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当场录取?】(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崇祯元年冬天,铅山县积雪两尺,不知冻死多少百姓和牲畜。  

相比陕西,已是天堂。  

陕西旱情还在持续,中央朝廷别说赈灾,就连巡视灾情的专员都没派出。  

并且,朝廷还在继续催逼赋税。  

崇祯皇帝仁慈,免除三年以前的逋赋,但天启六年、天启七年的欠税还得交。崇祯元年更不像话,陕西全省大旱又如何,居然拖欠赋税5.2万两,简直不给新皇面子嘛!  

征税,继续征税,辽饷也得全额征收!  

转眼之间,已是崇祯二年。  

元宵假期刚刚结束,崇祯皇帝就召集阁部重臣,裁定“魏忠贤谋逆”一案。  

新鲜出炉的首辅韩爌,虽然是东林党大佬,却不想再继续搞党争,要求把阉党名单定在50人以内。  

崇祯皇帝不高兴,说肯定还有漏网之鱼。  

韩爌顶住各方压力,依旧不想扩大化,第二次给出阉党名单,还是只有那么几十个人。  

崇祯皇帝终于生气了,亲自制定各条罪目,拍过魏忠贤马屁的就算阉党!  

首辅韩爌无奈,最终报上阉党名单258人。  

崇祯皇帝依旧猜忌,不断安插厂卫探子,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  

党争?  

被崇祯这么一弄,朝廷已经没法玩党争了,收拾阉党只是个借口,真正矛头直指东林党。善于揣摩圣意的大臣,私底下紧锣密鼓筹备,只要等待良机出手,就能一举干翻东林党内阁。  

从某个角度来看,崇祯也是搞政斗的高手,连消带打便获得无上权威。  

阳春三月。  

赵瀚坐船前往铅山县城,跟费如鹤一起参加童子试。  

他本来不想科举,费映环劝他试试,庞春来也劝他试试,那就随便去考一场呗。  

为了获得考试资格,赵瀚暂时改名为费瀚,终于从黑户变为养子,户口落在费家的户籍正册。  

县试前一天,众人便在县城住下。  

同考者有费如鹤、徐颖,费纯虽然也是书童,却连考试资格都没有。  

众人半夜起床,早早来到考棚外等候,黎明时分检查身份入场。  

铅山县的考试条件很好,不用自带考桌和板凳,更不用把县衙当临时考场来凑合。  

费如鹤打着还欠,吐槽道:“怎还不开门搜检?我还等着进去补觉呢。”  

赵瀚笑道:“考一整天,够得你睡觉。”  

费如鹤叹气说:“唉,我刚把论语学完,孟子、中庸都没读过,爹非要我来考甚童子试!”  

“家里就没帮你买通知县?”赵瀚低声调侃。  

费如鹤揉了揉胖脸:“买通知县又何用?便考过了县试,照旧还是个学童。若想做童生,还得把知府也一并买通了。”  

赵瀚转身问徐颖:“你有几分把握?”  

徐颖摇头道:“半分把握也没有,我开蒙太晚,至今还没学完孟子。若非先生让我应试,我肯定明年再来考。”  

“今年就考是为你好,免得明年啥都不熟悉。不要紧张,就当来参观考棚。”赵瀚安慰说。  

考场外,只有费纯跟随。  

费映环也来了,琴心、剑胆、酒魄都在,如今全在客栈呼呼大睡,说是等天亮了就去石塘镇访友。  

至于儿子考试,费映环才懒得管,考场一日游而已。  

费大公子唯一的作用,就是找来几个秀才,给赵瀚他们联合作保。  

黎明时分,考生开始入场。  

差役确认赵瀚的身份,便放他进去搜身。  

县试搜检纯属糊弄,衣服都不用脱,随便摸几下做样子,反正有人作弊也无所谓。  

进了考场,赵瀚连忙抢号,务求别挨着厕所。  

天空突然下起小雨,赵瀚抓紧时间钉油布,一切搞定已经被打湿半身。  

睡觉!  

赵瀚和费如鹤隔得不远,都不把考试当回事儿,几乎同时趴在桌上呼呼大睡。  

只有徐颖很紧张,忘了自己是来一日游的。  

晨光微亮,赵瀚被人叫醒。  

差役举着题目板,在考棚之间穿行,光线太暗看不清,还得等着差役再走近些。  

两道题,只考四书,时间是一个白天。  

赵瀚定睛一看,出的什么玩意儿?  

第一道还好说:子曰。  

第二道就尼玛离谱:食不多。  

费如鹤见到题目,顿时抓耳挠腮。  

“子曰”一题,肯定出自论语。可满篇的“子曰”,让人根本无从下手,不知道从哪个角度破题才好。  

这胖子想了半天,决定先做第二题。  

略微思索,便文思泉涌,提笔写下破题:食不可多也,多则必胖!  

破得妙啊,费如鹤已经开始自我陶醉。  

徐颖那边。  

同样对“子曰”无从下手,因为论语里遍地都是,仿佛被要求证明“1+1=2”。  

再看“食不多”,徐颖顿时笑了,这道题非常简单。  

赵瀚的情况刚好相反,看到“子曰”,立即想起苏轼雄文。  

他读大学的时候,虽然没有全文背诵,但还记得开篇几句,直接搬过来破题: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接下来几句,继续抄袭苏轼原文。  

抄着抄着,后面就给忘了,于是搜肠刮肚,东拼西凑往纸上堆字数。  

折腾一刻钟,好歹凑齐二百字,再略作一番修改,便开始誊到答题纸上。  

接下来第二题:食不多。  

赵瀚一时间记不得原文,但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