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七宝玄台(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玉京山上七玄城,七玄城内七宝宫,七宝宫中有玄台,象主上帝在此坐…”1  

师曜灵盯着眼前的高台废墟,口中喃喃念诵着天都种民们的儿歌。  

郁罗萧邰在万象洞天历代仙人的努力下,在仙界的意义远超其他五位道君位于三天罗境的道场。甚至仙宫黄庭在宣扬正统性时,都把仙宫建设在玉京神山。  

玉京神山,位于仙界大地中央,擎天而立,支撑三天罗境的“天柱”。自神山而下,镇压下界无量星空,也是仙界与诸天下界的通道。  

可在陨仙浩劫时,玉京天柱也遭受重创,被莫名神能斩裂为三段。1  

和三天罗境相连的上半截山峰消失不见。与无垠星海连接的下部山根坠入人间。唯有仙界大地之上的半截山腰,目前仍孤零零遗落在仙界中央。  

如今的玉京天都是一座飘在仙界上空的天之上城。自玉京山的半截山头向上看,从飞仙台悬升的九千九百九十九阶玉台向上,便是玉京天都的大门。1  

是因为黄庭仙王们不想复原玉京神山,非要弄一个漂浮的天都仙城吗?  

是找不到玉京神山遗落的上半截山身啊!1  

万年以来,仙宫黄庭一面封锁陨仙浩劫的记录,一面全力追寻三天罗境、玉京神山残骸下落。  

“哎——怎么说?”  

“去看看?”  

师曜灵觉得,吕泽占卜自己的今晚机缘,似乎真的有点大了。  

打量破碎建筑前方的漆黑火焰,师曜灵重重点头。  

“这种诡异的火焰,应该就是传说中,在陨仙浩劫爆发的那种‘虚焰’——小心点。”1  

“明白。”  

不倒翁和纸人同时出现。  

往前走几步后,不倒翁变成师曜灵的模样,纸人则变成吕泽的样貌。  

至于二人本体,则站在洞口附近,方便随时跑路。  

化身探寻,这才是仙界探险的惯用手段。  

真身不做防备,直接跑去探索遗迹、仙府,然后被困死在里面,再依靠大气运求生?  

那种愚蠢的事,仙界人才不会傻乎乎去干呢。1  

纸人与不倒翁小心摸索潜行。  

来到黑炎之畔,吕泽将两道符箓投入其中。  

瞬间,无有温度的黑炎把符箓,以及符箓内所象征的力量彻底吞没。  

一切痕迹皆不存在。  

“这种黑炎好像能焚烧世间万象。但是——”1  

看向远处的七宝台残骸。  

显然,在此万年之间。黑炎并不能完全吞没郁罗萧邰的残骸。甚至在郁罗萧邰残余建筑的压制下,黑炎连这片空间都无法离开。而且在一点点被先天道光磨灭。  

“象主的神能,更在这种黑炎之上啊。”  

之所以不能完全熄灭黑炎,是因为郁罗萧邰不全的缘故?  

纸人、不倒翁继续前行。  

在金玉质地的地面,他们依旧看到一行血迹,以及在血迹旁边的刮痕、坑洞。  

稍作思考,师曜灵从不倒翁肚子里面取出一面镜子。  

“时序主宰,祀奉真言,回光溯时,真实重现。”  

冰蓝色的光辉升起。  

他们看到一轮白日浮现,然后快速拨动这片时空的时间尺度。  

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  

时光回转七千年之前,少年们看到曾经于这里发生的一幕。  

轰隆——  

暴虐的黑炎火海在燃烧着。  

满身烧伤的仙人艰难地从玉台方向往外爬。血液顺着伤口滴落,形成一条长长的血痕。而在他身畔,有一杆猩红色旗幡。  

旗杆的末端不时插入地面,留下一个个坑洞。  

郁家先人!  

少年们顿时了然。  

这是郁家元祖从郁罗萧邰逃出来的一幕。  

换言之,郁家先人的确和郁罗萧邰有关?  

纸人吕泽:“跟着血迹走。”  

“明白。”  

血迹既然是从七宝台出来的。那么就说明,这条路线是安全的。  

当然,比起七千年前之时的熊熊火海,如今的黑炎规模已经式微。  

黑炎三三两两,零星散落在“郁罗萧邰”的遗迹周围,且在七十二色先天道光压制下,规模仍在缩小。  

沿着血迹向内走,两人来到高台残骸面前。  

在这里,能看到一团阴冥黑雾。  

“郁家诅咒?”  

气息与郁家诅咒,那位赤炎之鬼十分接近。  

这团黑雾牢牢烙印于七宝台下,旁边还有不少散落的金黄冥血。  

“那位仙君真正的死亡地,是在这里啊。”  

而且从现场痕迹看,他怕不是被七宝台给砸死的?  

师曜灵举起镜子。  

咔嚓——  

镜子表面出现一道裂痕。  

但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事,依旧被时光重现。  

火海炎炎,比七千年前更猛烈的火焰在七宝玄台周围燃烧。就连时主的回溯画面都变得十分模糊。  

一位矮小的仙人艰难地从玄台上面滚落,他吃力地爬到仙君尸骸前。  

“赤冥大人…咳咳…抱歉。眼下您已道灭,为…为了我能活下去,只能…咳咳…”  

仙人艰难地啃食冥府仙君的尸骸。受到仙君之力的异化,仙人身上出现某种异变。  

冥府的黑紫色仙力在金肌玉骨间流转。  

“这原本应该是一位万象系的仙人?郁罗萧邰的看守者吗?”  

看着他啃食仙君尸骸,触犯生主、冥主的多重禁忌,然后拿起荒神弑天旗向外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