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天夜里,温婉和程瑾瑜戴着口罩悄悄地去看市场上的商品,发现每样商品都印着朔源码,哪怕是小摊贩的零售,也摆放着质检报告。

“阿瑜,我很期待河洛臻品走向世界的一天。”

程瑾瑜与她并肩,看着霓虹灯下车水马龙的街道,笑了。

品质战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前进,才能让河洛在品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阿婉,我也很期待!”

……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插叙一下。

话说回八月中旬,在温婉还没准备打品质战争夺老百姓信任的之前,河洛武装部部长林正明再次找上温婉,原因是2015年下半年的征兵工作即将结束,托温婉创意宣传的福,短视频的非主流征兵宣传爆火,让他们的征兵工作超额完成。

如今他们准备欢送准新兵入伍。

由于之前温婉提过新兵入伍要搞个独特的欢送仪式,因此林正明虽然知道温婉很忙,也厚着脸皮再一次找上她。

温婉对武装部的征兵工作也十分重视,而且之前在做短剧宣传的时候她已做好了欢送新兵的仪式策划。

温婉笑着对林正明道,“林部长,就算您不来找我,我也想抽时间跟您提这事。”

“关于欢送新兵入伍的仪式,我已经做了这些安排,您看看怎么样,可不可行?”温婉打开办公桌的一个抽屉,拿出一份策划案递给林正明。

林正明接过策划案,还没打开看就笑着道,“只要你安排的,肯定行。”

只是他脸上的笑容随着看策划案的内容渐渐变成惊讶,而后是惊喜。

“这……”林正明激动地看向温婉,“这可是创举啊!”

温婉笑,“林部长,过去哪家哪户有人入伍,都是集全村的人敲锣打鼓去送行。光荣送行,新兵入伍,不仅是个人的荣耀,也是家庭的荣誉,更是家乡的荣耀。”

林正明的手指在策划案上微微发颤,目光扫过“非遗方阵开道”“万人沉浸式巡游”“军民共筑强军梦”等关键词,这位在部队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老兵,此刻竟像个孩子般激动。

他的军装扣子在晨光中微微发亮,那是常年佩戴军功章留下的痕迹。

“温婉,你这策划里有咱老祖宗的魂,更有新时代的魄!”他激动地拍了拍了大腿,“今年正是咱们国家强军改革的关键年,咱们这样要办,肯定办成全国的标杆!让全国人民看看,河洛儿女的爱国热情!”

……

八月底的一个清晨,洛市在薄雾中苏醒。

街道两旁早已挂满了“热血青年立志从军,热血青春报效祖国”的横幅,2015年最流行的中国红元素随处可见。

柏油路上,三十六面鎏金大鼓早已架起,鼓面蒙着的牦牛皮泛着油亮的光泽,那是老周家祖传三代的宝贝。

非遗传承人老周将鼓槌在掌心狠狠搓了搓,布满老茧的虎口突然发力,第一声鼓响如惊蛰春雷,惊得檐下的燕子扑棱棱飞起。

紧接着,鼓点化作连绵的急雨,敲得围观群众心头发烫——这是失传已久的“得胜鼓”,曾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出征的将士壮行,如今在新时代的强军号角中重获新生。

随着老周这阵激昂的鼓声划破长空,三十六位鼓手们身着传统红色劲装,腰间系着金色绸带,随着鼓点的节奏用力挥舞鼓槌。

那鼓声如雷霆万钧,震得地面微微颤动,也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

鼓点时而紧凑如急雨,时而舒缓如流水,变幻莫测间,是河洛人民对新兵们的殷切期望与祝福。

“咚!咚!咚!”鼓声如雷,秧歌队的红绸率先划破街道的晨雾。

紧随其后的是秧歌舞队伍,舞者们头戴色彩鲜艳的头饰,脸上画着精致的妆容,身着五彩斑斓的传统服饰,手中的彩扇和手帕上下翻飞。他们踩着十字步扭得欢快,彩扇翻飞间甩出金灿灿的穗子,恍若流动的星河。

突然人群中爆发出笑声,只见最前排的孩童秧歌队里,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学大人甩手帕,却不小心把自己绊倒,立刻爬起来拍着裤腿继续扭。

“好样的!”这一幕惹得抱着孙子的李奶奶直抹眼泪:“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可不就是咱们河洛娃的精气神!咱们的孩子,到了部队也一定是好样的!”她的大孙子是今年的新兵。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踩高跷表演。

十几位踩高跷的艺人,踩着近两米高的木质高跷,如巨人般在街道上穿梭。

他们有的扮成神话中的神仙,有的扮成戏曲中的角色,或腾挪跳跃,或俯身与观众互动。

一位扮演孙悟空的艺人,踩着高跷灵活地翻了个跟头,引得人们惊呼连连又掌声如潮。

而扮演穆桂英的王师傅踩着两米高跷,手中绣着“保家卫国”的长枪耍得虎虎生风,突然一个鹞子翻身稳稳落地,惊得路边的群众传来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人群里不知谁喊了句:“当年穆桂英挂帅,如今咱河洛娃扛枪!”这话像火种掉进干柴堆,整条街道瞬间沸腾,”好男儿去当兵,保家卫国最光荣!”“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呐喊声浪掀翻了沿街店铺的竹帘。

当新兵方阵踏着鼓点走来时,整个城市仿佛屏住了呼吸。

一千多名新兵胸前的大红花在朝阳下艳若云霞,迷彩胶鞋与石板路碰撞出整齐的声响,震得路边梧桐树上的露珠簌簌坠落。

队伍两侧,是由当地学生组成的彩旗方阵,五颜六色的彩旗随风飘扬,与新兵们的军装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街道两旁的人群越聚越多,从街边店铺的二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