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南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场的大伙已经从刚刚的精彩中反应过来了,这会齐齐喝彩。  

但这些人都是看个热闹,只有当中的鲜于岳看出了门道。  

“赵君所用的技基颇有点角抵的影子,但技艺更加成熟、灵活,必是出自名家。这武艺最适合军中,我得学。但入义社却要再考虑考虑。”14  

由不得鲜于岳不谨慎,他不是一个人,背后有一整个家族,对于这种结社有天然的怀疑。1  

而那边,赵怀安刚坐下,已经被彻底折服的夷人们,又有两个站出来想要拜赵怀安为师。  

他们一个叫破头、一个叫铁奴,两人并不是本地夷人,而是来自西域的杂胡。  

虽然二人自称是西域唐人遗民,但赵怀安看两人的皮肤和面容却不大信,这两人倒是有点像伊朗那边的人。9  

不过有一点赵怀安很高兴,就是这两人会说汉话。  

这两人和赵怀安介绍了他们的情况,他们和阿奇墨这些本地夷人不是一伙,而是那些吐蕃人从高原上带下来的。  

这些年来,随着高昌回鹘在西域的兴起,吐蕃人一直在收缩,像破头、铁奴这样的奴隶就是这样被带回本土的。7  

此后二人就一直作为那群吐蕃武士的披甲奴,随队伍在好几个地方征战,有时候为高原上的贵族而战,有时候为了南诏人。  

所以破头、铁奴这两人还是走过不少地方的,也有心眼。1  

一开始,他们选择隐瞒自己会说汉话,就是不信任赵怀安这几个唐人,毕竟他们刚刚还和唐军厮杀过。  

但昨夜赵怀安睡在他们中间,一副完全信任他们的样子,却让破头、铁奴二人有点感动,觉得这个唐人武士真不一样。  

不过,这只不过是有了一点好感,真正让他们忍不住的,是那唐人武士竟然愿意收一个羌人奴隶做弟子,传授武艺,而那武艺还那么厉害。  

二人知道这是他们人生中唯一的机会,在这个世界,武艺是和知识一样是被封闭在庄园和门阀内的。2  

像破头、铁奴他们,就是立再大功,也学不到这些。  

而越是他们这种披甲奴,就越渴望武力。  

因为在吐蕃那边一切都很直接,勇士就是可以享受一切。  

而他们这样的披甲奴不仅每次冲在最前,缴获也和他们没有一点关系,流血卖命也不过是赏一些青稞饼。  

之前赵怀安许诺的十贯钱他们也不在乎,他们就是想追随在赵怀安身边,学真本事。  

其实包括破头、铁奴在内的夷人们都不傻,他们当然知道,既然这个唐人武士不要钱,那肯定是要他们人了。  

只是夷人们的想法不一。  

像破头、铁奴都是西域杂胡,在这里无牵无挂,就想学真本事。而黑羊也是没家了,认识的阿奇墨也看样子要跟赵怀安,所以他愿意。  

但像其他人,虽然也羡慕,但因为山里有家,也厌倦战场,所以只想早点把赵怀安他们送到成都,拿到钱和家人团聚。  

事关自己命运,没有人是傻的,只是因为条件不同,选择不同。  

而正是这一刻的选择,决定了这些夷人们不同的命运。  

赵怀安不知道夷人们的心思,但也明白自己把气氛都烘托到这里,也不过是三个夷丁愿意追随自己,估计再努力也差不多是这样了。  

所以赵怀安就把心思放在了破头、铁奴二人,让他们行了拜师礼后,又给他们取了名字。  

一个叫孙泰、一个叫赵虎。17  

就这样,赵怀安的队伍也算开张了。1  

先是赵六,和他有逃命的友谊。然后是杨茂、孙泰、赵虎三个夷丁门徒。最后是老墨,他岁数也大了,估计也不回山了,后面多半也是投靠自己。1  

这样下来,自己的队伍也有六个人了。1  

咱这日子终于要好起来了。  

之后,赵怀安和鲜于岳商量了一下,决定继续赶路,老墨他们说,要到邛州至少还要十几日呢。1  

于是,众人各自收拾了包袱,然后就向着山林深入继续出发。  

之后的几天,赵怀安在夷丁的带领下,深入草莽,沿着邛崃山的外围行走。2  

这一路,赵怀安只要休息就会教授杨茂、孙泰、赵虎三人巴柔,而且丝毫不避着其他人。  

其间鲜于岳、任通、宋远也都来请教学习,即便他们三人没提加入义社,但赵怀安依旧不藏私,倾囊相授。  

甚至那些杂夷也在旁边看,赵怀安也大大方方的展示。  

就这样,赵怀安的磊落豪气让夷汉敬佩,没见过这么无私的武人。2  

而鲜于岳、任通、宋远则对赵怀安更佩服了,如果说他们之前是因为救命之恩而亲近赵怀安,现在则是佩服他的人品。  

鲜于岳不好意思占便宜,主动将自己的弓术传给赵怀安。1  

前几天在草甸的战斗,他已经看出赵怀安的弓术稀烂,所以就想以弓术换赵怀安的巴柔。  

赵怀安本来就想好好学学弓术,现在看鲜于岳愿意教,自然高兴。  

而这一学,他就发现鲜于岳的不凡了。  

那就是鲜于岳的弓术自然厉害,但比弓术厉害的是,他相当会教。  

这就不容易了。  

一个人可以自我琢磨然后坚持锻炼,也能练好弓术,但能将弓术教得好,则必然有上好的师承,如此才能讲得鞭辟入里。1  

这下子,赵怀安对鲜于岳的身份更好奇了。2  

终于,在今日,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