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魔灾的源头(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魔气飘荡,散发着无穷幽暗的气息。  

与先前无限光明照耀形成显著对比。  

林元抬头看着"天光之主",陷入短暂沉默。  

此刻的"天光之主",与肆掠外界的"魔神",近乎没有任何区别。  

唯一不同的便是,魔神目光空洞。  

但眼下的"天光之主",则是无比淡漠。  

与空洞无关。  

「魔神是天光之主?」  

林元得出肯定结论。  

亲眼看着天光之主朝着魔神转变,林元要是再不肯定,就真的是愚蠢了。  

事实上,林元先前也推测过,所谓魔神,是不是就是此座源世界的某位永恒之主。  

或者干脆就是那位天光之主,只是这个推测并没有深入,毕竟对于天光之主那等强大的时间生命,怎么可能会心灵意志被磨灭,依靠本能行事?  

时间生命看穿一条条未来时间线,想要抹去一位时间生命的心灵意志,实在太难了,更何况是天光之主这等疑似时间领主的时间生命?  

别说抹去时间领主的心灵意志,你心里刚浮现这个想法,衍生出诸多未来时间线,就大概率被这位时间领主看到了,转而先下手为强。  

第一座源世界的六位始祖,烈阳始祖之外,其他五位始祖为何对林元那般态度?  

是因为自身友善?自然不是,而是发现自己根本就没有阻止林元崛起的可能。  

但凡出现能够顺利扼杀林元的时间线,那就是六位始祖之间的博弈了,烈阳始祖肯定会护住林元。  

可其他始祖就不一定是这个想法了。  

「难怪诸位永恒之主,没有告知魔灾降临的真正原因。」  

林元神色若有所思。  

天光之主是谁?祂是此方源世界第一位永恒之主,符文修行体系便是由这位存在奠定的。  

天地开辟之初,天光之主教化万灵,可以说后面诞生的十三位永恒之主,都是受到了天光之主恩惠。  

没有天光之主,十三位永恒之主的数量估计会少上小半,这座源世界的修行体系也不可能达到天地大变之前那种盛状。  

可以说,在世间万灵心里,包括那几大永恒宗门的弟子,对天光之主都有种特殊的感情,无比敬畏又无比亲近,甚至达到狂热信仰的程度。  

而一旦知晓,灭世魔灾的源头,正是来源于天光之主,估计不少强者心境大乱,导致失去对抗魔灾的信念。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诸位永恒之主才什么信息情报都没有留下,对各自创立的永恒宗门都绝对保密。  

「或许永恒之主们,也不愿意众生知晓天光之主化身灭世魔神一事.」  

林元心里叹了口气,毫无疑问,十三位永恒之主也感激天光之主的指点。  

这样的存在,出现在众生面前都是无限光明的形象,十三位永恒之主,可能也不想看到天光之主被众生唾骂怨恨。  

「天光之主的心灵意志,究竟为何消失,是被抹去,还是出于其他变故?」林元心里思索着。  

直到此刻,他都不确定天光之主是死是活,但至少有一点,对方根本就没有预料到眼下自己肉身会本能侵蚀源世界的一幕。  

不然应该会提前做些准备,比如暂时将肉身封印,等待心灵意志重新归来之类。  

而一位疑似时间领主的时间生命,都不曾预料到自己会是这般未来,这其中所涉及到的层面,估计于十三阶时间生命层次,也是极其隐秘。  

「算了。」  

「天光之主是不是魔神,与我没有太大关系。」  

林元摇头,他对天光之主没有特殊感情,只是比较敬佩这等存在。  

对方形象如何?救世之主也好,灭世魔神也罢,都影响不到林元。  

天穹之下,化身魔神的天光之主,继续开口说道:「我以符文为根基,塑造两大真身,一为光明身,二为黑魔身,当然,光明身的实力要压过黑魔身许多。」  

林元静静聆听着,时间生命之下,根本没有两大真身一说,林元也是借助了万界之门的力量,付出小部分心灵意志为代价,才有了当今三大真身本尊。  

何为真身?真身唯一,真身之外皆是分身。  

真身与分身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而真身与真身之间,却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不存在因果。  

如果不是眼睁睁看着天光之主朝着魔神转变,林元并不会肯定两者属于同一生命。  

林元参悟了天光之主留下的符文传承,两者产生轻微因果。  

又与魔神厮杀,同样建立了新的因果。  

但这两种因果完全独立。  

这也是林元先前没有怀疑魔神就是天光之主的原因之一。  

「符文之道,囊括万物,我认为达到最终层次,能够实现"全能"。」天光之主语气出现波澜。  

「全能.」  

林元神色沉思,天光之主这位永恒之主,最终追求就是"全能",以符文"全能"。  

「好了,这门传承到此为止,能够观看到这里,说明你已经彻底悟透这一层次,且还没有成为永恒之主,恭喜你,有很大可能会成为永恒之主。」  

天光之主微笑说道:「如果你现在就是永恒之主,那么悟透了这一层次,对今后符文一道也有帮助,对收束自身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线,应该有些许裨益。」  

林元静静听着。  

天光之主留下的这门传承,连许多位永恒之主都不曾彻底悟透,至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