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君臣争执(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帝,却实在无法无视别的问题,尤其是藩属国的请求,毕竟大宋积弱多年,大理和交趾也算是恭顺,作为要面子的宗主上国,不能寒了藩属国的心呐。  

二人的争执因此而起,争了几句后,君臣闹得颇不愉快。  

正在二人冷静下来,打算平复了情绪后,再来第二个回合的斗智斗勇时,郑春和来报,枢密院副使安焘求见。  

赵煦迟疑了一下,还是决定宣见安焘。  

安焘已是六十许的老者,走路颤巍巍的,站在赵煦面前行礼后,顺势便坐了下来。  

“厚卿先生突然见朕,有事么?”赵煦含笑问道。  

安焘看了旁边捋须沉默的章惇一眼,神情犹豫了片刻,还是直接道:“臣听说,官家将三十余名指挥使将领送入燕云驻军,替换了河间郡王殿下原来的将领,可有此事?”  

赵煦脸色一沉,点了点头:“确有此事。”  

安焘皱眉道:“老臣想问问原因,官家何故下此诏令?”  

赵煦淡淡地道:“正常交接换防而已,并无别的原因。”  

一旁的章惇无语地看了安焘一眼,这老头儿难不成越老越糊涂?  

官家给燕云驻军换了一批将领,还要问原因么?  

原因这不明摆着,官家对赵孝骞不放心了呗。  

有唐朝藩镇割据的前车之鉴,大宋怎么可能允许武将拥兵过重?这是国家社稷的底线,任何人都不能踩这条线。  

安焘不糊涂,他当然很清楚赵煦的用意,但他觉得赵煦做错了,至少这件事做得过早了。  

今日安焘进宫觐见,就是为了这件事。  

“官家,老臣以为,官家这道诏令不妥,老臣请求官家收回成命,原来的燕云诸将各归建制。”  

赵煦皱眉:“诏令已下,断无更改,厚卿先生不必多言。”  

安焘跺脚气道:“老臣曾闻官家志向,是灭亡辽国西夏,一统天下,成为真正的江山共主,老臣为官家有此雄心壮志深以为慰。”  

“可如今官家这般做法,岂不寒了功臣将士之心,故意分化王师内部,去旧任新挑动争斗,滋长王师内部派系对立之心,而致军心士气尽丧,将来谈何灭亡辽国西夏?”  

赵煦脸上渐渐挂不住了。  

安焘说的这些,他都明白,也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如安焘所言,大大削弱了燕云驻军的军心战力。  

可是他别无选择,作为大宋皇帝,他必须这么做,换了任何一个皇帝来,也都会这么做。  

皇权是不能受到丝毫威胁的,它比前线的胜利更重要。  

迎着安焘责问恼怒的眼神,赵煦沉默半晌,沉声道:“不过是换了一批将领而已,厚卿先生不必说得如此严重,朕自有权衡决断。”  

安焘今日进宫显然是打算掀桌子的。  

与别的朝臣不同,安焘是大宋朝堂内难得的毫无私心,一心为国筹谋的忠直之臣。  

赵煦对燕云驻军换将,安焘当然明白他的用意,可他十分不赞同。  

如今大宋正是兵锋正盛之时,就在这两三年间,赵孝骞率王师攻城掠地,一路征讨,完全扭转了大宋积弱的现状。  

遥想当年,大宋对外用兵时,想要听到胜利的消息是多么的稀奇难得,可如今,赵孝骞送来汴京的军情,捷报简直已成了日常操作。  

大宋的君臣百姓不知不觉间竟已渐渐习惯了大宋的胜利,仿佛胜利是天经地义的,败了才是极不正常。  

这才几年,大宋的君臣百姓就已被赵孝骞养刁了胃口,每隔数月不听到一道捷报,都已浑身不舒服了。  

是谁造就了这一切?是谁让大宋君臣百姓拾回了一个国家的尊严和自信?  

答案摆在眼前,可偏偏直接享受战争红利的这批人,却第一个朝这支常胜的军队开刀,他们到底吃错了什么药?  

请:badaoge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