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魔鬼泥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9月2日日寇大本营通过了陆军重组计划,所有驻屯军部取消,组建华北派遣军,原陆相寺内寿一任总司令,下辖9个师团。  

设三个方面总指挥:  

平绥方面,坂垣征四郎平汉方面,香月清司津浦方面,冈部直三郎同日,第9师团第7步兵联队5433人登陆吴淞,另有国内三个大队补充兵员同期抵达。  

吴淞方面登陆日寇已超过3万,正成席卷之势。  

胡宗南第1军获得3000补充兵员,仍坚守不退。  

独立旅完成杨宁油库后方1500米一期工程挖掘,杨家行1/5建筑已被拆毁。  

堑壕木质护桩完工1/3,部分巨石已埋入道路,夯实。  

是夜,二期工程开始挖掘。  

9月3日吴淞口夜间补给遭遇伏击,运输船队217人葬身大海,无一幸存。  

同日下午,吴淞告急。  

日寇第101旅团步兵101联队4862人自川沙口登陆,对月浦镇发起进攻,月浦告急。  

独立旅防御工事二期遭遇日舰炮击大规模破坏,完成进度不足2/3。  

堑壕木质护桩因炮击,仅完工2/5,巨石填埋作业进度在轨。  

9月4日日寇101联队联队长加纳治雄大佐派遣一部南下包围宝山县城。  

其部第2大队大队长卯野穰二郎少佐在进攻中被第1师守军击毙,川上由能代替大队长职务继续进攻。  

其第1大队部分向南试探,被独立旅第一团二营暂时击退。  

至此,第1军退路仅余杨行,全军陷入危急。  

入夜时分,胡宗南现身杨家行,黄埔的大师兄,此刻早已没有了当日的慷慨激昂。  

两人见面的地方还是那处凉亭,沈复兴觉得有纪念意义,便没让人拆掉。  

“维安,第1军的后路就交给你了。”  

沈复兴不清楚到底什么情况,可以让胡宗南这样的大将居然要跟他说这种话:  

“胡军长,这...维安分内之事,您这...”  

胡宗南拍了拍石凳,直接坐下:“维安,你是慈城人氏?”2  

“正是。”  

“我家在镇海,咱们那,都是校长同乡。”胡宗南感叹了一声:“来之前,校长同意了我的撤军,特地交代,身后是我的同乡,要我务必见你一面。”  

沈复兴没有接话,听不懂别人意思的时候,闭嘴就是最好的选择。  

“呵呵,别紧张,校长不是担心你会跑,而是让我见见你。”  

沈复兴还是没有接话,谁家好人这么直白说出自己目的的?  

可胡宗南却看着警惕的沈复兴笑了:“你啊,果然如同樵峰(俞飞鹏)说的那样,看起来是个莽撞的武夫,其实是个鬼精鬼精的小子,连胡琏那种鬼头都没你精明。”  

沈复兴大脑一转,这连续搬出两人,他胡宗南到底要做什么?  

这些个将领,或许他们的视野有时代的局限性,但请千万不要怀疑他们的智商。  

能在乱世中走到前台的,各个都是人精!  

不管了,先应付着!  

“俞叔这是损我呢,您可别信。”  

“损不损的我不知道,但你这防御工事修得却是...很陈誠啊!”  

“没办法,要有钢筋混凝土的碉堡大炮,我也不愿意天天挖泥坑。”沈复兴站起身,指着一裤腿泥巴自嘲。  

胡宗南不可置否地点了点头:“在罗店打得很辛苦吧?”  

沈复兴:??  

“确实,日军飞机大炮很是厉害,这几天修筑工事都死伤数十人。”  

胡宗南又是点头,聊了几句他突然开口:“你对在申城开战怎么看?”  

这突如其来的袭击,让沈复兴有些摸不着头脑,但他对此早有定论,旋即缓缓将他的理解说了一番:  

“委座英明,抗战并非一朝一夕....”  

又是洋洋洒洒几十分钟,这时候没必要藏拙,大方向不错便是无错。  

对方从进来诉苦、套近乎、拉关系到直接说出目的,沈复兴总是觉得有些不对劲,但能感受得到没有恶意。  

胡宗南听得认真,又频频点头,待他说完才缓缓起身:  

“维安,嗯,你很好,第1军来时匆忙,还有10门战防炮在后防,明天大概也是用不到,便先借你,打完这仗我再找你要回来。”  

说完,留下一个联络的副官,大步流星地离开。  

见到胡宗南走出凉亭,廖耀湘几人的纷纷上来询问:  

“胡军长来做什么?不会让我们支援顶上去吧?”  

“第1军不会突然就跑了吧?”  

“发生了什么?”  

沈复兴挥手遣散众人,让老王带人去接受那10门战防炮,他心里总是有种不祥的预感。1  

他的预感没错,胡宗南离开独立旅驻地后径直前往了陈誠处。  

“此子异常机敏却见识广博,作战凶猛却谦逊有余,简直就是两种性格任意切换。”  

这是胡宗南见面给陈誠的第一句话,好像两人早就有了腹稿。  

“这么说,你觉得他跟胡琏两人能守住10天?”陈誠似乎对这个问题很担心。  

胡宗南点头,眼神却很玩味地看着对方:“能!足够我们重组蕰藻浜防线了,第1师明天晚间撤出战斗,第78师后日凌晨撤出战斗,接下来就看着民国双壁的了。”2  

10日?还是10日复10日啊?  

“你啊,是没去看过那场面,几千人在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