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十面埋伏四面围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灭金伐宋,将北伐进行到底小说,请收藏一七小说1qxs 十一月二十三日上午。 浮桥被迅速建立,一万六千天平军主力大军开始了渡河。 虽然在黄河神龙摆尾式的泛滥中,北清河也被祸害的不轻,也有不少泥沙淤积,却毕竟是以前的天下四渎之一的济水,哪怕是冬日径流也不少,河流堪称湍急。 也因此,即便天平军选了个河水缓和的地方渡河,这段河流依旧有百余步宽,建立了浮桥,又有船只协助,却不是那么简单就让全军能渡过去的。 且说之前天平军之所以选择东阿为屯兵地点可不是瞎选的,东阿在北清河以北,北清河以南就是自东北蔓延而来的泰山余脉。 这片由丘陵与山峰组成的崎岖地带长约百里,宽约二十里,是一面天然的屏障。 这条长长的丘陵地带中,最狭窄的地方就是平阴附近,由平阴向东南,只要跨越十里,就可以抵达东平府的核心地带须城。 天平军屯驻在东阿,纥石烈良弼率领的金军主力想要攻来,就必须得越过这段丘陵,并且占据平阴县,随后渡过北清河,方才能对天平军主力发动进攻。 有这么多的缓冲地段,再纯质之人也能反应过来了。 辛弃疾反对仓促渡河的原因也在于此了。 此时的天平军乃是师老兵疲,无论士气还是战力都下滑的十分严重。 渡河来到平阴县后,身前是泰山余脉,身后则是北清河,相当于自赴险地,彻底断了后路。 如果有金国大军埋伏在左近,不用多,只两千精骑发动半渡而击,就足以将天平军堵在这狭长地带中,殴打致死了。 但是耿京不听。 然后辛弃疾想要自请先锋,亲自去开路,迅速冲过那段最为危险的丘陵地带。 但耿京还是不听。 最后辛弃疾想到来断后,最起码为天平军保证后路。 耿京依旧不听。 事到如今,如之奈何? 辛弃疾也只能率领本部兵马,跟着大军一起渡过了北清河。 与辛弃疾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同,天平军官兵几乎都有士气振奋,兴高采烈之态。 这就是所谓的归师了。 然而事情还是出乎了辛弃疾的预料。 平阴县没有埋伏,没有金军,也没有叛徒,县令甚至还带着全套行政班子来到城门口迎接大军入城。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