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泱泱大国不可辱,暂掌兵符誓死守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两天后,傍晚。

北凉总督府。

北莽使者快步离去。

原大同镇总兵,现北凉总督注视着两封帛书。

一封檄文!

一封战书!

他神色骇然,不敢怠慢,急报入京。

……

第四天清晨。

内阁收到边关告急的急报,以及檄文战书。

衮衮诸公神色凝重,纷纷前往廷议大殿。

都入冬了,冬季行军打仗对大乾不利!

内阁司礼监趋行入殿。

甘露殿气氛僵硬如铁,景德帝脸色沉重。

两盏茶后。

江无渊带着四大镇抚使走进廷议大殿,南司谢同知随行。

景德帝冷视着他:

“贾镇抚使呢?!”

江无渊得知了情况,如实禀报:

“在北莽调查前北静王投敌一案。”

那个姓颜的千户离京前在经历司调阅案宗,根本瞒不过他。

景德帝神色难堪,一双眼眸几欲迸射火光。

他指着檄文,暴怒道:

“岂有此理,不服王化的蛮夷都文绉绉自称天兵伐罪,说贾环在都城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言辞凿凿说朕授意!!”

“他一个朝廷命官,行事不加收敛,丢尽社稷颜面!”

诸公屏气凝神,不敢多言。

蛮夷这个借口并不拙劣,锦衣卫是天子亲军,贾镇抚使在北莽作乱,很容易被误解为受到圣上指使。

“要战就战,泱泱大国岂会畏惧蛮夷?”

一声怒喝,太上皇龙行虎步而来,声色俱厉道:

“召集九边重镇,北上凉州!”

内阁首辅走向御座,沉声说道:

“北莽战书,十六万精锐铁骑叩边,北凉急报,各处关隘有危。”

“九边重镇集结大军驰援需要二十天……”

足足二十多万兵马,后勤辎重民夫,行军速度再快也快不得哪里去。

言下之意很明显。

北凉守不住!

诸公缄默。

日月双悬照大乾,两位帝王争夺至高权力,在京畿重地囤积重兵,这便导致北凉防御不足,每次有难,都需要九边驰援。

上一次尉渊丧心病狂弃守边关,蛮夷也始料未及,根本没有战略部署。

然而。

这一次,蛮夷有备而来,自诩名正言顺,连正式檄文都下了!

北凉一失,大乾又要陷入战争泥潭,耗费国力驱逐蛮夷,其损失无以计数。

但正如太上皇所言。

泱泱天朝,岂会畏惧蛮夷的狂悖之举?

太上皇脸庞紧绷,肃声道:

“连下三道金牌,让北凉总督张玄基、总兵戚善果誓死坚守二十天,朝廷会重赏北凉将士!”

群臣领命。

但所有人都清楚,再是力挽狂澜的守将,仅凭这点兵力,肯定挡不住来势汹汹的蛮夷铁骑。

多拖一天是一天!

九边齐聚,兵部尚书挂帅出征,定能驱逐蛮夷。

江无渊面无表情,突然隐蔽地看了严阁老一眼。

忝居末座的内阁辅臣缓缓出列,语出惊人道:

“臣建言,既然贾镇抚使就在北莽,让他火速赶回关隘,立掌兵符,担当大任!”

一石激起千层浪!

诸公悚然。

内阁首辅脸色难看,抬手指骂道:

“荒谬之言!”

“锦衣卫监视百官,镇压江湖,让锦衣卫上战场指挥大军坚守疆土,何其可笑?”

严阁老恭敬作揖,肃声道:

“昔日贾镇抚使一人独闯鞑营……”

”糊涂!”内阁首辅立刻打断,加重语调:

”兵行险招,只可一次。”

“彼时蛮夷也想不到尉渊如此泯灭人性,后方还留了一位嫡皇子摘桃子揽功劳,有了前车之鉴,北莽岂会再行愚蠢之举?”

“有檄文有战书,北莽意志坚决!”

太上皇冷视着严阁老。

紫袍诸公各个都觉得这个提议极为荒谬。

廷议大殿一阵死寂。

严阁老心平气和道:

“陛下,你是戎马一生的帝王。”

“要想守住,等到九边大军,最重要的是什么?”

太上皇厉叱道:

“士气!”

“陛下英明!”严阁老作揖躬身。

他还未开口,诸公脸色微变。

大家久居庙堂心思敏锐,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

严阁老不紧不慢地说:

“昔日孤身劫营之举,贾镇抚使在北凉威望鼎盛,边荒需要一尊稳定人心的擎天柱,贾镇抚使再合适不过。”

“有他在,士气大振,边军凝聚力强悍,应能誓死据守!”

“况且贾镇抚使只是挂名做泥塑,一切战略部署皆由张玄基制定。”

“最重要的是,北莽檄文已至朝堂,天下都会知道战事因贾镇抚使而起,他理应竭尽全力,捍卫北凉疆土!”

话音落罢,鸦雀无声。

太上皇脸色变幻不定。

景德帝思索片刻,见无人驳斥,寒声道:

“拟定圣旨下达麒麟房,以朝廷名义发两道金牌,让贾镇抚使督管北凉士卒,大乾疆土不容有失!”

内阁诸公面面相觑,终于出声附和。

正如严阁老所说,士气至关重要!

一身紫蟒的徐静春垂头立在角落,内心一阵悲凉。

造化弄人!

贾镇抚使行事谨慎,一路走来没有留下把柄,可厄运突然降临。

只要没守住就是滔天大罪!

怎么守?

甚至一场小规模战败,上呈庙堂都是失土之罪。

毋庸置疑,江指挥使会趁机发难,陛下肯定是默许的态度。

届时摔得粉身碎骨!

一身金色飞鱼服走出廷议大殿,独自走下汉白玉长阶,威严脸庞露出久违的笑意。

苦苦寻找,只是抓住一个不足以革职的污点。

可普普通通的一天,野心勃勃的小儿卷入两国之战,还成了战争檄文最耀眼的存在!

“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