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玉霄仙山(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轰隆——轰隆——  

玄铁巨龙在云道疾驰,龙身由二十四节车厢组成,每节车厢能容纳百人。  

自窗外望去,一条条玄铁巨龙穿越在诸山境间的金色轨道上。有仙人们跨境游玩的仙旅专列,也有往来贸易的货物龙车。  

“黄天教的金轨龙道。”  

天禄喃喃道:“真是…真是太像了。”  

仔细观察这个新仙界后,天禄有点明白庞红鑫的想法了。  

太像了,新仙界爱护种民的那套做派,不正是黄天教践行的理念?甚至仙宫黄庭的许多制度,都能看到太平国的影子。  

但——  

从仙宫黄庭的历史中,根本找不到黄天教存在的痕迹。  

我们的人最终都迎来怎样的结局了?  

联想庞红鑫的遭遇,天禄心中很是不安。  

可他们这些太上真人的修为或许掺了点水分。但天君、天师两位大人的实力真实不虚,他们怎么可能会出事呢?  

但作为黄天教的首领,如今仙界再无黄天道统,两位首领又能有什么好下场呢?  

“大人。”  

两位身穿常服的年轻人从餐厅归来,将午食餐盘放在桌上。  

“该用膳了。”  

天禄看着略显拘谨的二人,笑着摆手。  

“来来,一起坐吧。咱们黄天教没那么多讲究。”  

这二人是庞红鑫指派的黄天苗裔,帮助天禄熟悉仙界风貌。  

招呼二人入座,他含笑问。  

“我听红妹子说,你们的祖辈是黄天教徒?他们是从那一战后活下来的吗?”  

“不是。”左面名叫孟衡的少年摇头,“爷爷原本是一位很普通的种民仙人。后来生了一场大病。大家都说,爷爷变得有些疯癫。天天喊着这个仙界有阴谋,喊着仙界不真实,天天说自己应该穿黄衣,戴黄巾,是什么黄天教门徒。大家都以为,爷爷是回忆起来一些前世记忆,都没当回事。直到——直到有人来杀我们全家。”  

少年声音有些低沉。  

偶然觉醒前世,在仙界并不罕见。  

一个不知来历的黄天教,周围邻居都没当回事。  

兴许,是一个在陨仙浩劫中没落的小门派呢?  

但是,偏偏就是充当饭后谈资的只言片语,惹来杀身之祸。  

天禄目光有些阴沉,少年回忆曾经的悲痛,缓缓道:“那天,黑炎吞没我家。爷爷在临死前突然迸发一股神力,将来犯之敌杀死。然后——然后把我送往记忆中的一处秘境。”  

秘境。  

“天师的薪火玄境?”  

“对,红大人也是这么说的。”  

求胜之前先思退路。  

天师清楚黄天教不见得能摧毁六洞秩序。为了薪火传承,他早早在仙界各处留下秘境,以庇护黄天门徒东山再起。  

“我在秘境生活了几年。然后红大人察觉秘境被触动,就把我带回去了。”  

天禄看向右边的张璁。  

“你也是这样吗?”  

“对,我的母亲是一位黄天之民。她自称在梦里侍奉一位神将。为那位神将看护‘风扇’。”  

“腾蛇的风花雪月四天女吗?风扇——是成兰呐。”  

“呃——对,母亲说自己前世的闺名便是这个。临死前,她尝试用黄天秘法呼唤同伴,然后…”少年情绪有些激动,“然后红大人派人把我救走了。”  

天禄不再询问,暗中催动“宁心咒”,为两个心神激动的少年平复情绪,然后笑眯眯招呼二人吃饭,聊着当今仙界的风土人情。  

“大人,咱们是随便走走?还是有什么安排?您要去看一看当年的遗址吗?红大人说,那些地方可能会有人监视。”  

“不去那些地方,我想去‘图书馆’看看。世间的真相,又有什么能瞒得过宙阳道君的‘时轮’?”  

车站。  

郁海元拿着车票核对路程。  

“来,你的饭。”  

方平薇将食盒递给他,然后坐在旁边喝幽泉冰水。  

郁海元略作思考,上下打量方平薇。  

“泰明洞天的仙人和传说中一样,不吃仙界食物的?”  

“哼——我们体内又没有‘道源生气’。这些东西怎么吃啊,消化不了的。”  

生主创造万物,以“道源生气”划定生死之别。道源妙生之气,亦是造化祖炁之体现,是诸多仙职修行的法力本相。  

不拘种民、神兽,就连仙界草木、金石都充斥道源生气。唯有泰明洞天不存在这种元能。泰明洞天由冥主运转大道,以七十二种重浊元能诞生九幽冥族。而仙人魂灵坠入九幽,也会受浊气包裹,成为“九幽鬼仙”。  

方平薇喝着冰水,解释道:“幽都仙人与仙界大地格格不入。所以,我们很不愿意来仙界。但是,仙宫强令我们泰明仙人在成年后,都要往大地走一趟,历练几年。不然,不给我们开放天网权限。”  

“因为你们一个个真把自己修成‘鬼’了。一个个漠视生者——哼,当心哪天仙宫震怒,直接清查幽都里面那些烂事。”  

方平薇不以为然。  

泰明洞天是一般人能闯进来的?  

当年五代仙王想要改变泰明洞天秩序,彻底纳入仙宫体系之下。  

到头来呢?  

仙王往幽都填了九件日器充作镇物,都不能彻底压服幽都众仙。最终还是不得不默许游神亭为双方共治。  

仙宫是仙界大地上的统治者,幽都是仙界死后的统治者,这才是泰明仙人们的认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