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草原上(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义甫,大内高手中最可怖的存在。  

不是最强。  

而是最可怖。  

往前推四十年,李义甫被称作通玄第一!  

其人最擅长的就是,也最为天下津津乐道的,就是这人最擅以通玄杀天象!以及他对各大世家,大宗天才的虐杀。  

这也是为什么他被称作大内最可怖的原因。  

死在他手里的高手,  

无有善终。  

全部被他剥皮然后填充稻草做成人偶送还给该天才所属的世家大宗。  

如此行径,  

被天下世家大宗记恨!  

可偏偏他又是大隋皇室外派的行走。  

想要围杀他就又得面对大隋最强的北府兵。  

所以,  

许多世家大宗都派出高手向他挑战,  

从一开始同境界的通玄大师,  

到后来的天象高手…  

可不管哪一种,  

最后都难免成为李义甫红丝下的亡魂。  

后面许多天象中三品乃至上三品的宗师忍不住想除掉这颗毒瘤。  

可李义甫为人老奸巨猾,对自己打不过的人直接一句认输!  

你一个中三品,甚至上三品的天象宗师来干我,  

我打不过不是很正常吗?  

如此无赖行径,  

气得无数世家大宗牙痒痒!  

最后没办法,  

各大世家以及宗门只能勒令门人子弟在外行走尽量避开李义甫,如果被李义甫盯上且开始猎杀…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而能从李义甫手下逃出追杀的,  

往往都会被世家大宗当做天骄种子重点栽培起来。  

如此肆虐快十年后,  

李义甫虐杀通玄天骄九十七,九品天象十一人!  

成为当之无愧的天骄之殇!  

也因此,  

李义甫博得「剥皮君」的凶名。  

当然,  

因为其阴险狡诈的性格,人们更多的时候都称他为「人猫」!  

李义甫肆虐了十年。  

十年后,  

李义甫忽然销声匿迹。  

很多人都以为他罪孽缠身暴毙了。  

但大佬们都知道…  

李义甫只是完成了大隋皇室交予他的任务,所以才龟缩到了深宫当中。  

回到深宫后,  

李义甫被大隋皇室委以重任,在深宫组建「内候官」,由李义甫担任大侯正,训练宫人。  

如今,  

大隋皇室一手北府兵,一手内候官,是对付天下世家和宗门的利器。  

可惜,  

世家有独孤家主,崔家主。  

各大宗门也都有自己的高端战力。  

大隋皇室并不敢把屠刀伸向他们。  

本来,  

镇北王是大隋皇室的另一柄利刃,一旦镇北王真正成为大宗师,大隋皇室的威望和力量将在景泰帝手中达到巅峰!  

那所谓的!  

「天命不在杨家」的谬论!  

也将不攻自破!  

可惜,  

镇北王功败垂成…  

想到这里,景泰帝深呼吸,对李义甫沉声道:“李义甫,务必将背景叛逆之人缉拿归来!其中主力谋逆「天下师」,朕要活的。”  

桢弟能不能恢复神智,  

那个天下师是关键。  

俊美却阴柔的李义甫跪地领命:“内臣领旨!”  

说完,  

李义甫退回到阴影中。  

至于怎么做,跟谁一起去做,那都不需要景泰帝操心。  

李义甫自由安排。  

而景泰帝对李义甫也是一万个放心!  

因为,  

他是大隋皇室最忠诚的鹰犬!  

安排妥当后,  

景泰帝看向郑玄姬:“如此,还请郑将军拿上封赏赶回北境军吧,北境军就仰仗您了!”  

说着,  

景泰帝上前眼神殷切的拉住郑玄姬的手。  

那殷殷切切的模样让不知内情的看着了还以为他俩能有什么奸情。  

郑玄姬很不习惯,  

手微微僵了下就抽出手抱拳复命:“末将领命!”  

说着大步离开养心殿。  

望着郑玄姬远去的背影,景泰帝心头多少有点遗憾。  

如此飒爽且是天象宗师的美人儿…  

朕还没试过呢。  

他当初即位时就曾说过:  

生我者不可,  

我生者不可。  

其余尽无不可。  

现在估计又得加一条…桢弟之女亦不可。  

等处理完这些,  

景泰转身,他还要应付那些躁动的朝堂大臣!  

可恨!  

草原,金帐。  

突厥部可汗的金帐并不是固定的。  

他们秉持着祖上流传下来的习俗逐水草而居,就连可汗的大帐也一样。  

所以,  

突厥部可汗的金帐就仿佛一座流动的宫殿,在北方草原上根据时节和各部间实力的变化不停移动。  

也是所谓的“可汗巡猎”。  

只不过如今他们的突厥可汗并不在金帐。  

前段时间他们的可汗前往大隋北境阻挠镇北王成道,然后就一直不曾回归。  

根据草原探子传回的情报,  

他们的可汗似乎是被道庭的老天师追杀了…  

但可汗也传回情报了!  

派出头狼卫!  

追杀玄女道和书宫门人!  

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把他们护持的「天下师」给拿住!  

活要见人,  

死要见尸!  

为此,  

金帐特地派出两支头狼卫风一样一头扎进草原。  

除去大隋皇室和草原金帐,  

国子监,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