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鬼方之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哭儿,有时候洞悉人心、平衡人性也是一种智慧。”1  

伸手抚摸着李伯阳那略带温度的赤发。  

老村长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个给村子带来改变和繁荣的孩子。  

尽管对方的一些想法很异想天开。  

但不可否认,那的确能够给村子带来好处。  

老村长唯一担心的是,李伯阳似乎从来不考虑人心善变的问题,而是完完全全站在一种更高、更加超脱的角度去思考一切。1  

自己活着的时候还好,由自己帮助对方处理那些来自于人性中的恶意。1  

但老村长不可能永远活着,他甚至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够活到李伯阳成年的时候。  

稍有不慎的话,也许村子失去的就不仅仅只是一位山神的祭司那么简单了。  

由善堕恶、从一腔热血到报复社会…  

类似的故事在这个时代也是存在的,老村长对此心知肚明。  

“这个我知道。”  

“我想让‘卫生大队’保留下来的原因,其实是想让他们一起播种、收割。”  

并没有急着反驳老村长的话,李伯阳只是缓缓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牙豚毕竟只有一只,而且还是从山神那里借来的。”  

“每年到了开春的时候,总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将牙豚的利用率最大化。”  

“年轻力壮的青壮负责下地,经验丰富的老人负责传授经验,家中的妇女则负责送饭和带孩子…”  

“只要将村子里的大家都动员起来,分工合作…”  

“村子里来年的整体收成,肯定会比现在要高得多。”  

参考前世的经验,这的确是在农耕文明将个人力量发挥到极致的一种做法。  

“你想搞族产?“1  

虽然听得有些稀里糊涂。  

但老村长果然不愧是村子里最有见识的人,很快就弄明白了李伯阳的想法。  

“这恐怕不行,咱们村虽然人数不算多,可终究是有一些偷奸耍滑之人的。”  

“你做的多了,他自然会想办法少做一些…”  

“时间一长,大家都会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到时候村子就该分裂了。”22  

事实上,老村长说的已经足够隐晦了。  

从古至今的各种事迹都在说明,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没有达到一定水平之前,搞族产这种东西只能算是权宜之计。  

“我知道你心疼七娃他们家的情况,但我们已经足够照顾他们了。”  

“要是因为他们而影响了其他家的情况…”  

“恐怕就算以我的威望,也是镇不住那些小辈的。”  

悠悠的叹了口气,老村长作为李家村的大家长,当然比任何人都清楚七娃家的情况。  

“叔婶公婆之间尚有矛盾纠纷,更何况大家还只是共用同一个姓氏的‘外人’。”  

听到老村长这么说,李伯阳不由的眨巴了一下眼睛。  

因为这些问题的确是他想到、但却没有深思过的。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想要让大家团结起来很简单,无外乎共同的危机或共同的利益。”  

“只要所有人团结起来劳作的成果大于个人…”  

“那么就算偶尔有些不和谐的苗头,也是足以掩盖过去的。”3  

要有惩罚措施,罚工分,个人和集体之间有个度“况且,我并没有让大家放弃自家那一亩三分地的意思。”  

“我只是觉得,如果能够挑选出一个有威望且足够公平的人主持大局,应该可以让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  

“至于那些偷奸耍滑之辈?”  

“不让他们使用牙豚不就好了吗?”  

“从人情拆借变成一种固定的制度,我觉得这才是对牙豚最好的利用方式。”  

李伯阳的这番说辞,显然有些超出了老村长的理解能力。  

大脑宕机的老村长花了好长一段时间,这才逐字逐句的大致理解了他的意思。  

“不哭儿,你想当村长?”16  

………………………………………………  

姑且不说老村长是怎么得出李伯阳想要当村长的这个结论的。  

此时此刻,在李伯阳的家中,一位面容清秀的少年正来回踱步,毫不掩饰自己现在焦虑的心情。  

“他还没回来吗?”  

抬头看了一眼正在做针线活的陈芸,讹兔已经记不清自己这是第几次这么问了。  

“看时辰,应该是快回来了。”  

无奈的翻了个白眼,同样记不清第几次回答对方这个问题的陈芸如此答道。  

与村子里的其他人不同。  

陈芸知道讹兔是只精怪,也清楚对方现在的模样只是变化而来的。  

以往讹兔每一次来到村子的时候,都会带上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  

唯独这一次,讹兔来得很仓促。  

甚至就连自家儿子最喜欢的书籍都没带上一卷。  

由此,陈芸大概也能够猜出讹兔此番前来肯定是有所求的。  

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陈芸当然不希望李伯阳搅合进讹兔的麻烦中去。  

可她同样清楚自家孩子的神异之处,并不打算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绊脚石。  

更遑论,远方那雷暴飓风是如此的醒目和夸张,陈芸自然不可能假装看不见。  

“你是从高村镇来的,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  

片刻的沉默过后,陈芸终究还是没忍住放下了自己手中的针线活。  

那摄人心魄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