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还真升官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358团,指挥部。  

参谋长方立功弓着腰跑进来,左眼镜片龟裂成蜘蛛网状。  

“团座,鬼子距离此处仅有不到百米......”  

楚云飞冷哼一声,从一旁拿起一支步枪,转身就要走出指挥部。  

方立功大惊:“团座,此时再不撤退,恐为时晚矣啊!”  

楚云飞将刺刀安装在步枪上:“立功兄,军人要有骨气!”  

“在阳原作战时撤退,在蔚县作战时撤退,在广灵作战时还是撤退,如今身后就是平型关,如若再撤,日军就要打下太原了!”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军人岂能贪生怕死!”  

方立功伸手拦住楚云飞:“团座,此时若是突围后撤,战局尚且还有转机,灵丘城内还有两千名预备役。”  

“届时我部据城而守,同样可以与日军作战。”  

楚云飞摇摇头:“第二十一旅团派遣两个中队,迂回后路偷袭我军指挥部。”  

“若是我们抵抗不住进行突围,你让前面与鬼子浴血奋战的弟兄们,该如何是好?”  

“我楚云飞,绝不是贪生怕死之徒!”  

方立功顿在原地。  

事情紧急,他一心只考虑突围之事,忽略了对战局的分析。  

358团指挥部位于大后方。  

指挥部失守,就相当于后路被抄。  

团部若是抵抗不住,丢了脚下的阵地。  

前线上的主力部队,可就要被全部包饺子了。  

就在二人争论时,一声炮响传来。  

正在进攻的日军后方,响起一连串的爆炸声。  

楚云飞率先反应过来,这是援军来了。  

“果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立刻组织部队进行反攻,我倒要看看,是哪路仁兄过来支援358团。”  

日军后方。  

414团临时阵地上。  

王奉的注意力始终在三维作战地图上。  

看到从指挥部中拎着刺刀走出的楚云飞,不禁暗自咂舌:“啧啧啧,还真是358团。”  

在正面进行进攻的日军大队听到后方炮声一响,便开始迅速收缩战线。  

但已经接敌,正在进行白刃战的鬼子兵,却一时半会儿撤不出来了。  

日军部队开始出现脱节...  

“一营二营,火力掩护,绝对不能让鬼子靠近阵地。”  

王奉将视角切换过来,立刻下令道。  

414团损失惨重,若是此刻再与鬼子来上一战,恐怕就有些吃不消了。  

被两头夹击的鬼子阵型开始出现略微混乱。  

“八嘎,哪里出现的支那军队!”  

“为什么事先没有得到情报!”  

414团的炮火非常猛烈,一时间打的鬼子有些摸不着头脑。  

到底来了多少援兵?  

哒哒哒!  

王奉将所有缴获来的机枪全部投入战场,一时间山坡上枪声大作,声音密集如同雨点一般。  

这么一整,彻底唬住了面前的日军部队。  

这火力规模,莫非是来了两个团......  

日军大队长有些拿不定主意。  

这里是晋绥军358团的阵地后方,孤军深入没有充足的后勤补给,一旦被大规模的晋绥军部队死死缠住,只怕会被耗死在这里。  

“撤退!”  

双方交战了半个钟头左右,日军大队指挥官收到了上级允许撤退的命令。  

随后便开始有序撤离战场。  

王奉时刻观察着战场局势:“命令一营,二营,停止攻击。”  

一个甲种师团的两个步兵中队,上下将近六百人。可不是现在能一口吃下的。  

这是真实的战场,可不是像影视剧里那样,动辄就会出现歼灭几个步兵大队的情况。  

在前些日子伏击战中。  

414团兵员充足,精心准备,步步为营,在付出了惨痛代价后,也才歼灭了六百余人。  

而现在的形势,却截然相反。  

358团阵地。  

王奉刚踏上战壕,楚云飞领着一众机要文员走来,笑脸相迎:  

“我还以为是何方神圣,哪路仙家过来支援我358团,原来是王兄啊!”  

“当初全军会议结束后,你我二人一晃也有两三年没有再遇见了。”  

“今日一见,果真是缘分啊!”  

楚云飞笑得非常豪迈,丝毫看不出方才险些吃了败仗。  

王奉笑着回应道:“云飞兄,好久不见。”  

方立功站在一旁,则显得有些拘谨,脚跟合拢立正道:  

“长官!”  

王奉侧过头,心中有些惊讶。  

长官?  

难不成阎老西真的给我升将衔了......  

看着王奉的表情,楚云飞笑着补充道:“王兄有所不知,你率领部队在日军后方破坏补给线的事迹,阎长官亲自下令,这是模范战绩,已经在全军中大为宣传了。”  

“咱们的司令长官特意向委员长申请,让你官升一级。”  

“正面突破日军方向,大纵深穿插迂回到第五师团后方,何等的气魄啊。”  

“楚某实在是佩服,佩服啊!”  

这话听的王奉一愣一愣的。  

他好像忽然明白,阎老西的一通操作到底意欲为何了。  

这位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  

只要对他有利,什么事都可以考虑去做。  

大肆宣传鼓吹王奉的事迹。  

会让日军特务机构很轻搜就可以掌握414团的大致信息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