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内斗就会变强】(2/3)
头子脸色似乎有些犹豫,立马跳出来:“校长,无论如何,吴福线与锡澄线应该派部队接管了,兵法云:未虑胜先虑败。还请三思啊。”
顾祝同立马给其他人使眼色,大家纷纷起身。
“是啊,委座,后路空虚,前线将士作战心也不安啊。”
“有吴福线与锡澄线在,必可使军心大涨,运输调度亦可得庇护。”
“此乃老成谋国之言”
其实,所有人都已经看出来,在淞沪的战争损失已经越来越大。
前期投入的精锐早已损失过半,现在全靠各个地方的杂牌军拿命在抵抗,这样的情况维持不了多久。
特别是那两个川军师,现在是丢给谁谁都嫌弃,没有武器的部队,拿什么打仗?
大家自己手里武器都不够分配,哪里有余地再给川军?
但台上之人也有自己的考量,他很清楚的认识到,有阎老西,有韩复榘,这些都是金陵无法派官员,派部队的地方。
说到底,北面的江山,从来就没有统一过!!!
如果这个时候,金陵尽丧淞沪,地方派系继续做大,这不用日寇来打,他就要被赶下台了。
“各位所言有理,墨三啊,准备一下,安排伤亡比较大的部队,先撤下来在吴福线休整,责令当地官员全力配合。”
听到这话,众人皆是长出一口气。
有了后路保障,大家在前面才会甘心一些。
但灵桥牌普通话又继续响起:“让桂军暂停反击吧,健生,还是辛苦你跑一趟,配合向华守住我军侧翼。”
小诸葛顿时大喜过望,这帮虫豸居然正常了?
他当即起身敬礼:“卑职必不负委座所望!”
会议就这样结束了,众人的心情似乎又好过一些。
但更重要的是,至少他们看起来不会被日寇围歼,跑,还是能跑掉的。
除了报纸上为郝梦龄将军哀悼之外,会议上根本就没有提及德州与忻口战役。
因为他们没有权利管辖!
毕竟人家直接对接老头子,这些人才不会说一句半句。
这边会议的结果很快送到了沈复兴的面前,此刻他已经丢下老王,从乍浦赶到了全公亭。
一路上,不断有部队出现在他的身后,他将在这里带领超过10个预备连的兵力赶到柘林,与孙立人的部队汇合。
可.太远了,他从乍浦赶到柘林足足有40公里,再到平安镇,更是超过了25公里。
在1937年,没有一支部队可以一日行军75公里!
如果有,那也是未来十几年后的地表最强轻步兵:113师!
经常指挥部队奔袭三所里的小伙伴一定知道,哪怕是这样的行军,也一定会有大量的掉队。
所以沈复兴在出发前就已经让李希烈想办法:“无论如何,我要在今天赶到乍浦的时候,看到一个团的部队!”
本来正悠闲嗑瓜子的李希烈哪里料到,这个时候沈长官居然用到了他?
“哦?75公里?一天?一个团?有意思!”
周围的参谋们看到副总团长脸上这幅诡异的笑容,纷纷不寒而栗。
只不过20分钟,困扰老王与沈复兴的难题被迎刃而解。
一份份电报从金山卫直接发出,越过了正在车上风驰电掣赶路的沈复兴。
“命:你部从全公亭调集5个满编连前往金山卫,即刻出发,限时3个小时必须抵达。”
“命:金山卫守军除一线5个连,全员分两批次动身,首批部队即刻出发,后批次部队2小时后出发,直奔漕泾!”
“命:你部从漕泾、预备部队调集10个连,即刻出发,前往柘林,限时3小时必须抵达。”
“命:你部柘林守军除一线留守部队,全员赶赴西新镇,限时3小时必须抵达。”
“命:你部除海岸留守一连,即刻从西新镇出发,前往奉城镇设立防线,限时2小时内必须抵达。”
做完这一切,李希烈感觉困意上头,打了打哈欠:“对了,让其他预备队,可以出发了,天黑前到就行,一前一后,差不多,差不多么”
剩下指挥部的参谋们面面相觑,他们不是想不到这样的方式,只是没办法瞬间想到。
这边指令都已经发出去了,参谋部的军官们甚至还没算出来到底有多少部队抵达奉城。
看着这群抓耳挠腮的参谋们,李希烈顿时觉得有些无聊:“别算了,11个步兵连,1个工兵连,2个特务连,还有4个炮兵连,每支部队行军距离在710公里,孙立人那家伙应该已经出发了吧?”
说完,他真的摆了摆手,靠着战壕里的毯子,小憩起来。
原本紧张的氛围,也在李希烈的操作下,变得轻松起来。
此时的沈复兴恰好路过全公亭,他看到有负责传令的骑兵从全公亭冲出来。
很快身后的预备队有两个连的部队直接扭头奔向全公亭,在他疑惑之际,他又在前方看到了早已从全公亭出发的支援部队。
当李希烈的方案交到他手里的时候,沈复兴这才发现这家伙的使用手册。
下午14时,孙立人率兵抵达奉城,但他没有贸然发起攻击,他手下只有6个连的部队,率先构筑起防线才是正理。
驱散老幼妇孺,征发民夫修筑工事。
现在留给税警总团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守住奉城,围困日寇。
要么等后续兵力到达
顾祝同立马给其他人使眼色,大家纷纷起身。
“是啊,委座,后路空虚,前线将士作战心也不安啊。”
“有吴福线与锡澄线在,必可使军心大涨,运输调度亦可得庇护。”
“此乃老成谋国之言”
其实,所有人都已经看出来,在淞沪的战争损失已经越来越大。
前期投入的精锐早已损失过半,现在全靠各个地方的杂牌军拿命在抵抗,这样的情况维持不了多久。
特别是那两个川军师,现在是丢给谁谁都嫌弃,没有武器的部队,拿什么打仗?
大家自己手里武器都不够分配,哪里有余地再给川军?
但台上之人也有自己的考量,他很清楚的认识到,有阎老西,有韩复榘,这些都是金陵无法派官员,派部队的地方。
说到底,北面的江山,从来就没有统一过!!!
如果这个时候,金陵尽丧淞沪,地方派系继续做大,这不用日寇来打,他就要被赶下台了。
“各位所言有理,墨三啊,准备一下,安排伤亡比较大的部队,先撤下来在吴福线休整,责令当地官员全力配合。”
听到这话,众人皆是长出一口气。
有了后路保障,大家在前面才会甘心一些。
但灵桥牌普通话又继续响起:“让桂军暂停反击吧,健生,还是辛苦你跑一趟,配合向华守住我军侧翼。”
小诸葛顿时大喜过望,这帮虫豸居然正常了?
他当即起身敬礼:“卑职必不负委座所望!”
会议就这样结束了,众人的心情似乎又好过一些。
但更重要的是,至少他们看起来不会被日寇围歼,跑,还是能跑掉的。
除了报纸上为郝梦龄将军哀悼之外,会议上根本就没有提及德州与忻口战役。
因为他们没有权利管辖!
毕竟人家直接对接老头子,这些人才不会说一句半句。
这边会议的结果很快送到了沈复兴的面前,此刻他已经丢下老王,从乍浦赶到了全公亭。
一路上,不断有部队出现在他的身后,他将在这里带领超过10个预备连的兵力赶到柘林,与孙立人的部队汇合。
可.太远了,他从乍浦赶到柘林足足有40公里,再到平安镇,更是超过了25公里。
在1937年,没有一支部队可以一日行军75公里!
如果有,那也是未来十几年后的地表最强轻步兵:113师!
经常指挥部队奔袭三所里的小伙伴一定知道,哪怕是这样的行军,也一定会有大量的掉队。
所以沈复兴在出发前就已经让李希烈想办法:“无论如何,我要在今天赶到乍浦的时候,看到一个团的部队!”
本来正悠闲嗑瓜子的李希烈哪里料到,这个时候沈长官居然用到了他?
“哦?75公里?一天?一个团?有意思!”
周围的参谋们看到副总团长脸上这幅诡异的笑容,纷纷不寒而栗。
只不过20分钟,困扰老王与沈复兴的难题被迎刃而解。
一份份电报从金山卫直接发出,越过了正在车上风驰电掣赶路的沈复兴。
“命:你部从全公亭调集5个满编连前往金山卫,即刻出发,限时3个小时必须抵达。”
“命:金山卫守军除一线5个连,全员分两批次动身,首批部队即刻出发,后批次部队2小时后出发,直奔漕泾!”
“命:你部从漕泾、预备部队调集10个连,即刻出发,前往柘林,限时3小时必须抵达。”
“命:你部柘林守军除一线留守部队,全员赶赴西新镇,限时3小时必须抵达。”
“命:你部除海岸留守一连,即刻从西新镇出发,前往奉城镇设立防线,限时2小时内必须抵达。”
做完这一切,李希烈感觉困意上头,打了打哈欠:“对了,让其他预备队,可以出发了,天黑前到就行,一前一后,差不多,差不多么”
剩下指挥部的参谋们面面相觑,他们不是想不到这样的方式,只是没办法瞬间想到。
这边指令都已经发出去了,参谋部的军官们甚至还没算出来到底有多少部队抵达奉城。
看着这群抓耳挠腮的参谋们,李希烈顿时觉得有些无聊:“别算了,11个步兵连,1个工兵连,2个特务连,还有4个炮兵连,每支部队行军距离在710公里,孙立人那家伙应该已经出发了吧?”
说完,他真的摆了摆手,靠着战壕里的毯子,小憩起来。
原本紧张的氛围,也在李希烈的操作下,变得轻松起来。
此时的沈复兴恰好路过全公亭,他看到有负责传令的骑兵从全公亭冲出来。
很快身后的预备队有两个连的部队直接扭头奔向全公亭,在他疑惑之际,他又在前方看到了早已从全公亭出发的支援部队。
当李希烈的方案交到他手里的时候,沈复兴这才发现这家伙的使用手册。
下午14时,孙立人率兵抵达奉城,但他没有贸然发起攻击,他手下只有6个连的部队,率先构筑起防线才是正理。
驱散老幼妇孺,征发民夫修筑工事。
现在留给税警总团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守住奉城,围困日寇。
要么等后续兵力到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