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28的市场格局,滴滴单车上线,掺和一脚,并未不可(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最高,东北和华南地区刚开城一周时间,合在一起才60多万单。  

但限于2012年的智能手机保有量,哪怕吞下全国的网约车市场,日均订单量的极限也只有800万到1000万单。  

天花板触手可及!  

十几分钟后,程伟星放下鼠标,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然后看向市场部的负责人问道:“对了,程维那家伙被李彦洪赶出嘀嘀后,最近在忙什么?”  

与程维相比,向海龙给他的压力骤降。  

尽管程维在技术领域的掌控力稀烂,但对方好歹是华供铁军出身,营销推广方面的功底极为扎实。  

在他看来,若不是大老板在背后帮他拿下高德地图的数据资源、提供智能订单派发系统和企鹅的流量入口,快的和嘀嘀之间,谁胜谁负,还是个未知数。  

“我听燕京的投行朋友说,程维又弄了一个滴滴单车,在王府井、西直门和朝阳门三个地铁站,投放了300辆自行车。”  

快的打车的市场部负责人陈浩闻言,笑着回道。  

自行车?  

程伟星一怔,认为程维的新项目,看上去有些魔幻。  

可他转念一想,像燕京这样的超大市场,地铁站附近的房租高,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白天CBD工作,晚上城中村睡觉。  

共享单车确实能无缝衔接公交站到地铁站的短距离出行需求。  

一个公司的价值归根到底取决于你服务多少人,你给这些人创造了多大的价值。  

显然,程维的滴滴单车,有效解决了公共交通末端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拿到融资了吗?”程伟星又问道。  

“据说创新工场的李复开给他投了5000万。”陈浩耸了耸肩道,一脸无语。  

“这项目,保不齐还真能做起来!”程伟星语气笃定道。  

另一边。  

程维带着滴滴单车的管理人员,在燕京的大街上骑着共享单车,实地测试产品使用流程。  

第一代的滴滴单车,通体刷了一层橘红色的车漆,摆放在地铁站的停车位上极为醒目,车身印着‘滴滴单车’四个字,车把的连接处和尾部的机械锁上,均贴着这辆车的编号。  

用户打开APP,输入编号,就能获得机械锁的密码。  

程维一开始想用智能锁,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来实现解锁过程,但这么做,就涉及到了成本和智能锁的供电系统,一番权衡之下,他还是选了经济实惠的机械锁。  

用户完成骑行后,滑动锁扣锁车时,机械锁密码就会重新打乱。  

可问题在于,每辆单车的预设密码都是固定的。  

换句话说,只要用户记住某辆车的密码,就能永远免费骑。  

但程维管不了那么多,吃一堑长一智,先把产品上线,抢占市场再说。  

前期的损失,自然会有后面的风头机构帮他买单。  

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先把概念炒火,把估值吹起来。  

“程总,富士达的供货品质很稳定,这单车的骑行体验,丝毫不比四五百的自行车差。”  

产品部的一名主管,笑着说道。  

一辆滴滴单车的造价,不算机械锁,整车供货价是190元一辆,但滴滴单车的订单量大,和富士达沟通的结算账期是先付15的定金,之后按批次结算。  

“新车看不出来什么问题,先试运营一段时间,看看耐用性和抗腐蚀能力,另外,养护团队也要组建。”  

程维骑着单车,冲着一旁的助理吩咐道。  

助理连忙记下。  

可当他们拐入一条胡同后,脸上的笑意却戛然而止。  

一个六十多岁的大爷,拎着一把液压钳,正对着滴滴单车的机械锁比划着,似乎在寻找最佳的着力点。  

滴滴单车的一众工作人员顿时就怒了,纷纷围了上去。  

“滴滴单车?”  

陈延森在得知程维的创业新项目后,眉头微微蹙起,在他眼里,2012年的共享单车项目,毫无潜力可言。  

和外卖、网约车赛道一样,需要海量的资源和资金投入,才能把用户的使用习惯培养起来。  

他对这个项目没什么兴趣,但要是能顺手赚一笔,陈延森也不会介意。  

李复开投资了5000万,把滴滴单车的估值注入到了五个亿,此时投资并不划算。  

陈延森思考片刻,把高伟林喊了过来,并把滴滴单车的业务模式简单介绍了一遍。  

“以后看到类似的产品,先拿下天使投资。”  

陈延森向着高伟林叮嘱道。  

OFO、永安行和摩拜单车还没上线,森联资本还有大把的掺和机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