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三司会审 寿宴前夕(1/2)
两日后。
眼见太后寿辰还有五日,外头处处热闹非凡,京兆府却是一日比一日忙。
这来上京的人一多起来,治安便自然而然好不到哪儿去,哪儿哪儿都要派人看着。
但这其实都不算什么,只要有尹正坐镇,一切都有条不紊。
可这两日,他们的尹正,却被大理寺请去帮忙了,听说一同被请到大理寺的,还有刑部尚书骆大人。
这么一来,事件可就怪异起来了。
大理寺这一“请”,将京兆府、大理寺、刑部三司的头,都聚在了一起。
这叫什么?
三司会审!
三司会审,非大案、要案不可审。
所以......表面平和的上京,在暗地里,出事了!
一听到这消息,上京几乎所有官员的屁股都夹紧了,到处打探内幕,生怕查到自己身上。
但也有人真的吓麻了,跑也不是,不跑也不是,只得待在府邸中,度日如年。
他没想到。
余时章又没死,一个沈筝而已,天子竟真出动了三司。
——不行!
他不能坐以待毙。
也有细心之人发现——为接待外邦,礼部正忙得不可开支之时,礼部侍郎林昭贺,也不见了踪迹,与之一同消失的,还有大嗓门儿的忠武大将军。
风雨欲来风满楼。
外邦是来贺寿的,不是来坐牢的。
所以包括匈奴人在内,他们都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权,只要不出上京城,上京的大街小巷,他们随便逛,有没有人跟着,那就说不定了。
且使团来贺寿,可不止带了贺礼。
与贺礼一同入大周国境的,还有外邦商队。
商队远远缀在使团后头,尽管使团没有义务保护他们,但有使团在前,便是天然的安全屏障,匪徒便不敢来犯。
这样一来,近些日子上京的新鲜玩意儿,便多了起来。
西横街中,众多新晋摊位上,各种香料、饰品、织品层出不穷,让人看了直呼迷糊。
甚至还有鼻子高高、眼睛大大的美男美女,扭着腰打着转,跳胡舞给大伙儿看!
“羞死个人了!”
临时搭建的舞台中央垫了舞筵,上头,男舞者上身着褐色窄袖短衣,胸口露了好大一片,下身着长裤皮靴,尽显男性英气。
而女舞者的打扮与男舞者较为相似,也是窄袖短衣,不过衣色是红色的,且腰部还带了一条皮质腰带,腰带上缀有小铃铛,舞动间,铃铛叮咚作响,晕律十足。
舞台下方,女子们假意遮眼,实则欣赏,“他们竟男女都跳舞,像......夏天热烈的风,好生特别。”
“要是咱大周的男子也跳舞就好了......”
“你们、你们不守妇道!”
“我们看你了吗?”
“对呀,有本事你也上去给大家跳一个啊!”
“此等伤风败俗之事,你们竟还看得津津有味,简直有辱斯文!听你们平日一口一个沈大人,一口一个沈大人,若是沈大人当真在这儿,你们看她会不会与你们为伍!”
“说事就说事,你把沈大人扯进来干什么!”
“伤风败俗,有辱斯文,真是好生搞笑!只允许你们男子喝花酒,不允许我们女子看人跳舞?若沈大人真在这儿,说不定她还要跟我们一块儿看呢!”
舞台下头吵着架,也丝毫没影响众舞者的兴致。
他们甚至将吵架的声音当做了配乐,越舞越急,步子也越跳越大。
人群不远处,沈行简昂头看着舞台,面不改色。
众人的争吵声不断落入耳中,他竟真的在想。
——若沈筝当真在这儿,怕也是乐呵呵地在看吧。
可她
到底在哪?
不知何时,沈行简身旁站了一位高大男子。
男子五官深邃,眼眸颜色特别,长长的头发编了辫子,有两个小辫子不听话地坠到了胸前,他的耳朵、脖子上还戴有不少配饰,在日光下闪着银光。
他微微侧头,用蹩脚的大周话问沈行简:“泥赤了吗?”
沈行简皱眉,双眸落入对方那双深蓝色眸子中,“我们认识吗?”
“不......”对方笑着摇头,自来熟问道:“神大人,是谁?”
“......”
沈行简怪异地看了对方一眼,转身离去。
明祐二十四年,五月二日,太后寿辰日,天子下令减赋一成,举国欢庆。
寿宴设在晚上,在永寿宫举行——皇宫人口众多,有地位办寿宴之人也不少,故而先帝特地建了永寿宫,专门用来举办寿宴。
自前些日子起,便有无数宫女太监于永寿宫内穿梭,挂灯搬花。
天子自己不爱过寿,却极其喜欢给太后办寿宴。
太后六十那年,大办特办,办完之后,太后便开始第一次带人出宫远游,半年也难得给天子来信。
自太后归来之后,天子暗中担忧,便想了个办法——办寿宴。
寿宴之日,寿星得在吧?就算太后出门远游,但眼瞅着时日差不多了,得往上京赶吧?
如此一来,他便又能见着太后了。
可他没想到的是——就算有了寿宴,寿星也真不回。
寿星甚至还会写信骂他。
骂他铺张浪费,骂他没事找事。
可他自己掏腰包办寿宴,又有什么错呢?
他只是个想母亲的孩子罢了。
——明年还办。
长乐宫。
太后有些不高兴。
“在外他要催,回宫不来见,皇帝这几日在干什么?”
常嬷嬷布菜的手微滞,抬头笑道:“陛下最是亲您,这两日没过来,定是脱不开身。要不老奴给陛下送些汤过去?”
“不必了。”太后拿起汤匙,浅浅抿了一口,“他又不缺这口喝的。对
眼见太后寿辰还有五日,外头处处热闹非凡,京兆府却是一日比一日忙。
这来上京的人一多起来,治安便自然而然好不到哪儿去,哪儿哪儿都要派人看着。
但这其实都不算什么,只要有尹正坐镇,一切都有条不紊。
可这两日,他们的尹正,却被大理寺请去帮忙了,听说一同被请到大理寺的,还有刑部尚书骆大人。
这么一来,事件可就怪异起来了。
大理寺这一“请”,将京兆府、大理寺、刑部三司的头,都聚在了一起。
这叫什么?
三司会审!
三司会审,非大案、要案不可审。
所以......表面平和的上京,在暗地里,出事了!
一听到这消息,上京几乎所有官员的屁股都夹紧了,到处打探内幕,生怕查到自己身上。
但也有人真的吓麻了,跑也不是,不跑也不是,只得待在府邸中,度日如年。
他没想到。
余时章又没死,一个沈筝而已,天子竟真出动了三司。
——不行!
他不能坐以待毙。
也有细心之人发现——为接待外邦,礼部正忙得不可开支之时,礼部侍郎林昭贺,也不见了踪迹,与之一同消失的,还有大嗓门儿的忠武大将军。
风雨欲来风满楼。
外邦是来贺寿的,不是来坐牢的。
所以包括匈奴人在内,他们都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权,只要不出上京城,上京的大街小巷,他们随便逛,有没有人跟着,那就说不定了。
且使团来贺寿,可不止带了贺礼。
与贺礼一同入大周国境的,还有外邦商队。
商队远远缀在使团后头,尽管使团没有义务保护他们,但有使团在前,便是天然的安全屏障,匪徒便不敢来犯。
这样一来,近些日子上京的新鲜玩意儿,便多了起来。
西横街中,众多新晋摊位上,各种香料、饰品、织品层出不穷,让人看了直呼迷糊。
甚至还有鼻子高高、眼睛大大的美男美女,扭着腰打着转,跳胡舞给大伙儿看!
“羞死个人了!”
临时搭建的舞台中央垫了舞筵,上头,男舞者上身着褐色窄袖短衣,胸口露了好大一片,下身着长裤皮靴,尽显男性英气。
而女舞者的打扮与男舞者较为相似,也是窄袖短衣,不过衣色是红色的,且腰部还带了一条皮质腰带,腰带上缀有小铃铛,舞动间,铃铛叮咚作响,晕律十足。
舞台下方,女子们假意遮眼,实则欣赏,“他们竟男女都跳舞,像......夏天热烈的风,好生特别。”
“要是咱大周的男子也跳舞就好了......”
“你们、你们不守妇道!”
“我们看你了吗?”
“对呀,有本事你也上去给大家跳一个啊!”
“此等伤风败俗之事,你们竟还看得津津有味,简直有辱斯文!听你们平日一口一个沈大人,一口一个沈大人,若是沈大人当真在这儿,你们看她会不会与你们为伍!”
“说事就说事,你把沈大人扯进来干什么!”
“伤风败俗,有辱斯文,真是好生搞笑!只允许你们男子喝花酒,不允许我们女子看人跳舞?若沈大人真在这儿,说不定她还要跟我们一块儿看呢!”
舞台下头吵着架,也丝毫没影响众舞者的兴致。
他们甚至将吵架的声音当做了配乐,越舞越急,步子也越跳越大。
人群不远处,沈行简昂头看着舞台,面不改色。
众人的争吵声不断落入耳中,他竟真的在想。
——若沈筝当真在这儿,怕也是乐呵呵地在看吧。
可她
到底在哪?
不知何时,沈行简身旁站了一位高大男子。
男子五官深邃,眼眸颜色特别,长长的头发编了辫子,有两个小辫子不听话地坠到了胸前,他的耳朵、脖子上还戴有不少配饰,在日光下闪着银光。
他微微侧头,用蹩脚的大周话问沈行简:“泥赤了吗?”
沈行简皱眉,双眸落入对方那双深蓝色眸子中,“我们认识吗?”
“不......”对方笑着摇头,自来熟问道:“神大人,是谁?”
“......”
沈行简怪异地看了对方一眼,转身离去。
明祐二十四年,五月二日,太后寿辰日,天子下令减赋一成,举国欢庆。
寿宴设在晚上,在永寿宫举行——皇宫人口众多,有地位办寿宴之人也不少,故而先帝特地建了永寿宫,专门用来举办寿宴。
自前些日子起,便有无数宫女太监于永寿宫内穿梭,挂灯搬花。
天子自己不爱过寿,却极其喜欢给太后办寿宴。
太后六十那年,大办特办,办完之后,太后便开始第一次带人出宫远游,半年也难得给天子来信。
自太后归来之后,天子暗中担忧,便想了个办法——办寿宴。
寿宴之日,寿星得在吧?就算太后出门远游,但眼瞅着时日差不多了,得往上京赶吧?
如此一来,他便又能见着太后了。
可他没想到的是——就算有了寿宴,寿星也真不回。
寿星甚至还会写信骂他。
骂他铺张浪费,骂他没事找事。
可他自己掏腰包办寿宴,又有什么错呢?
他只是个想母亲的孩子罢了。
——明年还办。
长乐宫。
太后有些不高兴。
“在外他要催,回宫不来见,皇帝这几日在干什么?”
常嬷嬷布菜的手微滞,抬头笑道:“陛下最是亲您,这两日没过来,定是脱不开身。要不老奴给陛下送些汤过去?”
“不必了。”太后拿起汤匙,浅浅抿了一口,“他又不缺这口喝的。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