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7章 双喜临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几乎每一天,墨西哥人都在用兴致勃勃的语气谈论着发生在北方的战争。  

什么是兴灾乐祸,用在墨西哥人的身上倒是再适当不过,对于这个在半年世纪前,曾被美国抢走差不多一半国土的国家,兴灾乐祸简直就是再正确不过。  

“格兰特要塞陷落!”  

这个消息虽然谈不上像是一道惊雷,但是传到墨西哥的时候,却也在墨西哥掀起了一阵风潮——墨西哥人无不是兴奋的谈论着美国人会在什么时候失败。  

加利福尼亚会在什么时候被帝国占领?  

帝国会在什么时候打到中部地区…  

在墨西哥人谈论着这些话题时,自然而然的他们也在那里谈论着一个话题——墨西哥什么时候向美国开战。  

“再不开战就晚了!”  

在墨西哥几乎所有的报纸上,都在用类似的语气鼓吹着对美国宣战。墨西哥人为什么会这么焦急?  

因为格兰特要塞陷落之后,整个加利福尼亚都向帝国敞开了大门,而加利福尼亚…那可是从墨西哥身上割走的啊!  

再不宣战,加利福尼亚就成大明的了!  

墨西哥人心急啊!  

面对帝国的胜利,心急如焚的墨西哥人甚至跑到美国大使馆附近开枪——大使馆的窗户被打碎几块。对此,报纸上一片欢呼之声,甚至有人宣称——这是复仇的枪声。  

似乎所有的力量都在推动着墨西哥走向战争。  

尽管局势纷扰,但并不妨碍。身为土地测量委员会主任的朱猷杨又一次踏上前往外省的火车,在火车驶出车站时,朱猷杨一边翻阅着文件,一边听取着下属的报告。  

“这么说,开枪射击的大使馆的人,确实来自地方了?”  

“是的,殿下,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至少有三个地方贵族涉及此事。”  

站在殿下的面前,迪亚斯毕恭毕敬的说道,出身帝国调查局的他,不仅是委员会的调查组负责人,还是殿下的情报以及安全负责人。  

“看来,他们是一门心思想人促成对美宣战啊。”  

“是的,报纸鼓吹对美宣战,除了基于仇恨之外,还有就是地方贵族的支持,现在国会议员也倾向于支持宣战。”  

迪亚斯的回答,让朱猷杨的眉头皱成了一团儿。  

“看来要加快推进土地改革了。”  

地方贵族为什么支持宣战?  

就是因为以土地测量为核心的土地改革严重伤害到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才鼓吹战争,希望用战争迫使帝国高层放弃土地改革。  

但是这一次,他们显然是打错了算盘。  

因为土地改革关系到墨西哥帝国的将来,同样也关系到朱猷杨的将来,无论如何,他都不会停止这项工作的。  

“美国方面呢?他们接受了官方的解释了吗?”  

“殿下,正像您说的那样,美国人没有不接受的理由——附近居民擦枪走火,总好过遭到袭击。”  

什么是掩耳盗铃?  

这就是掩耳盗铃,为了避免局势恶化,美国方面接受了墨西哥的解释,就是一次意外。  

“尽管美国方面不希望看到墨西哥对其宣战,但是殿下,帝国调查部有情报显示,美国人似乎打算对您不利。”  

迪亚斯的报告,让朱猷杨的眼前一亮。  

“这么说,他们是打算行动了?”  

“殿下,就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他们将发动一起针对您的刺杀行动,以挑起内乱。”  

听着迪亚斯的汇报,朱猷杨那张英俊的脸庞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当真是瞌睡就有人送上枕头,这可是好事啊!”  

“殿下?”  

“这是双喜临门啊!”抬起头,看了一眼迪亚斯,朱猷杨冷笑道。  

“这几年,咱们不是一直在找借口要除掉那些家伙吗?现在正好,有了这个借口,不但可以除掉了那些地方实力派,还能把他们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  

一直以来,朱猷杨都在耐心的等待着机会,相比于那些人,他手中有太多的筹码——宁可让他们造反,也不能先动手。  

为什么?  

这就是阳谋了!  

可惜那些地方实力派、地方贵族们压根就不敢,因为他们畏惧朱猷杨身后的大明帝国。  

现在好了,美国人替他们作主了。  

冷笑之余,朱猷杨说道。  

“什么是双喜临门,这可不就是双喜临门嘛,咱们不仅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土地问题,还有了对他们动手的理由——不仅仅是行刺,而是勾结美国人行刺,出卖墨西哥的利益!”  

什么是道德的致高点!这就是啊!  

无论接下来,官方如何重拳出击,都占据着十足的法理!非但理由合法,甚至就连同下一步,对美国宣战,那也是理所当然的。  

“他们准备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动手?”  

在知道了时间和地点之后,朱猷杨不无讽刺的说道。  

“这些美国佬啊…连栽赃嫁祸都这么糙,就不能做的再隐秘一点,再仔细一些,好让人挑不出毛病才是。”  

他之所以会这么感叹,是因为美国人做事的手法根本就是直肠子驴,只差没有直接告诉别人——这是有人在栽赃。  

“他们的手段确实是粗糙的很,但是殿下,即便是再粗暴的手段,总是一次真实的事件,我们所需要的不正是一次这样的事件,然后找到一个借口吗?”  

迪亚斯的回答,让朱猷杨点头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