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血战平型关(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小寨,关沟一带。  

战端一开,狭小的山谷内,枪炮声此起彼伏。  

日军先头部队的汽车遭受爆炸,后方的车辆和骡马拥挤在一起,局势一片混乱。  

战士们抓住机会,对日军发起了猛烈进攻。  

担任主攻任务的,是三四三旅的两个团。  

都是精锐的主力步兵团。  

685团,担任拦头和侧击任务。  

在原定的作战计划中,该团还有一个任务,便是阻击从团城口方向赶来的日军援兵。  

但现在这个任务,被王奉的暂一旅担下。  

这就使得685团能够放开手脚,专心进攻伏击圈内的敌人。  

686团负责伏击在山坡上伏击主力部队。  

承担主攻任务。  

685团指挥所内。  

“团长,日军开始进行突围!”  

杨团长沉住气:“通讯员!”、  

“到!”  

“向各营传达作战任务,附近的制高点一个也不能丢!”  

“是!”  

这个时候,八路军虽然经过了整编,但仍缺乏基础的武器装备。  

就连电台,也只配属到了团一级。  

团指挥部想要向下属各营安排作战任务,只能依靠人力传递。  

因此在紧急关头,各营无法接受有效的指挥,只能阵前随机应变,自作主张。  

此时685团一营,已经向公路发起了冲锋,将下方的日军分割成了几段。  

“一营长,团长命令,立刻占据公路两侧的制高点!”  

枪林弹雨中,通讯员冒着生命危险,将作战指示传达到了一营。  

一营长立刻看向一旁的作战地图:“一连,三连,立刻向高地冲锋,赶在日军之前占领制高点!”  

“是!”  

一声令下,全营开始动了起来。、  

一连,三连的速度很快,抢在日军之前,提前占领了高地。  

凭借着居高临下的优势,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  

但二营四连,却出现了问题。  

日军的先头部队从慌乱中组织起来,抢在四连前面,占据了一处高地。  

密集的弹雨划过山坡,下方冲锋的四连无处藏身,一时间损失惨重。  

连长,副连长在冲锋时相继战死。  

一排上接替指挥。  

“一排长!”  

“怎么打,俺们都听你的!”  

几名排长聚在一起,商讨着进攻战术。  

一排上稳住呼吸,长舒一口气。  

685团负责拦截日军,附近的每一个高地都至关重要,一旦日军形成反扑之势,685团很有可能无法拦截住日军。  

此刻一排上的决定,有可能影响到整个战局。  

“两侧夹击,分散敌军火力,哪怕全连都死光了,也不能让日军站稳脚跟!”  

“是!”  

双方展开激烈白刃战时,日军的战机一直在上空盘旋。  

但双方士兵交织在一起,根本不能做到有效扫射和投弹。  

盘旋了几圈后,便扬长而去。  

最激烈的白刃战,在685团二营和三营的阵地上展开。  

战士们快速冲下山坡,用手榴弹炸毁了十余辆汽车。  

双方杀红了眼,根本来不及装弹,惨烈的白刃战在沟底展开。  

事实上,战士们携带的弹药量,也仅仅只够冲到山坡下。  

日军的拼刺技术十分厉害,有些战士们撑不到一回合,便被刺中要害部位倒下。  

“杀!”  

“别管我,多杀几个!”  

惨烈的嚎叫声遍布沟底。  

幸存下来的战士,守在受伤的战友身旁,一步也不后退,与日军进行惨烈的拼杀。  

这是一场血战。  

战士们没有子弹就用刺刀,刺刀弯了就用枪托,若是枪托断了就用随手捡起石块。  

受伤的战士死死抱住身边经过的日军,为战友能够击败敌人,做最后一点的努力。  

日军虽然个子小,但三八式步枪非常长,若是再加上刺刀,总长度直接来到了一米六以上。  

而且士兵营养充足,无论是在体力,还是在耐力上都更胜一筹。  

随着时间的推移,胜利的天平开始向日军倾斜。  

686团方向。  

通讯员跑进来:“团长,师长叫你去指挥部一趟。”  

为了保证安全,115师在战前设置了两个指挥部,其中林师长的指挥部,就位于686团的右后侧的山坡上,距离作战一线非常近。  

师指挥部内。  

李团长快步走近。  

林师长开口道:“敌人的抵抗十分顽强,你们要做的,就是将公路上的敌人切成几段,之后占据制高点。”  

“就在这,老爷庙!”  

“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抢在日军之前,将此处占领!”  

“是!”  

回到团指挥部后,李团长立马调集三营,开始向老爷庙方向冲击。  

杨副团长得知此事,立马说道:“老李,指挥部里的事就交给你,我跟着三营上!”  

李团长犹豫一下后,随即道:“好!”  

“此战就靠你了!”  

三营冲下山坡,与日军争分夺秒的抢占老爷庙。  

山谷中杀声震天,战士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夺下老爷庙!  

日军的作战能力非常强,指挥官也立马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调集重兵向老爷庙方向集结。  

双方不要命似的开展攻击。  

通过望远镜,李团长观察着下方战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