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国号,隋(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问讯室的门缓缓打开,走出室内的秦佳佳长吁一声,似乎要借此吐尽胸中积郁的浊气。  

在她背后的房间里竖着一块覆盖半个墙面的玻璃,两个带着实时通讯器的专员坐在玻璃后,正在收拾桌上的东西:录音笔、摄像头、记录用的文件纸、还有几枚黄色符箓。  

过去的一个多小时内,她先是接受了一番例行的神魂检查,确认她并未受到来自修仙者的操纵干扰,而后便在那两名专员的监督下阐述了她与周清交涉的过程,全程录像录音,由专人审核并提交各级领导。  

通过那两人的口,她得知这种与古修的交涉任务都需要留档备份,一旦出了问题便会层层查验,后果从行政扣留到军事法庭不等。考虑到周清的等级和危险度,受查验的范围会涵盖包括分局一把手在内的所有关联人员。  

他隐藏的实力太过骇人,骇人到没有一丝容错余地。  

尽管周清并不介意自己的话被转述出去,但一想到今天说的话也许会导致一些人进局子,秦佳佳仍有些战战兢兢。  

那两名专员全程都是公事公办的态度,并没有过多的为难和逼问,即使这样当她踏出问讯室的时候仍觉得一阵腿软。  

皮鞋踏地声传来,她转头去看,来者是李玉兰。  

“辛苦了。”李玉兰说着,指了指旁边摞着的几份盒饭,“要不要吃点东西?”  

这一席话让秦佳佳意识到自己的确饿了。从下午折腾到晚上,先是在周清那经历了大起大落,然后再回局里接受问讯,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绷,一放松下来饥饿感和疲惫感便成倍袭来。  

她没有多客气,随手拿了一份盒饭坐在走廊的桌边吃起来。也是因为这个动作,她注意到旁边的垃圾桶里已经扔了不少空饭盒,看来今晚为这个任务加班的人数比她想象的更多。  

无数人连夜运转,只为等来他随口的一句话。  

“这次你做的不错。”  

在她扒拉盒饭的时候,李玉兰已经坐在了她旁边:“周清提出的需求我们已经报上去,不出意外的话明天就能批。做好准备,等到那几个邪修的调查正式开始后,你也要一并参与。”  

似乎是察觉到了秦佳佳意外的神色,她接着解释道:“和修仙者的交涉是长期任务,这个调查目前也属于交涉任务之一。作为新人,这种调查任务也比较好上手,途中能学到很多东西。”  

秦佳佳应声点点头,这也的确是个合她心意的方案。  

因为周清在她身上留的术法,她才会被环卫局注意到,从而取得专员的职位。而现在她能坐到这张桌子上,依靠的同样也是他的一席话。  

她并不是能心安理得受人馈赠的人,这份“大礼”并没有让她感觉开心,反倒生出了种才不配位的压力。  

无论是为了回报、抑或只是为了图个心安,她总还想做点什么。  

“那今晚就到这,等吃完饭就先回去休息吧。”李玉兰说着,忽然话锋一转,“走之前,记得把你的工位打扫一下,过两天可能有贵宾要来,这段时间要保证工位洁净。”  

“贵宾?”秦佳佳眨眼。  

“九黎宗的人。那是西北地区最大最古老的宗门之一,也是我们的重要盟友。”  

李玉兰提醒道:“有消息说他们这两天会派人支援局里的任务。往后但凡在局内见到穿道袍的修士,都要记得打招呼,如果不知道对方叫什么,就直接叫前辈,避免出问题。”  

最古老的宗门?能比周清更古老么?  

秦佳佳压下心里的胡思乱想,将“九黎宗”这个名字记在心里,按照李玉兰所说收拾好了工位,拿好东西向外走去。  

走出大楼,外面已是深夜,一辆专用车停在路边,显然已是等待她许久。  

“李队让我来接你。”驾驶座上的专员摇下车窗,“你是住集体宿舍对吧?上车,送你回去。”  

一句应声,车门打开又关上。秦佳佳靠在后座上,望着窗外流光掠影,不自觉地想着几个小时前的谈话。  

周清见证过魏晋历史。那也就是说,他的时代距离自己至少有千余年。  

凡人的生命太过短暂,仅仅几十年时光就能让一个朝气蓬勃的孩童变成死气沉沉的成人,相比起来,修仙者经历千百年时光,经受光阴打磨的程度怕是凡人的数倍吧?  

千百年前啊...  

她望着车窗外的夜空,暗暗思索。  

......  

公元579年,魏晋以来第一次仙佛论道在南陈王朝边境举办。  

除各大仙门外,佛门是桃花源中的另一大主要势力。自504年南朝梁武帝舍道归佛、入庙为寺奴后,南方便成为了佛门的沃土,到佛寺献身成为了南朝各代皇帝的惯例。  

在佛门的大力推动下,南朝各帝大肆散财举办斋会、兴修寺塔,令佛门香火昌盛异常。正如后人李牧诗中所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连所属桃花源的仙门都被逼的不得不北迁,其盛况可见一斑。  

也正是因为如此,作为论道场地的金门寺修的尤其富丽堂皇,比之皇宫不遑多让,前来论道的金门寺十三高僧无不身披霓裳袈裟,满身璀璨宝光,相比起来另一边代表仙门的九黎众人简朴得像是庶民。  

公式性的招呼过后,两方人马落座于庙堂两侧。每个人都面带笑容,每个笑容下都藏着刀。  

“老衲听闻,九黎仙盟不久前连破桃花源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