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寡嫂与小叔子(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有人证自然更好,本官也不能只听一面之词。”  

公服官吏微微颔首,径直走向人群,询问起案件的来龙去脉。  

好在李奕本就是实话实说,也有不少人在场目睹一切,很容易就能弄清楚缘由。  

不一会儿,公服官吏再次回到李奕身前:“若依众人之言来看,确是对方生事在先。”  

说到这,对方有些犹豫道,“可你这当街伤人性命…”  

在如今这个世道下,武夫们横行霸道惯了,闹出人命的事也不罕见,况且还是死者挑事在先,这案子可大可小。  

然而眼下是在东京城中出了命案,死的还是禁军都指挥使的外甥。  

公服官吏自然不敢妄下断论。  

“杀人者未必是杀人之罪,我只是一时激愤失手,并无蓄意杀人之心。”  

李奕当即辩解道,“难道眼见亲属遭人欺辱,我连反抗劝阻都不行,只能忍气吞声不成?”  

“按照永徽律疏中的六杀,我最多只是过失杀人,应不以杀人罪论处。”  

在五代乱世的背景下,律疏规条等混乱不堪,但大体上还是沿袭唐制。  

而此时后周尚未定法,皆用唐之旧典,永徽律疏作为唐律的范本,自然具有权威性。  

就算要认下杀人这个事实,那也要往过失杀人上靠,因为过失杀可以用铜赎罪。  

“哦?”公服官吏闻言有些惊诧。  

这个时代下层武夫们能识字的都不多,更别说去了解相对偏门的律法典籍。  

而这位李押衙言谈措辞间有理有据,行为举止也颇有气度,半句污言秽语都没有吐出口。  

哪有武夫遇到这种事不骂娘的?  

“驾!”  

就在这时,一名骑士从街口处匆匆赶来,驾马的是一位黑脸的大汉。  

公服官吏明显认识对方,快步迎了上去,率先招呼道:“赵虞侯。”  

“宋参军。”黑脸大汉翻身下马,生硬的回了一句。  

这大汉的相貌颇具特色,脸大额宽、脖颈粗短,肤色黑的像碳,且身材略胖、膀大腰圆的。  

李奕甚至怀疑后世戏曲中的包公形象就是以这位赵官家为原型。  

“…”  

赵匡胤径直走到死者跟前,低头默然盯着尸体,本就黑炭似的脸,好似变得更黑了。  

玛德,来的真快!  

李奕腹诽了一句,随即走到赵大身侧,抱拳道:“赵兄…”  

他本想放低姿态,说些软话道个歉,但话到了嘴边,他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若只是把人打伤了还好说,可眼下人直挺挺的躺在地上,都已经凉得透透的了。  

说再多又有什么用?  

“…”  

谁知赵匡胤根本没有回应,甚至连脑袋都没动一下,依旧低头盯着尸体。  

“呃…”李奕不免有些尴尬。  

眼见赵匡胤没给自己什么好脸色,他索性不再开口自讨没趣,默默地退到了一边。  

“赵虞侯,此间案情已大致明了…”  

公服官吏察觉气氛有些不对劲,生怕这两位一言不合动起手来,连忙开口打破了僵持的局面。  

若不然到时候事情闹大了,他这个法曹参军也脱不了干系。  

“何至于此…唉!”  

听完案件的缘由,赵匡胤叹息一声,终于转过身来,“奕哥儿,这事让我很为难…”  

要说他对这位表弟有多亲近,那肯定是睁眼说瞎话,他比对方大了整整十岁。  

姑姑带着这位表弟投奔过来之前,双方拢共也就见过几次面而已。  

哪里会有什么深厚的感情?  

甚至远不如他那几位交往甚笃的军中兄弟亲近。  

可对方终究是他有血缘亲情的表兄弟,而且还是他嫡亲姑姑的独子,他这做侄儿的总不能向着外人?  

偏偏杀人者和他也算是熟识,又是自家表弟主动招惹。  

若是他帮亲不帮理硬要追究闹大,又让其他那些军中兄弟如何作想?  

他们或许会觉得他赵匡胤不是个值得结交的人。  

而且先帝驾崩不久,新皇才刚刚继位,朝堂内外局势不稳,在这关键敏感的时期,行事更是要稳妥谨慎。  

不管于公于私,赵匡胤心中都有着诸多顾忌。  

所以他确实是真的觉得十分为难。  

“难办?那就别办了!”李奕差点就脱口而出这句名梗。  

好在这句不合时宜的梗最终还是被他咽了回去。  

如今局面还没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他并不愿主动跟赵匡胤撕破脸皮。  

李奕只能一脸懊恼道:“此事怪小弟鲁莽,惹下这般过失,还请赵兄节哀。”  

说话间,他瞥了眼赵大的脸色,却没看出多少端倪。  

不过想从赵大脸上看出什么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这脸太特么黑了!  

李奕又道:“不管最后依律如何判罚,小弟一力担之绝无怨言。”  

他这番话给足了赵匡胤面子。  

不过在言语间隐隐强调了“依律判罚”四个字。  

其中暗含的意思不言而喻。  

开封府要依律肯定是要依唐律,正如李奕先前跟那位公服官吏所说,他最多只认下过失杀这个罪名。  

而过失杀是能以铜抵罪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