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凶名赫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夜色已深,月明星稀。  

叶雨时才悠悠转醒。  

望着怀中的叶玄,她蓦地想起之前的事,不禁心中一痛,神伤不已。  

从小到大,她向来都是波澜不惊,很少有太大的情绪波动。  

练成剑心通明之境,心意坚定,更是很难被外事外物影响。  

只是,一天来,身边亲人接连离去,委实对她的打击太大了。  

凉风习习,耳边乌鸦呀啊而鸣,她心中烦闷,竟有些心灰意冷,只觉得世间太苦,便是一死了之,倒也没什么不好。  

一时间,剑心动摇。  

就在此时,叶雨时似有所觉,侧目望去。  

不远处,陈棠正望着她,神色担忧。  

叶雨时蓦然惊醒。  

她晃了晃头,突遭变故,差点被心魔所趁,剑心崩溃。  

陈棠见叶雨时很快恢复过来,才轻舒一口气,道:“还以为你忘了我们之间的约定,要‘大道独行’了呢。”  

这是二人曾经说过的话,叶雨时听得心中一暖。  

幸好今天有陈棠陪在身边,否则,她独自一人,未必能扛的下来。  

叶雨时收拾心情,将叶玄与母亲楚红烛葬在一起。  

并将归期剑、夜雨剑也一起埋葬在这里。  

从今以后,她的随身佩剑,便是陈棠赠送的那柄秋水剑。  

叶雨时又将简秋池,葬在附近。  

陈棠陪着她在这里守墓三天。  

叶雨时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  

三天来,不时有消息传过来。  

李归率大军攻打益州城。  

巴山剑派的‘磐石剑’郭衡,早已回到益州城,帮助他父亲益州刺史守城。  

据说战况激烈,双方死伤无数。  

南夏东边,孙灵秀、卢巽率领长生军,数次侵扰海边郡城,刘道坚亲率北伐军前往支援。  

靖州刺史韩敬道以征讨长生军为名,出兵东下,起兵勤王。  

叶玄说过,韩敬道就是灵宝大祭酒。  

如此说来,起兵勤王为假,配合长生军,入主南夏京城,改天换地恐怕才是韩敬道的真实意图。  

只是,南夏朝廷的事,陈棠懒得理会。  

更何况,南夏朝廷还有北伐军在掌控之中。  

韩敬道想要攻入京城,也没那么容易。  

伏击叶玄的六位宗师强者,已经死了四个。  

还有两位逍遥事外,法庆和尚和骆妃。  

这两人恶贯满盈,在西陵大乘佛宫中,不知害死多少人。  

如今,得了八石丹的药方,极有可能会祸乱天下。  

既是为了给叶玄报仇,也是为了除恶务尽,陈棠、叶雨时二人动身,准备先去找法庆和尚和骆妃二人——  

益州城下。  

尸骸遍地,血流成河。  

李归带着十万大军攻打益州城,已经持续三天,始终没能拿下来。  

休整一夜,李归准备再度攻城。  

益州刺史郭铨、儿子郭衡,还有益州城中的各部将领守备,都站立在城墙之上,两军对峙。  

“郭铨,你撑下去没有意义。”  

李归骑在高头大马上,扬声道:“根本不会有人来支援你,韩敬道已经发兵京城,不日南夏就将改朝换代,你为了即将覆灭的朝廷,害死城中这些将士百姓,实属不智。”  

这番话,确实对守城将士产生不小的影响,人心浮动,窃窃私语。  

“就算南夏换了天,固土守城,也是我职责所在。”  

郭铨沉声道:“更何况,就算没有朝廷支援,江湖各方势力也不会无动于衷,若玄帅出山,率剑阁将士前来,尔等必大败而归!”  

“哈哈哈哈!”  

李归大笑一声:“郭铨,我就再告诉你一件事,叶玄已经死了!”  

此话一说,益州城上下一片哗然。  

不论在江湖上,还是朝堂里,叶玄的声望都无人能及。  

剑宗身死的消息传到南夏,就已经引来不小的波澜。  

如今,叶玄一死,剑阁恐怕会迅速衰落。  

就在此时,一道金光从天际尽头破空而来,速度极快,转眼就已经来到益州城上空。  

随着这道金光缓缓降临,众人才看的清楚。  

那好似一只金雕,但体型却比金雕要大得多,浑身生长着淡金色的羽毛,威风凛凛,目光锐利,神骏异常。  

紧接着,众人在这只金雕上,看到了两个人。  

一男一女,并肩而立,站在金雕背上。  

男子身形高大,一袭黑袍,绾髻束发,相貌堂堂,背负长刀,目光如电。  

女子身着淡青色长衫,背负长剑,腰悬玉笛,美若天仙。  

两人站在一起,宛如神仙眷侣,正居高临下俯视战场。  

“是玉笛师姐!”  

郭衡很快认出叶雨时,神色一喜,可看到她身边的陈棠,他心中又有些苦涩。  

“玉笛师姐,陈兄弟。”  

郭衡连忙对着天空招了招手。  

益州城下方,认出陈棠,李归脸色变幻了下,迅速露出惊喜的笑容,大声道:“小师弟,你来的正好,咱们师兄弟联手,踏破这座益州城!”  

益州城一众将士,见郭衡认识来人,还暗自庆幸。  

没想到,城下的李归也认识上面那人。  

而且,听着两人还是同门!  

“什么情况?”  

郭铨心中一惊,连忙问道:“那年轻人是谁?是魔门中人?他怎会与玉笛仙子在一起?你怎么认得他?”  

这个年轻人看上去气度不凡,明显来者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