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 命薄(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随着慢慢了解,他们的行为特征都会慢慢表现出来。  

心中感慨不已的常,望向顾雍这位新人。主公林牧对顾雍不了解,也暗下交代,观察其性格和行事作风等信息,等重回神州后把信息交给他。  

希望你不要像郭奉孝和戏志才那般啊!  

常也怕这位目前大荒领地官职最大(会稽郡太守)的新人也任性搞一个大事件出来。  

“奉孝,志才拿着一龙宫篷图鉴到太平道,不是增涨太平道的底蕴吗?”众人重新把关注点放到这份珍稀图鉴上。  

一龙宫篷图鉴是投名状?!  

“其实,按照一龙宫篷图鉴原本的属性,其会增加太平道的底蕴。”郭嘉早就有腹稿,轻声应道“人王定域,建立根基,镇立龙石,龙口朝外,辟邪之气,壮己之身!聚天地气运,乘飞扬之势,界定王国国运,方能开疆辟土,搏取天下正统!”  

“太平道教起事的第一道坎,就是要迎抗大汉皇朝的镇龙石形成的气运之界。”  

众人闻言,不由点点头,但脸上惊疑之色却是更甚。  

“而想要跨过这道坎,就需要相应的器物迎抗,一龙宫篷图鉴就是迎抗镇龙石的器物之一。”  

一龙宫篷图鉴竟然如此重要?!  

“不过,我以我身上的虎运为代价,把一龙宫篷图鉴的属性修改了一下,这份器具,为迎抗大汉皇朝的国运之界,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郭嘉轻描淡写道。  

然而,其他人听到‘一些代价’的时候,瞳孔猛地一缩,‘一些代价’,就真的只是一些没有的代价?!  

“需要付出什么代价?”众人好奇心又被激起来。  

“气数!”  

“制造一龙宫篷图鉴,需要龙主气数;使用一龙宫篷也需要龙主气数!”郭嘉老神在在道。  

“龙主气数?!太平道教的龙主就是张角,消耗的就得是他的气数?不是张宝也不是张梁的个人气数!”气数,常、风仲等人都有(第11章),风仲自身目前的气数点因为虎运和自身成长的影响,可是达到3.67元数!  

“气数之道,可是涉及方方面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影响寿命。若是消耗太多气数,张角之命,就更命薄了!”  

“志才拿着这份毒药上去,就是要毒死张角!这是阳谋啊!”顾雍端起酒坛,想喝一口,想了想,又放下,轻叹一口气。  

若是林牧在此,定会惊呼一声,前世张角就是因为寿命的问题嗝屁的,这一世,也难逃此宿命?!  

典型的糖衣炮弹!!  

“你改造那个图鉴,用了你的虎臣之运?你…你…”常心中泛起阵阵无奈。果然,浪就需要付出代价。  

“没事,区区虎运而已,以后主公会为我们积累更多的。”微醺的郭嘉摆摆手,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微眯着的眼眸望向龙庙的方向。  

主公林牧积累龙运,他们这些虎将谋士文官,积累的是虎运。虎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郭嘉付出的代价也不小!  

众人满足了好奇心,但是却有些沉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对太平道的筹谋,志才才是最辛苦的,我就拍拍屁股而已,没什么的。”  

“远建,目前领地扩张情况如何啊?”感觉到气氛变化,郭嘉望向常问道。  

众人不语,向郭嘉敬酒。  

“领地的扩张,目前都是按照主公离开前交代的布局那般督建,前线布局的村庄都是使用地阶建村令配合玄阶建村令建设的,没有使用黄阶建村令和储备的四枚天阶建村令!”常豪爽喝了一阵酒,微微挺了挺身子,凝声道。一说到领地发展,可是他这个大管家的高光时刻。  

黄阶建村令和玄阶建村令,对于大荒领地来说,其实都是卖店的货色“我们领地有四枚天阶建村令?”顾雍不知道具体情况,但是一听到大荒领地有四枚天阶建村令的储备,心头泛起阵阵惊涛。  

天阶建村令,那可是传闻中的道具,大荒领地竟然能批发?!激情“本来我们可是有六枚天阶建村令的,因为一些原因,交易出两枚,剩下四枚而已!”常嘴角浮现笑意道。  

“传闻之中,天阶建村令是难得,但对如今的天道而言,会越来越多的!”郭嘉轻声道。  

越来越多?顾雍苦笑一声。不管怎么样,天阶建村令还是传闻中的神物,能越来越多到哪里去。  

对于他们这些人而言,天阶建村令是传说器物,但对林牧这样的龙主来说,有天道赏赐,得之太容易了,甚至开女娲宝箱都能开出天阶建村令。  

紧接着,众人开始讨论大荒领地的政务和军事发展。  

“元叹,会稽郡的情况,如何了?听闻归属刺史的都尉经常为难于你啊!”常望向顾雍,高声问道。  

“他可是蔡大家的高徒,刘正礼(刘繇的表字是正礼)不会太为难他的。”郭嘉道。  

“小打小闹而已,会稽郡的郡兵,骨架都由我们暗中掌控,他翻不起浪花的。各个县城已经渐渐稳定下来。”刘繇只是给他一个下马威而已,让他知晓扬州是他的一亩三分地而已。  

“刘正礼当扬州刺史的时间,应该不长了,听说朝中的国戚士族要把他调到龙廷内,宦官势力好像要压不住了。”顾雍说道。  

“龙廷的事务,我们暂时就不参与了。”郭嘉知道龙廷的水很深,摇摇头道。  

龙廷之中,稍有不慎,就被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