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放李希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难办?那就都别办了!”  

不过半日,在沈复兴下令缉拿濮阳、范县公署的人员之后,就有人来求情,说这事情很难办。  

既然是要在斗争中求妥协,那就绝对不能成为弱势者。  

“老王,召李希烈、孔宣、颜宁、宋邦彦来新乡,所有夜不收即刻退役,河内那个自称安南赌王的陈家人,一并给我叫来。”  

听到沈复兴这话,老王顿时就是一惊。  

召唤李希烈.  

事情已经已经到了这个程度吗?  

在这个只有两人的房间,他很想劝一劝沈复兴,小不忍则乱大谋。  

可看着眼眶微红的沈复兴,到了嘴边的话还是被他咽了回去。  

这次是对方越界了,而且是大规模越界了。  

见老王快速写好条子唤几人进京来新乡,沈复兴冷声问:“你说,他们是不是忘了,我沈复兴当年也是刀口上舔血,从罗店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老子的亲爹也是为国而死,他们他妈的干了什么?要这要那,非要逼我掀桌子吗?”  

老王沉默了,那封在罗店写的绝笔信至今他还记得。  

罗店危殆,日寇环伺,我甬城保安团孤悬北隅,业已完成国家于我坚守一日之重任老王微微俯首:“那我们就帮他们回忆回忆吧!”  

第二天李希烈、颜宁抵达新乡,夜不收从税警总团作战序列中退役。  

警卫连大换血,非慈城乡族子弟全部下放各部队基层,交给表哥沈金生,还有11人在老王小本本上的,全部送到杨守义的突击连。  

第三天兰封营从郑县北上,营长李家祥亲率900精锐进驻焦作,李家举家搬迁,将产业、工厂转移至西贡。  

虽然路途遥远,但沈复兴许了李家在安南五倍良田与免税许可。  

知道儿子要在这里办大事的李鸿运没有犹豫,连夜出发,绝不拖累儿子与沈复兴。  

开封营从长治南下,营长魏启东率1100质子团进驻郑县城外,就在英烈路以西营地驻扎。  

魏家同样举家搬迁,但魏家没有选择安南,而是直奔昆明,他们打算在大后方重新扎根。  

同日,李希烈与沈复兴、老王继续彻夜开会。  

第四天清晨李希烈精神亢奋地会议室出来,虽然两天两夜几乎没怎么睡觉,双眼遍布血丝,但李希烈整个人脚步轻快,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  

老王则是精神萎靡地回到自己房间睡去,连早饭都来不及吃。  

但沈复兴没时间休息,他召来小满,胡乱吃了一口后:“怎么样了?”  

“叔,有12个商人、22名官吏、17个家族为他们求情,官吏主要是濮阳的,其余集中在郑县与焦作。”小满拿着早就统计好的数据,一五一十汇报。  

沈复兴强撑着快合上的眼睛,吨吨吨灌下半杯浓茶:“孔家与陈家的9家公司呢?”  

“都已经恢复,但如李参谋所料,他们开始大量囤积粮食、煤油、药品,如今粮食的价格已经涨了50,燃油、钢材、棉花与药品的价格已经快翻倍了。”小满说话的时候牙齿咬得死死的,对方来这里挣钱,可不就是挣他们沈家的钱么?  

“我知道了,王博那里的进度呢?”  

小满有些为难,支支吾吾开口:“昨日兰封营一到郑县,还没来得及去查,对方好像收到了什么风声,孔家商行的经理就请了李家祥与公署税务司的贺专员去喝酒。”  

“李家祥醒来的时候在女人的床上,贺专员家里多了几个箱子,但李家祥回忆当时他们就喝了两杯,应该是被下药了。”  

沈复兴点头:“预料之中,我睡一会儿,去看看孔宣几人来了没有,中午的时候叫我。”  

小满看着眼眶微微凹陷的沈复兴欲言又止,缓缓退去。  

晌午时分,一辆满载士兵与物资的火车在新乡站停靠。  

头等车厢内,三个身穿西装,戴着墨镜,油光满面的年轻人格外显眼。  

只是还不等三人装逼,沈小满就带人将他们送上了车,直奔城北的军营。  

没错,从第一天开始,沈复兴直接就住进了军营。  

在新乡以北10公里有一处唐庄镇,镇北有一座石山,山顶有一座九龙庙。  

庙里人烟稀少,沈复兴便向住持借来当做指挥部。  

整个庙只有一老一少两个和尚,当时对方答应地极为痛快,似乎等了很久的模样。  

山曰无名,有龙则灵,  

这里虽然地势不高,却布置了三个防空连还有两处互相连同的防空洞!  

孔宣、宋邦彦与陈斌三人来到军营的时候就没了笑脸,他们以为是来豫北办事。  

就像是在安南那样,有沈复兴做靠山,可以随意嚯嚯。  

反正华人在安南有治外法权,还有军队帮他们撑腰。  

除了沈复兴交代的任务,三人几乎一件正经事都没办!  

睡了几个小时的沈复兴拖着沉重的身体来到偏房,看着与国内格格不入装扮的三人,他就有些头疼。  

“小满,再给我泡杯浓茶。”  

指使小满出去,沈复兴坐在主位,一手撑着有些发胀的头,一手让几人坐下:“都坐,都坐。”  

说完,他伸出两根手指,比划了一下。  

宋邦彦与陈斌速度最快,两人立马掏出烟小心翼翼放在他手上,孔宣慢了一步,但这家伙竟然掏出了法国MILFEUX战壕打火机,为沈复兴点上。  

好一个后发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