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伏虚天尊(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雷霆古国,关系紧密,雷霆始祖虽然脱离大伏古国,开辟雷霆古国,但与大伏古国的渊源并没有断开。  

「没问题。」  

其余雷霆古国绝巅天尊们点头。  

宝地的争夺,以两千年为限,两千年后,谁炼化的宝地"核心"最多,也就能获得宝地的执掌权。  

如果雷霆古国最终所炼化的宝地"核心"太少,连前三都挤不进去,那就会暗中将宝地"核心"转移给大伏古国的天尊。  

这么做也算是挽回损失,至少大伏古国不会凭白无故收下宝地"核心"。  

其实不光是雷霆古国这么做,其他古国一旦发现自己炼化的宝地"核心",没有争夺第一的可能,也会以各种"价格"将宝地核心卖出去。  

只不过雷霆古国与大伏古国关系亲近,会优先卖给大伏古国罢了。  

「也不知道,这次大伏古国会派哪些天尊过来?」雷霆古国为首天尊扫了眼四周,如今五大古国的天尊都到齐了,只剩下大伏古国。  

蛮荒古国。  

十二道高大身影站在那,时空都在轻微泯灭。  

「六大古国之中,大伏古国的一等宝地最多。」  

为首的顶尖绝巅天尊环视四周,「而我蛮荒古国,占据的一等宝地最少,只有十余座。」  

一等宝地,产出的奇珍对天尊都有很大用处,占据更多的一等宝地,短时间看影响不大,但拉长时间线,影响就很大了。  

大伏古国的天尊,为何总体实力最强?数量最多?  

是因为大伏始祖?六大古国的始祖,除非发生什么大事情,否则始祖很少会插手干涉。  

诸多传承秘法以及附身的机会,古国始祖们基本都留下了,至于其他都没有太大区别。  

大伏古国的历史最为久远,诞生的天尊自然更多,这确实是一方面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大伏古国之所以这般强盛,是因为占据的宝地最多,尤其是一等宝地,这座源世界的一等宝地,大伏古国占据了接近三分之一。  

占据这么多对天尊都有大用处的一等宝地,大伏古国想不强盛都难。  

「所以——」  

蛮荒古国为首顶尖绝巅天尊继续开口说道:「这座新诞生的一等宝地,我蛮荒古国势在必得。」  

目前为止,想要获得新的宝地,就是需要与其他古国发起全面战争,打下对方一等宝地所在的区域。  

如此自然能够获得对应一等宝地的执掌权。  

但这太难了。  

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可大可小。  

小的话仅仅出动几位天尊级强者,双方稍微碰撞一下就行了,  

最多涉及到数十座数百座大域得失。  

而大了的全面战争,就十分恐怖了,一位位天尊,一位位绝巅天尊,甚至一位位顶尖绝巅天尊陆续出手,绝对能够打的天崩地裂。  

与这等全面战争相比,这次争夺新诞生的一等宝地,就温和许多了。  

至少时间有限制,只有两千年,且涉及到的绝巅天尊,每一古国就十二位。  

最关键的是,一等宝地的争夺,不单单看实力,还要看运气,要是你运气好,随便找找,就能够找到一大堆宝地"核心"。  

而除了运气外,还是需要看财力。  

比如说争夺宝地最后时刻,其他古国眼见自己炼化的宝地"核心"无望争夺第一,会"抛售"宝地核心,这个时候,只要你付得起代价,完全可以买过来。  

只要蛮荒古国出的起代价,还是有很大夺下这座一等宝地的可能的。  

当然,即便能够通过财力购买宝地"核心",但自己肯定尽可能获得更多的宝地"核心",这样付出的代价最少。  

蛮荒古国虽然渴望这座新诞生的一等宝地,但也不傻。  

就在五大古国的诸多绝巅天尊,都在耐心的等待进入宝地时,忽然一道时空波动快速传来,让所有绝巅天尊朝着波动源头看去。  

「那是?」林元同样睁开双眼,当前五大古国的绝巅天尊们都到齐了,只剩下最神秘的大伏古国。  

时空好似涟漪般朝着四面八方散去。  

只见十二道身影从时空深处走出,为首的是一位身穿暗色衣袍的男子,他静静站在那,没有散发出丝毫气息,但却压住身后十一位绝巅天尊。  

好似这位身穿暗色衣袍男子是这座时空的中心,其他存在都是配角,依附于身穿暗红色衣袍男子而存在。  

「好强。」林元暗惊,这位身穿暗色衣袍男子,竟然给他类似于魔玉楼主人的感觉。  

当然与玄皇陛下比不了,林元最后所见到的玄皇陛下,强行从时间循环中挣脱,等同于在十二阶的基础上朝着十三阶跨出半步。  

「无敌大圣的实力?」林元心中推测。  

不管是赤焱天尊、广烈天尊、恒阳天尊,还是其他古国的几位顶尖绝巅天尊,都只是接近无敌大圣,但这位身穿暗色衣袍男子,绝对就是无敌大圣。  

这里的无敌大圣,指的是混沌虚空的无敌大圣。  

至于在这方源世界?应该还算不上无敌天尊。  

毕竟诸多十三阶始祖反哺之下,各大古国诞生无敌大圣层次的天尊肯定不止一位,既然不止一位,就算不上无敌。  

「哈哈哈哈,诸位,我大伏古国来迟了,还望见谅。」身穿暗色衣袍的男子微微一笑,朝着其他五大古国的绝巅天尊们开口说道。  

他的声音,好似有种莫名感染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