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半步元神(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丝纯阳道蕴,冥冥之中能够增加少许修成命魂的成功率。  

这三点条件,叶临渊都已经彻底满足了,而且都是远远超出了觉醒命魂的标准。  

以法力强度为例,叶临渊足足三百倍的法力强度,能让他觉醒命魂没有后顾之忧,至少能增加一两成觉醒命魂的概率。  

神魂强度亦是叶临渊的强项,他修炼的道蕴观想法能够借助神通之力温养神魂,而数量越多越强大的神通对道蕴观想法的加持越强。  

如今叶临渊掌握各种神通不下上万,更有海上升明月、万化剑诀、玄龟敛息术、养灵术、灵雨术、催熟法、等近十道纯阳神通。  

如此多的神通加持,让道蕴观想法推演到了前所未有的领域,效果几乎抵得上同层次顶级观想法的百倍以上。  

叶临渊借此机缘,将神魂强度寻常提升到了普通元婴大圆满的数十倍,这放在修仙界之中也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了。  

毕竟神魂强度的提升,往往比起法力的提升还要更加困难。  

最后的纯阳神通加持也不必多说,有着这么多纯阳神通的加持,叶临渊突破半步元神几乎水到渠成。  

“根基已成,随时都可突破。”  

“接下来只需炼成命魂丹便可。”  

在环顾自身根基之后,叶临渊平静的开口。  

随后他来到了南岭修仙界,迈步来到了赤龙山地底火脉之中。  

经过敖烜一千多年栽培,赤龙山地底火脉已经晋升四阶上品,配合四阶上品阵法加持,已经能够发出四阶稀世层次的灵火。  

虽然这个层次的火脉已经有些不够看了,但是用来炼制命魂丹仍然足够,毕竟命魂丹的炼制难度在三魂宝丹之中算最低的。  

准备好了炼制之地后,叶临渊当即着手炼制命魂丹。  

有了上次辅助炼制命魂丹的经验,这一次叶临渊炼制命魂丹颇为顺利。  

大约数个月之后,他就成功炼成了这炉命魂丹,而且足足一炉炼成了两枚之多。  

这还是因为叶临渊第一次炼制命魂丹,否则他怕是有把握炼成三枚命魂丹。  

“两枚命魂丹,已经足够了。”  

叶临渊把心念收回,随后直接回到了沧灵海之中,开始闭关突破半步元神之境。  

因为在沧灵海之中,没有任何能威胁到叶临渊的存在,所以这一次叶临渊倒也不担心被人突袭。  

他只是让水寒清等人亲自为自己护法,自己则服下了命魂丹开始冲击半步元神之境。  

而随着命魂丹的服下,叶临渊的命魂顿时产生了一丝异变。  

命魂代表真我,其实就是叶临渊的元婴本尊,想要觉醒真实不虚的命魂,本质上就是让元婴产生极尽蜕变,这必须要由内而外的完成突破。  

此时眼看命魂之力初步觉醒,叶临渊当即果断燃烧法力本源,随后催动神通之力引来纯阳道蕴加持元婴之上。  

如此仅仅片刻,叶临渊元婴就产生了变化,一丝超然的纯阳之力在其中缓缓的孕育而成。  

到了这一步,其实命魂觉醒就已经初步完成了,接下来便是纯阳之力彻底侵染元婴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并不漫长,大约过了半年时间之后,叶临渊的元婴就彻底完成蜕变,变成了一道蕴含纯阳之力的命魂。  

“半步元神之境,成了!”  

叶临渊缓缓低语,不由露出了一抹笑意。  

所谓的元婴化神,本身就是胎儿到成人的过程。  

元婴就好似腹中胎儿,还没有能力长期出窍,只能依附肉身才勉强能够生存。  

而元神就好比孕育成型的孩童,接下来就有能力脱离肉身生存在天地之间,故而对于元神天君来说,肉身是必要时刻舍弃的存在。  

实际上,元神以后的修士,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种是神游天地,第二种则是体法兼修。  

神游天地之人,认为肉身躯壳属于累赘,一旦抛弃肉身就能够拥有几十倍的遁速和保命能力,元神战力也不会有太大的降低。  

太古时期抛弃肉身飞升仙界的元神散修,大多都是走的神游天地的路子。  

体法兼修之人,则追求的是突破炼虚之境,因为肉身完好之人才能够在人间突破炼虚之境。  

在太古时期,因为可以飞升仙界之中,所以神游天地乃是主流的修仙之路。  

上古之后绝地天通,人间元神已经没有飞升仙界的可能,所以能突破炼虚的元神修士则成为了主流。  

言归正传,无论是哪种道路的修士,能否修成将元婴蜕变成元神都是最关键的一步。  

而所谓的半步元神,指的是元婴化神的过程,命魂觉醒之后的元婴已经不能算是元婴了。  

因为命魂初步具备了一丝神性,这已经踏上了修成元神之路,故而称之为半步元神之境。  

修成半步元神之境的叶临渊,并没有感觉到法力有多少提升,但是他却能够清晰的感觉到,自己的法力质量产生了一丝质的蜕变。  

一丝纯阳之力侵染法力,让叶临渊的法力威能产生了质变,比原本提升了大约一倍左右。  

仗着这种蕴含纯阳道蕴的法力加持,叶临渊再催动神通、法术的威力也有了质的提升。  

按照叶临渊的估计,现在的自己对上刚突破之前的自己,至少已经能够以一敌三了。  

“现在的我,实力恐怕已经媲美这个时代的新晋元神天君,或者上古时期的顶尖元神初期了。”  

叶临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