少则数百,多的时候能有上万。  

翁万达就统领过上万标兵,以文臣的身份,军事实力傲视九边。  

就连南方诸多省份,总督(巡抚)也有标兵配额。  

很有意思,放眼全国,唯独江西督抚和总兵,没有资格招募标兵,蝎子粑粑独一份…这也算赵瀚的优势。  

隔壁的湖广也弱,湖广督抚和总兵,不得招募标兵,但勋阳巡抚有少量标兵配额。  

崇祯二年底,各省军队进京勤王,主力便是各地标兵。  

当然,标兵制还没彻底崩掉。  

历史上,闯王高迎祥,就是被孙传庭的标兵俘获。  

头两批跟着赵瀚起事的,也悉数被任命武职,都有格外的补偿。  

赵瀚宣布说:“团勇没有粮饷可拿,但是,训练期间管饭,打仗期间有开拔费和行饷!”  

因为害怕官府围剿,赵瀚暂时不搞思想工作,必须集中全力进行军事训练。  

“小队长以上,光棍儿都站出来!”赵瀚说道。  

立即站出十二个,包括江大山、李正、黄幺和黄顺,果然是没有牵挂才敢闹事啊。  

赵瀚问道:“想不想讨媳妇?”  

“想!”  

稀稀拉拉回答。  

赵瀚喝问道:“想不想讨媳妇,大声点!”  

“想!”全体吼道。  

赵瀚立即让陈茂生带人过来,都是大户家中的未婚丫鬟和寡妇。  

赵瀚当场撕掉卖身契,对这些妇人说:“你们自由了,可以选择回家。也可以留在我府上,我给你们重新签短契。不管是回家的,还是想留下做工的,都可以选个丈夫。当然,你们也可以不选。想要成亲的站出来!”  

大姑娘、小寡妇们,都显得拘谨不安,竟无一人主动出列。  

赵瀚又说:“想要成亲的,我当场送半石粮食做贺礼!”  

“我…我…”  

终于有个寡妇出声,吞吞吐吐道:“我还有个儿子,今年两岁了。”  

这寡妇,是黄老爷心腹家奴的遗孀。  

赵瀚问道:“谁愿养便宜儿子?”  

九个单身汉互相看看,用眼神沟通之后,一个小队长出列:“我愿意。”  

便宜儿子也姓黄,都不用改姓。  

赵瀚又问寡妇:“你愿意嫁给他吗?”  

寡妇看看小队长,虽然这人相貌难看,但也算比较壮实,于是红着脸点头不说话。  

士绅大族才讲贞节,底层百姓哪管许多,能顺利讨到老婆,能吃上饱饭就知足了。  

“好!”  

赵瀚笑道:“你们便是一家人,过去领半石粮食做新婚贺礼。”  

那小队长只是傻笑,将寡妇拖到自己身后,生怕被别人抢去一样。又喜滋滋带着老婆领粮食,浑身充满了干劲,官府若派兵来征讨,这厮为了土地、老婆和儿子,能豁出命去跟官兵拼了。  

见他们组成新家庭,而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