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钢铁的回礼(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别出去,嘴巴张开!”  

“抱着蹲下,别趴着,会死的!”  

“别跑,你他妈...”  

“别出去,让他去死!”  

“娘啊~我不想死,我不想死啊~”  

整个杨家行前出的数公里的地域彻底陷入鬼蜮,无数的炮弹从海面上飞越数公里在这里爆炸。  

阵地上不断有爆炸带起的巨大涟漪,在半空中形成巨大的水柱,然后四散落下。  

半米深的稻田成为了最好的缓冲与避震,除了直接命中土路与堑壕的炮弹,绝大部分冲击的能量都被泥水吸收。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掘开杨盛河,光这一波炮击,一团就要报销半数。  

看着水雾弥漫的前方阵地,沈复兴笑容早已消失:  

“果然,大炮就是唯一的真理,如果不是这前后超过10公里的阵地,排成一线死守,多少人命都是不够填的。”  

廖耀湘同样脸色不好看:  

“一线只有一个连的兵力,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完成任务?”  

“我们的兵,一定可以完成任务!”1  

随着舰炮的轰鸣结束,经过空军洗礼的炮兵阵地在上野勘一郎少将的怒吼声中开火。  

身上崭新的将官军服早已被泥巴糊得到处都是,头顶的帽子不知道飞到了哪去。  

若不是贴身副官舍命相救,他怕是要成为淞沪战场空军的最高战果了。  

如今,只剩下70多门火炮不断宣泄,炮兵们比他们的长官更恼火海军马鹿们拙劣的表演。  

吴淞镇打了这么多天损失都没有这么大,特别是那两次殉爆。  

谁看了不怕??  

光着膀子的炮兵们不断往炮管里塞着炮弹,一发接着一发,似乎要将刚才受的委屈都还回去。  

20分钟后,炮击终于停下。  

空军、海军、陆军,三军联合“炮火演习”终于结束。1  

看着满目疮痍水汽弥漫的杨家行阵地与不断冒着黑烟的十几处据点,上野勘一郎大手一挥:“进攻!今晚我要在杨家行休息。”  

第18联队的石井信大佐得到命令立刻让饭田七郎少佐率领第3大队过河!  

几十处工兵搭建的浮桥瞬间成为了最忙碌的存在,第9、11、12中队一字排开全线渡河。  

一次性投入一个大队的兵力,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对面的守将:  

支那の盾沈复兴9  

叹息之壁罗店的事情在申城派遣军内部早就传开,没有人会再轻视对面的“杂牌军”了。  

因为那样叫嚣的蠢货都已经去见他们的天照大神了!  

左路,第9中队247人,由中村清吉大尉率领中路,第11中队229人,由梅田定男中尉率领右路,第12中队217人,由山本芳雄中尉率领第3大队经过吴淞血战,早已不足千人,这三个中队还是收编了机枪中队之后的人数。1  

接近700人的队伍越过北泗塘河,远处的阵地依旧安静无比。  

这时候有个受伤的士兵站在石井信大佐身旁:  

“进攻罗店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场景,沈复兴的部队枪法不好,他们往往在近距离或者背后开枪,那阵子送到后面的伤兵大部分都是背后受伤!”  

石井信大佐连连点头:  

“哟西,卑鄙的支那人,只会偷袭。让第2大队渡河,命令:禁止撤退!”  

重新下完命令,石井信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  

“庆长五年,关原大战决定了德川幕府250多年的未来,这淞沪已是如此,击溃面前支那最强的守军,就能决定这场决战的结局。”  

“而我,将成为新的本多忠胜!”  

说话间,第11中队已经踏入第一个据点,齐家扬。  

第12中队也已经接近杨宁油库,看起来进军十分顺利,石井信继续下令:  

“命令:骑兵中队出发从右路绕道侧翼,不许让过任何一个逃跑的支那人!”  

“命令,第1大队准备待命出击。”  

倾囊而出!  

“我可不是和知鹰二那个废物,添油战术?愚蠢!四国的乡下人就是乡下人!”  

石井信根本就不顾及身旁那个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的士兵,继续观察战线。  

不一会儿,哨站的士兵回报:  

“第11中队已经占领齐家扬,第12中队同时占领杨宁油库,没有遇到抵抗!”  

石井信冷笑点头:“诱敌深入?这是我陆军士官学院的入学考试难度罢了!”  

“命令:第3大队加速前出1000米,通知第13战车中队渡河。”  

他又扭头对身旁的副官说到:“狮子搏兔,亦需全力,这可是支那的至理名言啊,啊哈哈哈!”  

可笑着笑着,尖锐的啸声却让他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下一秒轰!轰!轰!轰!  

齐家扬与杨宁油库再次陷入火海!  

超过40门火炮精准命中两处据点,虽然整体声势不如之前的海军炮击,但胜在集中。  

张大就站在炮兵阵地一边怒吼一边亲自搬着炮弹:  

“打!给老子狠狠打,草他大爷的小鬼子!“  

士兵们早已见怪不怪,这大爷平时几乎一句话不说,只有开炮的时候,整个人跟疯了一样。  

瞬间打完半个基数的炮弹,张大这才深呼吸调整心态:  

“战防炮转移到三号后备阵地,整个三号阵地给你们了,全他娘的给老子分散。”  

“野战炮打完这个基数撤到二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