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儒修该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其他人看来,傅源莫名其妙的突然拔剑,斩在身前的空处,速度之快,宛若迅雷。  

剑落,剑风四散,一股渗人的寒意,伴随着淡淡的杀意,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在傅源出剑的那一瞬间,观画连汗毛都竖起来了,等傅源一剑斩下,她才急急忙忙的后退好几步。  

等傅源返剑归鞘,观画才反应过来,心头一凛,却又有些气愤。  

仅仅刚才这一剑,就足以证明,如果傅源想杀她,以现在彼此的距离,只是随手的事。  

这是对刚才威逼的反击么?  

观画冷着脸,道:“好剑法!”  

傅源瞥了她一眼,又扫了一下其他人的反应,略微沉思,道:“别紧张,我入谷前就说了,今天不杀你!”  

观画不禁咬牙:“那你在吓唬我?”  

傅源环顾四周,最后仰头看看头顶一线天空,道:“我斩了一段杀意罢了!”  

就在刚才,傅源的视线里出现了一点红光,那红光自遥远的天际穿透而下,于一线天峡谷内聚拢,将整个峡谷笼罩在一层红光内。  

红光似火在虚无之中燃烧,瞬间化为一个巨大的火焰头颅朝着傅源咬来。  

于是傅源便拔剑,出剑,斩灭了火焰头颅。  

事后看众人的反应,好像除了他,其他人都没有察觉到这场异象。  

如今看来,那并不是真正的有火焰凝结的头颅朝他咬来。  

幻觉?  

不可能!  

那应该是某种杀意,通过傅源的眼睛,在傅源心中显化出火焰燃烧的头颅。  

这是一场“意”与“意”的对抗!  

如果傅源害怕,畏惧,那他的“意”便被压制了,之后有什么后果,不得而知。  

不过现实是,傅源没有畏惧,而是直接拔剑反击。  

他手里出了一剑,心中诚于意,也跟着出了一剑,便是这心中的一剑,将那段杀意给斩灭了。  

“继续走吧。”  

傅源没有解释,但心中却越发的警惕。  

其他异人也会如此吗?  

还是说只有身居浩然气的儒修,才会这样?  

这个山谷的主人,山谷的意志,仇视儒修?  

狭长的通天谷,似乎没有尽头,走得久了,就越发的觉得逼仄。  

傅源也渐渐感觉到自己的后腰开始发热,联想到通天谷的作用,傅源便知道,这是自己体内的炁被引动,开始被动行炁。  

普通人的炁,没有“意”,无意,所以才会被动行炁。  

异人的炁,蕴含着自己的“意”,虽然也会被引动,但却能自主控制。  

傅源就跟不用说了,他的气完全屈服于自己的“意”,意念一动,被牵引的炁便平复了下来。  

陈朵突然开口,道:“我在行炁。”  

傅源道:“意随炁走,其他不用在意。”  

观画从刚才那一剑后,就一直沉默着,此时开口道:“你好像完全不受影响?”  

傅源笑了笑,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行不行炁,由我自己决定!”  

观画沉默了片刻,道:“你刚才问我那位老前辈是谁?”  

傅源好奇道:“你不是不肯说吗?”  

观画道:“我确实不能说,但我可以告诉你,在哪能找到他。”  

傅源会意,道:“那你想知道什么?”  

观画道:“如何才能修得浩然气?”  

傅源摇头,道:“佛道说“持戒修行”,行是辅,重要的在于“戒”,同样“持志养气”,气为辅,志为主,持志便生浩然意,以意养气,才是浩然气!”  

观画不死心道:“法门在哪?”  

“法门多了,各有各的说法。”傅源哂笑,道:“我记得应该通过谭玉瞳对外公布过才是。”  

观画皱着眉,道:“我要的是按部就班的法门,不是什么心中常怀“德义信”之类的。”  

“是么?那我给你编一个。”  

傅源想了想,道:“《大学》云: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持志之初,先要诚意,心口如一,不自欺欺人。所以第一步,需要一个“诚”字,诚者,诚意也。”  

观画脸色一冷,一个“诚”字,就拦住了多少人?  

别的不说,道家修行若的“诚”,便已经算赤子之心,修道天才了。  

傅源自顾自的道:“程子曰:主一无适便是敬。所以这第二个字,便是“敬”,敬者,主敬也。  

心存敬畏,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收摄身心,不敢散乱!”  

观画冷声道:“劳心劳力,怎么能得解脱?又如何自在逍遥?”  

“所以才是儒家啊。”傅源轻笑,道:“心有旁骛,则散而不收。专注一处,万缘不入,方能见性。所以这第三个字,便是“一”字,一者,专一也。”  

观画忍不住握紧了拳头,闷着头向前走。  

傅源一路跟着,口中继续道:“《易经》有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唯有心静,方能照见本来。所以第四字“静”,静者,心定也。心若止水,万象俱现。  

第五字“空”,空者,虚空也。心若虚空,包容万物而不著。能空则能容,能容则能通,能通则能变。  

最后一字“明”,明者,光明也。心光一旦显现,便是明心见性之时。此时内照本心,外应万物,无所不通,无所不达。”  

观画充耳不闻,只顾着前进。  

但陈朵却低声呢喃道:“诚,敬,一,静,空,明…”  

傅源转头,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