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三晋大地上没有贪生怕死的废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次日拂晓赵方远一身笔挺的军装,缓步走进王奉的房间。  

“团座,阳高方向密电!”  

王奉双手拄在木桌上,用铅笔不停的在作战地图上勾画着。  

“念。”  

“昨日傍晚,察哈尔特遣兵团下属伪蒙骑兵师,趁第六十一军溃败之机,突袭阳高县城,驻守部队损失惨重。”  

“阳高陷落,目前第六十一军残部,正退往雁门关方向。”  

王奉直起身,在屋内来回踱步。  

果然没错。  

天镇距离阳高,不过三十公里的距离。  

对于骑兵来说,基本上可以说是近在咫尺,全速行进的话,撑死四个小时的路程。  

而阳高与聚乐堡之间的距离,仅有二十余公里。  

相当于直接贴到了脸上。  

“守在聚乐堡地区的驻防部队,是哪一支?”  

赵方远声音沉着冷静:“是王靖国将军的第十九军。”  

十九军…  

王奉看向作战地图。  

至此,阎老西一手策划的大同战役,基本上可以宣告胎死腹中了。  

聚乐堡地区,是此战围歼日军的关键地区。  

在原定的作战计划中,第六十一军在天镇拖住日军,为后方修建国防工事创造时间。  

而眼下,第六十一军临阵溃败。  

后方防御工事尚未修建完毕,第十九军根本抵抗不住日军的疯狂进攻。  

聚乐堡一丢,也就意味着大同陷落。  

王奉长叹一口气,活动活动筋骨:“还有别的战报吗?”  

“板垣征四郎率第五师团,于九月六日从怀安出发,目前已抵进蔚县。”  

“驻守此地的部队,是刘汝明将军的第六十八军。”  

“经过一夜的战斗,第六十八军开始后撤。”  

赵方远语气沉重,眼眸低垂,电报念到最后,是一个字一个字吐出来的。  

绝望。  

仗打到现在,整个晋绥军中,上下弥漫着一股绝望的气息。  

日军实在是太强了。  

在空地一体化的双重打击下,顶上去一支部队,不到两个小时就会被打残建制。  

再冲上去一支,结果还是一样的。  

中远距离对射,晋绥军士兵基本上是露头就被秒,哪怕是一直缩在战壕里,也会被日军铺天盖地的航弹,炮弹轰成粉末。  

武器弹药很快就拼光了。  

但近距离白刃战,晋绥军也不是日军的对手。  

自打日军入侵山西以来,战线全面溃败,士气低落到了极致。  

大部分部队,甚至毫无顽强抵抗的信念以至于刚打两枪,就开始想着撤退。  

王奉在门前窗前站定,屋外传来密集的脚步声。  

“部队集合好了吗?”  

“团座,全体将士随时准备战斗!”  

赵方远回过神,在长官面前立正站好。  

王奉转过身,目光坚毅道:“好,通知部队,即刻启程!”  

“是!”  

赵方远敬了个军礼,随即快步走向屋外。  

不管别的友军部队如何,最起码414团尚且还有决心一战的信念。  

赵方远走后,王奉开始制定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大同失陷已成定局,没必要再继续顽抗。  

目前414团的处境非常尴尬。  

被夹在了两条日军进攻的平行线之间。  

北边有东条英机的察哈尔特遣兵团。  

南边有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  

虽然都不是冲着414团来的,但无论往哪个方向进军,都会受到掣肘。  

根据王奉的记忆,日军攻克大同后,便会一路向南,忻口战役随之打响。  

既如此,那就南下!  

跟在日军的屁股后面,打他个出其不意。  

早上八点。  

414团全体将士整顿完毕,开始缓缓向南进发。  

哪成想部队刚刚行进,便在夏家山村口,遭遇了村民的围堵。  

王奉骑在马上,起初他还以为是村民想要闹事。  

毕竟414团进驻该村后,借用了大片的民用房屋,现在这么一走,百姓肯定不会同意。  

但结果却并不是他所想的那样。  

“军爷,俺家这两个儿子,想要跟你们一起去打鬼子!”  

“掌柜的在县城里被日本鬼子杀了,让俺儿子跟着您去当兵吧,让他杀鬼子给他爹报仇!”  

“俺跪下求您了!”  

“军爷…”  

听着百姓此起彼伏的呜咽声,王奉跳下马,快步走上前。  

原本聚拢在一起的人群,自觉让出一条道路。  

“军爷…”  

看到王奉走来,人群中的百姓嘴唇微张,但不再敢继续说话。  

妇人们面露惧色,不敢再上前一步。  

战乱年代,社会动荡不安,普通老百姓对军人都十分畏惧。  

天大地大,枪杆子最大。  

一身军装,就意味着有随时取人性命的能力。  

军阀混战时期。  

不少兵痞仗着自己手里的枪,每打下一个地方,必有奸淫妇女之事发生。  

残暴,劫掠,在百姓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王奉走上前。  

日军在攻占天镇后,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此时他略有耳闻,因为不是封城杀戮,有不少人跑了出来,四散到各个村落。  

“赵方远。”  

“到!”  

“把花名册拿出来,哪家哪户的青壮汉子想要从军,都记录下来。”  

“属下明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