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章 星辰军团出世(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着张角把冀州全境攻陷后,仿若是树立一面旗帜一般。接下来,林牧在赶路途中,竟然接连听到郡国之王、刺史、太守等不是被生擒就是被击杀,还有就是被驱赶。  

太平道,黄巾起义,卷席冀州、豫州、兖州、青州、幽州、扬州、徐州、荆州等八大州!  

至于凉州、并州、益州、交州等,黄巾军其实也有,只不过没有其他八州阵势那么大。这些州,都是大汉皇朝的边境之州,除了荒凉,地理位置不好外,也是怕异族入侵。  

其中的幽州,其实也是边境之州,只不过因为特殊原因,也在幽州上大规模起义。  

“还是和以前一样,在开始阶段,张角都是执行生擒之策,可惜,志才没能改变张角关于这方面的计划。”林牧骑在龙鳞马上奔疾着,心中暗道。  

本来在计划中,林牧是想让戏志才转变张角的初始策略的,就是一路杀!杀郡国之王,刺史、太守,诛杀官吏,士族,裹挟百姓。  

把那些来不及反应的力量给杀怕,一路杀到洛阳去。  

因为这些在后面太平道就是这样做的,那个时候,太平道已经偏离了张角的控制。  

其实,太平道起义初期,为什么会百姓为什么会那么支持,除了是没有了活路外,太平道对他们也是挺好的;另外,地方望族豪族为什么不组织府兵去干太平道,也是因为黄巾军在初期并没有做出烧杀劫掠之事,除了那些官吏。  

而后,因为脱离了张角的约束,天下黄巾开始乱了,望族豪族之堡垒都敢攻,富族官绅一个都不留,甚至连寻常百姓家中的粮食也抢,彻底乱了。  

若是张角在一开始就汇聚力量猛攻洛阳,说不定真的可能攻破司隶州的防守。  

把那些资源点都集结在司隶州重要的要塞之城附近,然后偷偷召集道徒汇聚司隶四方,极有可能攻破洛阳。不过,有好处也有坏处,攻破了洛阳,推到刘宏的统治,其他州郡之王,也会被推上帝位,那个时候,其他州郡的军事力量,也会猛攻司隶的黄巾军的。  

有好有坏,结局谁都猜不到。  

目前,张角执行的策略是解放八州,汇聚力量之后再猛攻司隶。  

“难道真的如志才和奉孝猜测那样,张角其实有扶持其他刘王为帝的后手?”林牧脑海闪过这么一个念头。  

“黄巾军进入幽州,刘虞、刘焉等,就是他们生擒的目标!”林牧心中暗暗笃定。  

“刘虞因为突然被调回神都洛阳当了宗正,没有在幽州任职,故而逃过一劫。”林牧猜测。  

其实,有一些东西,哪怕是张火注(戏志才)或者郭图,都不知道的。  

“——叮!”  

“——华夏区战役公告:天地异变,山河破碎,妖孽乱世!太平道教黄巾军,攻陷青州全境!大汉阵营玩家声望10000!战力30!”  

这个时候,一道令林牧有些诧异的系统公告出现了。  

“青州全境陷落了?怎么可能?”林牧心中猛地一震,轻轻拉了一下变异龙鳞马小骐的缰绳。  

这个局势,已经和前世完全不同了!而且,也超出了大荒领地的计划。因为在青州,大荒领地可是有一大军团在的!  

全境陷落的意思,就是州郡的所有县城,都沦入太平道的手中。  

“难道宣高没有在黄巾陷落后,攻打回一座城池?”  

冀州陷落,大汉阵营的官兵、玩家的士气已经是大大降低的,而且战力也被削弱,现在第二个州全境陷落,就又削弱30,这个数值是非常可怕的!  

大荒领地早早埋伏在各大州,其中一个战略,就是不让除了冀州其他大州全境陷落,这是林牧这个主公一直强调的!  

想不到青州出现了纰漏!  

“主公,发生什么事吗?”林牧拉了一下缰绳,龙鳞马坐骑顿了顿,速度降低了一分。而旁边尽职的崔武发现了这个异常。  

“唉…宣高那边,不知道出现什么纰漏了…青州,全境陷落了!”林牧轻轻一拍马背,小骐会意,速度又暴增。  

“宣高他没率泰山军团攻打一座县城?”  

“他们埋伏在东莱郡的不其城,这座城池也没有攻破?”崔武惊异无比。  

“青州,说不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变数在!”林牧凝声道。  

“难道如奉孝说的,张角这家伙,暗中找好了后路?”  

“扬州?!青州?!”林牧呢喃道。他想到那份张角给他的密信,心头不由浮现出这么个念头。  

“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就好像奉孝军师说的,‘张角,犯了两个大忌:机事不密,还有给自己留后路!’”崔武接过话头凝声道。  

作为林牧的贴身秘书,崔武知道很多秘密。  

林牧闻言,点点头。  

“算了,宣高既然敢选青州,就有他的造化,而且有大家支持,他会成果的!我们无需担忧,先把自己的目标完成!”林牧沉声道。  

“驾!!”  

“走,先撅了王朗的老底!”林牧高呼一声,在星夜下狂奔起来。  

今晚的月光并不明亮,颇显昏暗,而星光却特别闪亮。  

星辰军团是夜猫子军团,在星夜行军打仗,有巨大的速度和战力加成。  

不过,饶是如此,林牧带着星辰军团还是在第三个星夜才赶到目的地附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