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父与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年青人对于世界总是充满了各种向往,对于这些在大明接受了从小学到中学教育的年轻人来说他们已经从地理课上见识了这个世界的辽阔和多姿多彩,当然想要到世界各地去看一看了。  

李平安当然也不例外。  

相比于成为工程师,一个月挣上几百块钱,他更渴望去看看世界。  

但现实是残酷的,家境普通的他,必须要先考虑就业。  

“要不然报考海军学校呢?”  

又一次,他的心里冒出了报考海军学校的念头。  

海军学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前会有一次环球航行的训练。  

在进入舰队之后,也会随舰到世界各地去访问,闭上眼睛又一次,李平安想到了加入海军的各种好处来。  

不仅能看世界,而且收入不菲。  

最重要的是海军的军装也很帅气啊!  

“嘿,平安!”  

就在这时,伴随着一阵脚步声,浑身大汗的李牧跑了过来,气喘吁吁的他坐靠着观看台,扭头看着李平安问道。  

“你在想什么呢?还是学校的问题吗?报矿业学校吧。”  

作为朋友的李牧直接给了一个建议,矿业学校…那是公司创办的专门用于培养矿业专门人才的学校,毕业后肯定是到矿业公司,而李牧的父亲就是北方矿业的副经理,在将来就业的时候,肯定有“徇私”的空间。  

“要不然,就冶金学校也行,钢铁公司的收入都很不错…”  

就在李牧不断提着他的建议时,李平安突然说道。  

“我想好了,我要去报考海军学校。”  

“什么?海军学校?”  

“对,只有那里能让我去全世界各地看看!”  

说话时,李平安把目光投向远处的校长,他的儿子就是海军,要校长的办公室里,有好几张他在世界各地拍的照片。  

也不知道,那位宋师兄现在在什么地方,可能就在充满异国风情的港口里吧。  

和往常一样,宋明杰下了电车后,就径直往红丝河走去,红丝河一带除了滨河公园外,还有不少成片的住宅区,与其他地方的公寓楼不同,那些的住宅都是两到三层的联排或者楼房,每户门前还有一块面积不小的草坪,这里是南华最常见的高档住宅,住在这里的往往都是企业的高管或者高级公务员。  

到家后,宋明杰刚拿出钥匙开门,门就突然打开了,然后三岁的儿子就扑到他的怀里。  

“爸爸回来了,我刚才在楼上就看到你了,一看到白军装,就知道是你回来了!”  

正低头看报的宋朝东听到外面的声,便起身看了一眼。看到儿子抱着孙子进了屋,他便说道。  

“回来了,正好你妈做了你爱吃的糖醋排骨。”  

他这个儿子,打从五年前军校毕业后,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海上,直不知道他是海军,还是海员。  

“淑云呢?”  

不等宋明杰说完,他怀里抱着的儿子就大声喊道。  

“妈,妈,爸爸回来了,爸爸回来了,爸,我去喊妈妈…”  

在儿子从怀里跳下去后,宋明杰坐到沙发上。  

“这次回来能呆几天?”  

“差不多能呆一个星期吧。”  

“怎么这么急?”  

儿子的回答,宋朝东的眉头紧皱道。  

“没办法,”  

将军帽挂在沙发旁边的衣架上,宋明杰说道。  

“日本方面邀请舰队访问,陛下已经同意派出舰队了,我们这个星期要移防临海。”  

“移防临海?”  

宋朝东不解地问道:  

“不就是派舰队访问日本吗?我记得去年不就把派了一支舰队去琉球,现在又把你们调到临海,有这个必要吗?”  

面对父亲的询问,宋明杰沉思一会儿抬头看着父亲说道:  

“父亲,你知不知道,日本为什么邀请咱们的舰队访问他们。”  

“肯定是有什么目的吧。”  

点点头,宋明杰说道:  

“谈不上什么目的,主要是想要借咱们去威慑英国人吧,这个报纸上不是都刊登了嘛,英国的舰队去了大坂,而那里呢?又是德川家占据的地区,英国这等于支持叛军,日本邀请大明的舰队访问,就是想借我们的力量,警告英国人不要插手日本内政。”  

“可你们完全没有必经移驻啊?”  

宋朝东的眉头皱了皱说道。  

“你们该不是…”  

“不打无准备之仗嘛,也就是预防万一,况且有“四国同盟”在,英国也不会和咱们撕破脸,反正…”  

想了想,宋明杰说道。  

“我们移驻,是为了加强太平洋方向的力量,只有如此,才能让英国人不至于在日本冒险不是。”  

作为海军军官的宋明杰有够接触到不少机密情报,尽管表面上,大明似乎无意和英国发生冲突,可实际情况远不是如此。至少在海军之中,大明一直在准备和英国之间的战争,而且,两国之间也有很多潜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当然,这些话不能在父亲面前说。  

“唉,但愿如此吧…”  

宋朝东眼角的隐忧更加浓烈了,点点头道:  

“你说的这些事情,这些我从报纸上也看到了一些…不过,咱们要要是在日本和英国针尖对麦芒的对了起来,那将来关系恐怕只会更加紧张,到那个时候…”  

从茶几的烟盒里取出一根香烟,宋朝东一手拿烟,一手拿火机,在没有点着的时候,人就从沙发上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